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理論PPT課件
《精神分析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理論PPT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精神分析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理論PPT課件(2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人格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埃里克森的社會發(fā)展理論淺析,1,什么是人格?,人格是形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獨特的模式,這個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的穩(wěn)定而統(tǒng)一的心理品質。 人格這個詞來自希臘語“Persona”,原意是“面具”。 人格是個體所有穩(wěn)定心理特征的組合。 包括:氣質、性格、自我調控。 氣質:表現(xiàn)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即我們所說的脾氣、秉性,先天形成為主。 性格:表現(xiàn)為人們對現(xiàn)實和周圍世界的態(tài)度,并表現(xiàn)在他的行為舉止中。性格表現(xiàn)了一個人的品德,受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影響大。后天形成為主。 自我調控:是人格的內控系統(tǒng)和自控系統(tǒng),包括自我認知(覺察到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自我體驗(自我的意識和評價)和自我控制(對自己行為的調節(jié)能力)。,2,16種人格品質,雷蒙德.卡特爾(1905-1998),美國心理學家,最早應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人格。 卡特爾在其人格的解釋性理論構想的基礎上編制了16種人格因素問卷,從16個方面描述個體的人格特征。這16個因素或分量表的名稱和符號分別是:樂群性(A)、聰慧性(B)、穩(wěn)定性(C)、恃強性(E)、興奮性(F)、有恒性(G)、敢為性(H)、敏感性(I)、懷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憂慮性(O)、實驗性(Q1)、獨立性(Q2)、自律性(Q3)、緊張性(Q4)。,圖片來自百度,3,16種人格品質釋義(1),樂群性:高分者外向、熱情、樂群;低分者緘默、孤獨、內向。 聰慧性:高分者聰明、富有才識;低分者遲鈍、學識淺薄。 穩(wěn)定性:高分者情緒穩(wěn)定而成熟;低分者情緒激動不穩(wěn)定。 恃強性:高分者好強固執(zhí)、支配攻擊;低分者謙虛順從。 興奮性:高分者輕松興奮、逍遙放縱;低分者嚴肅審慎、沉默寡言。 有恒性:高分者有恒負責、重良心;低分者權宜敷衍、原則性差。 敢為性:高分者冒險敢為,少有顧忌,主動性強;低分者害羞、畏縮、退卻。 敏感性:高分者細心、敏感、好感情用事;低分者粗心、理智、著重實際。 懷疑性:高分者懷疑、剛愎、固執(zhí)己見;低分者真誠、合作、寬容、信賴隨和。,4,16種人格品質釋義(2),幻想性:高分者富于想像、狂放不羈;低分者現(xiàn)實、腳踏實地、合乎成規(guī)。 世故性:高分者精明、圓滑、世故、人情練達、善于處世;低分者坦誠、直率、天真。 憂慮性:高分者憂慮抑郁、沮喪悲觀、自責、缺乏自信;低分者安詳沉著、有自信心。 實驗性:高分者自由開放、批評激進;低分者保守、循規(guī)蹈矩、尊重傳統(tǒng)。 獨立性:高分者自主、當機立斷;低分者依賴、隨群附眾。 自律性:高分者知己知彼、自律謹嚴;低分者不能自制、不守紀律、自我矛盾、松懈、隨心所欲。 緊張性:高分者緊張、有挫折感、常缺乏耐心、心神不定,時常感到疲乏;低分者心平氣和、鎮(zhèn)靜自若、知足常樂。,5,16種人格特質,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用的衡量指標。 與人打交道:A(樂群性)、C(穩(wěn)定性)、F(興奮性)、G(責任心)、H(敢為性)指標要求較高。商業(yè)領導者:Q3(自律性)、Q1(批判性 )、H、E(主見性)指標要求較高。務實工作者:C、G指標要高,M指標要求較低。 創(chuàng)造能力強人的個性因素:(11-A)*2 + B*2 + (11-F)*2 + H + I*2 + M + (11-N) + Q1 + Q2*2。專業(yè)成就高者:Q3*2 + G*2 + C*2 + E + N + Q2 + Q1。成長力強者的因素:B +G + Q3 + (11-F)。,圖片來自百度,6,16種人格品質的應用,人格是穩(wěn)定的、習慣化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它貫穿于人的整個心理,是人的獨特性的整體寫照。 人格對于管理者來說是很重要的,它滲透到管理者的所有行為活動中,影響管理者的活動方式、風格和績效。 大量研究和實踐表明:一些樣式的人格類型和管理活動有著特定的關系,它們對團體的貢獻不同,所適宜的管理環(huán)境也不同。 利用成熟的人格測驗方法對管理者或應聘人員的人格類型進行診斷,可為人事安置、調整和合理利用人力資源提供建議。 16PF廣泛用于人員的選拔和評定。,7,人格形成階段學說,愛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2.06.15—1994.05.12)美國精神病學家,著名的發(fā)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 他提出人格的社會心理發(fā)展理論,把心理的發(fā)展劃分為八個階段,指出每一階段的特殊社會心理任務;并認為每一階段都有一個特殊矛盾,矛盾的順利解決是人格健康發(fā)展的前提。,圖片來自百度,8,人格形成的八個關鍵階段,6-12歲,12-18歲,18-25歲,25-65歲,65歲以上,9,嬰兒期(0-1.5歲)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沖突,此時不要認為嬰兒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動物,只要吃飽不哭就行,這就大錯特錯了。 此時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沖突期,因為這期間孩子開始認識人了,當孩子哭或餓時,父母是否出現(xiàn)則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問題。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這一品質,它起著增強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兒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強烈的未來定向。反之則不敢希望,時時擔憂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義為:“對自己愿望的可實現(xiàn)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勢力、標志生命誕生的怒吼?!?10,兒童期(1.5~3歲):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沖突,這一時期,兒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說話等。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怎樣堅持或放棄,開始"有意志"地決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這時候父母與子女的沖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個反抗期的出現(xiàn), 一方面父母必須承擔起控制兒童行為使之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任務,即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如訓練兒童大小便,使他們對骯臟的隨地大小便感到羞恥,訓練他們按時吃飯,節(jié)約糧食等; 另一方面兒童開始了自主感,他們堅持自己的進食、排泄方式,所以訓練良好的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時孩子會反復應用“我”、“我們”、“不”來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決不能聽之任之、放任自流,這將不利于兒童的社會化。反之,若過分嚴厲,又會傷害兒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對兒童的保護或懲罰不當,兒童就會產生懷疑,并感到害羞,對自我信心不足。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義為:“不顧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懷疑心理而堅定地自由選擇或自我抑制的決心。”,11,學齡初期(3~6歲):主動對內疚的沖突,在這一時期如果幼兒表現(xiàn)出的主動探究行為受到鼓勵,幼兒就會形成主動性,這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礎。 求知欲強,要鼓勵和引導,不要打壓。如果成人譏笑幼兒的獨創(chuàng)行為和想象力,那么幼兒就會逐漸失去自信心,產生內疚感,這使他們更傾向于生活在別人為他們安排好的狹窄圈子里,缺乏自己開創(chuàng)幸福生活的主動性。 當兒童的主動感超過內疚感時,他們就有了“目的”的品質。埃里克森把目的定義為:“一種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目標的勇氣,這種勇氣不為幼兒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懲罰的恐懼所限制。”,12,學齡期(6~12歲),勤奮對自卑的沖突,這一階段的兒童都應在學校接受教育。學校是訓練兒童適應社會、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學習課程,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后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就會產生自卑。 渴望認可和表揚,保持勤奮感,否則,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產生自卑感。 如果兒童養(yǎng)成了過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態(tài)度,而對其他方面木然處之,這種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埃里克森說:“如果他把工作當成他惟一的任務,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惟一的價值標準,那他就可能成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們最馴服和最無思想的奴隸?!? 當兒童的勤奮感大于自卑感時,他們就會獲得有“能力”的品質。埃里克森說:“能力是不受兒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練技能和智慧?!?13,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青少年時期(12-18左右)的一個核心問題是自我同一性的發(fā)展,它將為成人期奠定堅實的基礎。同一性并不是在青少年時期才出現(xiàn)的,早在幼年時期,兒童已經形成了自我感知。但是,青少年時期卻是個體第一次有意識地回答"我是誰"的問題。這一階段的沖突是:同一性和角色混亂。 Marcia等心理學家(Marcia, 1987; Penuel & Wertsch, 1995)是這樣界定同一性的概念的:同一性是指個體將自身動力、能力、信仰和歷史進行組織,納入一個連貫一致的自我形象中。它包括對各種選擇和最后決定的深思熟慮,特別是關于工作、人生觀、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和承諾等方面的內容。如果青少年無法將這些方面和各種選擇整合起來,或者說他們感到根本沒有能力選擇,那么角色混亂就發(fā)生了。 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機理論用于解釋青少年對社會不滿和犯罪等社會問題上,他說:如果一個兒童感到他所處于的環(huán)境剝奪了他在未來發(fā)展中獲得自我同一性的種種可能性,他就將以令人吃驚的力量抵抗社會環(huán)境。在人類社會的叢林中,沒有同一性的感覺,就沒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寧做一個壞人,或干脆死人般的活著,也不愿做不倫不類的人,他自由地選擇這一切。 直白地說,就在走入社會之前,對自身的認知和對自己今后的發(fā)展的定位。 我是誰?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要怎么干? 如果個人和家庭的目標不一致,就可能產生沖突。,14,成年早期(18~25歲):親密對孤獨的沖突,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與他人發(fā)生親密關系的風險。因為與他人發(fā)生愛的關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與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體。 這里有自我犧牲或損失,只有這樣才能在戀愛中建立真正親密無間的關系,從而獲得親密感,否則將產生孤獨感。 埃里克森把愛定義為“壓制異性間遺傳的對立性而永遠相互奉獻?!?15,成年期(25~65歲):繁殖和停滯,當一個人順利地度過了自我同一性時期,以后的歲月中將過上幸福充實的生活,他將生兒育女,關心后代的繁殖和養(yǎng)育。他認為,生育感有生和育兩層含義,一個人即使沒生孩子,只要能關心孩子、教育指導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反之沒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貧乏和停滯,是一個自我關注的人,他們只考慮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關心他人(包括兒童)的需要和利益。 在這一時期,人們不僅要生育孩子,同時要承擔社會工作,這是一個人對下一代的關心和創(chuàng)造力最旺盛的時期,人們將獲得關心和創(chuàng)造力的品質。 主要沖突是,家庭的繁衍和停滯;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停滯。,16,成熟期(65歲以上):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沖突,由于衰老過程,老人的體力、心力和健康每況愈下,對此他們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和適應,所以被稱為自我調整對絕望感的心理沖突。 當老人們回顧過去時,可能懷著充實的感情與世告別,也可能懷著絕望走向死亡。自我調整是一種接受自我、承認現(xiàn)實的感受;一種超脫的智慧之感。如果一個人的自我調整大于絕望,他將獲得智慧的品質,埃里克森把它定義為:"以超然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和死亡。" 老年人對死亡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下一代兒童時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階段和第1階段首尾相聯(lián),構成一個循環(huán)或生命的周期。,17,,埃里克森認為,在每一個心理社會發(fā)展階段中,解決了核心問題之后所產生的人格特質,都包括了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品質,如果各個階段都保持向積極品質發(fā)展,就算完成了這階段的任務,逐漸實現(xiàn)了健全的人格,否則就會產生心理社會危機,出現(xiàn)情緒障礙,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圖片來自百度,18,總結,西格蒙德.佛洛依德 是精神分析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愛利克·埃里克森是在西格蒙德.佛洛依德的女兒安娜.佛洛依德的邀請下參加了精神分析的研究。 西格蒙德.佛洛依德認為人格的形成主要是遺傳因素決定的,主張性決定論,在人6歲的時候,人格進本就已經形成了。 愛利克·埃里克森雖然傳承了西格蒙德.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但是他認為人格的形成貫穿于人的一生。 從愛利克·埃里克森的人格形成的階段論來看,人格的形成密集區(qū)在0-12歲之間,25歲基本已經形成。每一個階段后一個階段是關聯(lián)的。,安娜.佛洛依德,西格蒙德.佛洛依德,圖片來自百度,圖片來自百度,19,,洞悉自己的喜怒哀樂,做一個自我欣賞的人!,圖片來自百度,20,-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精神分析 埃里克森 人格 發(fā)展 理論 PPT 課件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391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