2019-2020年九年級物理上冊 1.2 內能和熱量教案 (新版)教科版.doc
《2019-2020年九年級物理上冊 1.2 內能和熱量教案 (新版)教科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九年級物理上冊 1.2 內能和熱量教案 (新版)教科版.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九年級物理上冊 1.2 內能和熱量教案 (新版)教科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內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個物體都具有內能。 2.知道熱量的概念及單位。 3.結合實例分析,知道熱傳遞是改變物體內能的一種方式,是內能的轉移過程。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增加或減少的一些事例。 (二)過程與方法 會根據(jù)分子動理論用類比的方法建立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能的關系。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了解用熱傳遞和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會應用相關知識解釋一些現(xiàn)象。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jié)是由“內能”、“物體內能的改變”兩部分內容組成的。內能是構成物體的所有分子,其熱運動的運動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分子的概念就比較抽象,學生是通過宏觀現(xiàn)象來推測微觀機理建立的,而內能的概念也非常抽象,內能概念的建立是本節(jié)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兩個溫度不同的物體會發(fā)生熱傳遞,在熱傳遞過程中轉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熱量,它不是物體內部所含有的量,而是一個變化量,要區(qū)分溫度、內能、熱量之間的關系,所以對熱量概念的建立也是本節(jié)重點之一;另外改變物體內能的途徑也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 重點:內能、熱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途徑。 難點:用類比的方法建立內能的概念。 三、教學策略 內能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難于直接接受和理解。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機械能的知識,可用對比的方法,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動能,分子也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所以分子也具有動能;彈簧被壓縮或拉伸時具有彈性勢能,分子間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間也存在分子勢能。內能的大小與溫度有關,可以通過物體溫度的變化來反映內能的變化。內能改變有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改變內能的方法在生活中經(jīng)常使用到,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層面,可以給出生活中常見的內能改變,對內能改變方法進行分類,從而總結出內能改變的兩種方法。熱傳遞中轉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熱量,它是一個過程量,反映內能的變化量,要用“吸收”或“放出”來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來表述,熱傳遞改變內能是能量的轉移。做功改變物體內能涉及兩個方面,對物體做功和物體對外做功,通過實驗來證明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其中采用了轉化的方法,如壓縮空氣使其內能增大,轉化為棉花的燃燒等。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是能量的轉化。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空氣壓縮引火儀、燒瓶、打氣筒、自行車車胎、橡皮管、玻璃管、水、暖水瓶。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景 (5分鐘) 演示:給一個回力玩具汽車上緊發(fā)條,使其在水平桌面上運動。 小汽車的動能是怎么來的? 學生觀察小車運動,得出小車的動能是由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而來的。 創(chuàng)造課堂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引入新課 (5分鐘) 演示:從一個裝滿開水的暖水瓶中倒出一部分水,用軟水塞塞緊,注意觀察瓶塞。 推動瓶塞的能量來自哪里? 水蒸氣具有能量,這就是我們要研究的內能。 學生觀察實驗,思考問題。 提出猜想,可能是來自于熱水(或熱的水蒸氣)。 結合實驗,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新課內容(25分鐘) 內能 展示具有動能的物體的圖片和視頻。 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是動能。分子具有動能嗎? 展示具有勢能的物體的圖片和視頻。 彈簧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具有彈力,還具有彈性勢能。分子間有分子勢能嗎? 我們把動能和勢能統(tǒng)稱為機械能,構成物體的所有分子,其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之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內能和機械能是同種能量嗎?你能說出它們的異同點嗎? 小結:內能是與機械能不同的一種能量。物體可以沒有機械能,但一定有內能。因為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所以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 結合動能的特點,思考問題。 分子也具有動能,根據(jù)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結合勢能的特點,知識遷移得出:分子具有分子勢能,因為分子間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根據(jù)前面的定義,學生討論。 機械能是與物體整個機械運動情況有關的能量。而內能是與物體內部分子的熱運動和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情況有關,內能是不同于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 內能和機械能的單位都是焦耳(J)。 學生進行討論補充。 利用對比的方法得出內能的概念,注重物理方法培養(yǎng)。 培養(yǎng)對比的物理方法。 內能的大小 猜想:內能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請說說你的猜想依據(jù)。 小結: 1.內能的大小與物體的溫度有關。同一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溫度降低,內能減小。 2.內能還與物體的質量、狀態(tài)等有關。 3.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 判斷下列物體內能的變化。 1.太陽下的一瓶水,溫度升高。 2.一杯水喝掉一半。 3.水結成冰。 學生討論,進行猜想,同學之間相互補充。 1.內能可能與溫度有關,因為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分子動能越大,內能越大。 2.內能可能與質量有關,因為質量越大,物體所含分子數(shù)量越多。 學生根據(jù)影響內能大小的因素判斷內能的變化。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物體內能的改變──熱傳遞 如何判斷一個物體內能大小的變化? 把剛煮熟的雞蛋從開水中拿出放入冷水中,判斷雞蛋和水的內能的變化。并說出理由。 雞蛋和水的內能發(fā)生了改變,它們之間發(fā)生了熱傳遞,通過熱傳遞改變了雞蛋和水的內能。 熱會從高溫物體傳遞給低溫物體;高溫物體的溫度會降低內能減少,低溫物體的溫度會升高,內能增加。 在雞蛋和水的例子中,熱傳遞的方向? 熱量: 1.定義:在熱傳遞中,傳遞能量的多少。 2.單位:焦耳(J)。 3.物體吸收熱量時內能增加,放出熱量時內能減少。 4.內能反映的是熱傳遞過程中內能的變化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描述,不能用“具有”、“含有”等詞描述。 5.熱傳遞中轉移的是熱量,不是溫度。 你能舉出一些利用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的例子嗎? 討論: 結合問題,討論溫度、內能和熱量的不同點。 一個物體的溫度升高,它的內能增加。物體內能增加,溫度是否一定升高?舉例說明。 小結:內能是能量的一種形式,也是某一時刻的狀態(tài)量,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熱量是一個過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來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來表述。 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溫度降低,內能減小。可以根據(jù)溫度的變化來判斷物體內能的變化。 雞蛋的內能減小,水的內能增大。因為雞蛋的溫度降低,水的溫度升高。 熱傳遞從高溫的雞蛋向水傳遞。 學生討論,舉例。 冬天利用熱水袋取暖、發(fā)燒時用冷毛巾給頭部降溫、夏天把食物放入冰箱冷藏等。 學生討論,進行交流。 物體內能增加,溫度不一定升高。如晶體在熔化時,溫度不變,內能是增加的;液態(tài)晶體在凝固時,溫度不變,但要放熱,內能減少。 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培養(yǎng)思考、自學能力。 利用生活實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物體內能的改變──做功 除了熱傳遞外,還有什么途徑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投影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圖片和視頻,這些圖片說明了什么? 分組實驗:怎樣使一段鐵絲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 器材:一段較粗的軟鐵絲、一個打火機、一張砂紙、熱水袋、小毛巾等 學生討論實驗方法,并嘗試完成實驗。 分析論證:你能給這些方法進行分類嗎? 你還能舉出一些利用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一些實例嗎? 得出結論:改變物體內能有兩種方式:熱傳遞和做功。 演示實驗 1.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團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壓下去,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1)實驗中硝化棉的作用 (2)實驗中誰對誰做功? 通過實驗可以知道,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會增加,把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利用打氣筒給自行車車胎打氣,請一同學用手感覺氣筒外壁上下部分的溫度,形成此現(xiàn)象的原因? 由此可見,壓縮空氣做功使空氣內能增大是氣筒外壁溫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摩擦在這里是次要的。 2.在燒瓶內盛少量水。利用打氣筒給瓶內打氣,當瓶塞跳出時,觀察瓶內的變化。 (1)描述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此現(xiàn)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瓶內放水的作用是什么? (3)實驗中誰對誰做功? 本實驗中通過水蒸氣液化形成水霧來反映氣體對外做功時內能減少、溫度降低的,也是利用了轉化的物理方法。 通過實驗可以知道,物體對外做功,內能會減少,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你能再舉出一些物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少的例子嗎? 學生觀察圖片和視頻,這些圖片說明了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學生進行實驗,可能會出現(xiàn)下列方法: 1.用打火機去燒鐵絲,使鐵絲的溫度升高。 2.把鐵絲放在熱水袋上,用熱水袋焐鐵絲。 3.把鐵絲反復彎折,使鐵絲溫度升高。 4.用砂紙反復摩擦鐵絲,使鐵絲溫度升高。 …… 方法1和2屬于一類,采用了熱傳遞的方法使鐵絲溫度升高、內能增加。另外兩種方法采用做功的方法改變了鐵絲的內能。 結合實際生活,學生舉例,如摩擦生熱、鉆木取火等。 學生觀察實驗,思考提出的問題。 實驗中利用硝化棉的燃燒反映了筒內空氣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采用了轉化的方法??諝鈨饶茉黾邮且驗榛钊麎嚎s筒內空氣做功,把活塞的機械能轉化為空氣的內能。 打氣筒外壁下面溫度比上面的溫度高,主要的原因是壓縮空氣做功增加了內能。 學生觀察實驗,在瓶塞跳出時,可以看見瓶內出現(xiàn)水霧。它是由瓶內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利用打氣筒給瓶內打氣時,壓縮瓶內空氣做功,空氣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瓶內的水汽化形成大量無色的水蒸氣;當瓶內氣體沖開瓶塞時,空氣推動瓶塞做功,內能減少,溫度降低,使水蒸氣液化形成小水滴。 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舉例。 如打開可樂瓶蓋時,會在瓶口出現(xiàn)“霧”;把車胎內的氣放掉時,在氣門芯處出現(xiàn)小水珠等(可以進行課堂實驗)。 培養(yǎng)學生實驗動手能力。 利用分類總結的方法得出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結合實例,加強物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培養(yǎng)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思考實驗的能力。 結合實例加強物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討論: 1.利用熱傳遞和做功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你能說說這兩種方法的異同嗎? 2.物體吸熱,內能一定增加、溫度升高嗎?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一定增加嗎? 結合本節(jié)所學內能,學生討論這兩個問題,也可以作為課后的思考題。 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總結(5分鐘) 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2.什么是內能?物體的內能大小與溫度的關系。 3.溫度、內能與熱量這三個物理量的關系。 4.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 學生梳理本節(jié)課知識內容。 1.本節(jié)主要內容是內能和內能的兩種改變方法。 2.內能是構成物質的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內能的大小與溫度、質量等因素有關,同一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 3.熱量是熱傳遞過程中轉移能量的多少,是能量的變化量。物體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梢酝ㄟ^物體溫度變化反映物體內能的變化。 4.物體內能的改變可以利用熱傳遞和做功的方法,這兩種方法在改變物體的內能上是等效的。 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作業(yè)布置 完成《物理活動手冊》 部分習題。 按要求完成。 知識鞏固。 教學反思:-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九年級物理上冊 1.2 內能和熱量教案 新版教科版 2019 2020 九年級 物理 上冊 內能 熱量 教案 新版 教科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327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