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空氣的成分》復習導學案 蘇教版.doc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空氣的成分》復習導學案 蘇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空氣的成分》復習導學案 蘇教版.doc(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空氣的成分》復習導學案 蘇教版 【復習目標】 1、能說出空氣的主要成分以及各成分的體積分數(shù)。 2、認識空氣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 3、知道科學探究可以通過實驗、觀察等多種手段獲取事實和證據(jù)。 【自學整理、形成知識網(wǎng)絡】 1、請你說出空氣中各主要成分的體積分數(shù)并簡述這些主要成分的性質及其用途。 2、空氣的污染主要來自哪些方面?如何防止空氣的污染? 【典例分析、歸納方法思路】 1、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下列有關空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空氣里含量最高的氣體是氧氣 B、空氣是一種化合物 C、空氣中分離出的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可作食品保鮮的保護氣 D、二氧化碳是空氣的一種主要污染物 2、圍繞“空氣中氧氣體積含量”的測定實驗,討論下列問題: (1)實驗開始時,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 (2)紅磷在集氣瓶中燃燒,消耗了什么氣體?剩余的主要是什么氣體?實驗說明該氣體具有哪些性質? (3)紅磷為什么要過量?若紅磷的量不足,實驗結果會怎樣? (4)打開止水夾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要冷卻到室溫后打開止水夾? (5)通過這實驗,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6)能否用木炭代替紅磷?如用木炭應如何改進? (7) 該實驗的設計原理是什么?你還能設計出什么樣的裝置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含量? 【實例應用、培養(yǎng)解題能力】 1、某同學用下圖所示的裝置粗略地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圖中燒杯上方玻璃管(預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動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內密封有常溫下的空氣和白磷,已知當溫度達到40℃時白磷能夠在空氣中燃燒?;钊叶说牟AЧ芸诟諝膺B通,實驗開始前活塞處在刻度 5 cm 處。 ( 1 )向燒杯內加入適量水,與生石灰反應的目的是 _________ __ 。 ( 2 )可觀察到玻璃管內開始發(fā)生的現(xiàn)象為:①白磷(足量) ______ _______ ;②活塞向(填左、右)_ ___ 移動。 ( 3 )實驗結束,恢復至常溫,活塞應停在約 _______cm 處,據(jù)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 2、如圖所示,將一端螺旋狀的銅絲封在試管內用酒精燈加熱足夠的時間。 (1)未加熱時,銅絲呈____色,加熱一段時間后呈 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2)停止加熱。冷卻到室溫打開止水夾,燒杯內的水會________,大約達到試管體積的_______為止。 (3)此實驗說明,試管內含有______,大約占________,剩余氣體中若放一小蟲,小蟲會___________,這是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用右下圖裝置進行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燃燒、冷卻后打開止水夾,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容積的70%。 (1)右圖中A儀器的名稱是 ,燃燒、冷卻后打開止水夾,水能進入集氣瓶中的原因是: 。 (2)如果鎂條只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則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最多不超過其容積的______%?,F(xiàn)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其容積的70%,根據(jù)空氣的組成可推出減少的氣體中有氮氣。 【發(fā)現(xiàn)問題】氮氣是怎么減少的呢? 【假設一】氮氣與鎂條反應而減少。 【假設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閱資料】鎂條在氮氣中能燃燒,產物為氮化鎂(Mg3N2)固體。氮化鎂中氮的化合價是_____。鎂條還可以在二氧化碳氣體中燃燒生成碳和氧化鎂,該反應的類型是 。 (3)通過以上探究,你對燃燒的有關知識有了什么新的認識:_ ________________ (寫出一點即可)。 【課后反思、促進素質提升】-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空氣的成分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空氣的成分復習導學案 蘇教版 2019 2020 九年級 化學 空氣 成分 復習 導學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3326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