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1】設計包含CAD圖紙 和 DOC文檔,均可以在線預覽,所見即所得,,dwg后綴的文件為CAD圖,超高清,可編輯,無任何水印,,充值下載得到【資源目錄】里展示的所有文件======【2】若題目上備注三維,則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維源文件,由于三維組成零件數(shù)量較多,為保證預覽的簡潔性,店家將三維文件夾進行了打包。三維預覽圖,均為店主電腦打開軟件進行截圖的,保證能夠打開,下載后解壓即可。======【3】特價促銷,,拼團購買,,均有不同程度的打折優(yōu)惠,,詳情可咨詢QQ:1304139763 或者 414951605======【4】 題目最后的備注【QX系列】為店主整理分類的代號,與課題內容無關,請忽視
SY-025-BY-3
開題報告
學生姓名
系部
專業(yè)、班級
指導教師姓名
職稱
從事
專業(yè)
是否外聘
□是□否
題目名稱
轎車后車門設計
一、課題研究現(xiàn)狀、選題目的和意義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國民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在這高速運轉的時代,汽車在扮演著越來越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在車身設計中車門有這重要的地位。因為車門是車身上相對獨立的總成。與車身組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現(xiàn)在轎車的車門已經(jīng)不僅僅是供乘客上下車使用的平臺了,越來越多的功能和高要求成為現(xiàn)代車門重要的設計理念。所以在車門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結構要素的完整統(tǒng)一和車身其他相關要素的協(xié)調匹配。功能強大、結構緊湊、質量輕便的車門才是未來轎車車門的發(fā)展趨勢。
二、設計(論文)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設計車門主要包括車門主體和車門附件的設計。本體主要包括內外板、加強板、窗框等。車門附件主要包括車門鎖、鉸鏈、限位器、玻璃升降器、拉手操縱鈕、內外裝配件等。而這些問題中最重要研究的問題是車門上各部件的布置、門鎖的設計、玻璃升降器及限位器等。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 使車門具有必要的開度,并能使車門停在最大開度上,以保證上下方便;
(2) 車門開關方便,玻璃升降輕便、密封;
(3) 車門具有足夠的剛度,不易變形下沉,行車時不震響;
(4) 車門具有制造工藝好,易于沖壓并便于安裝附件;
(5) 安全可靠,車門能鎖住,行車或撞車時車門不會自動打開;
(6) 外形與整車協(xié)調;
三、技術路線(研究方法)
(1) 門鎖主要選擇手動開閉鎖,在設計門鎖裝置的聯(lián)動機構時要確定各桿件的尺寸,同時避免各種桿件在動作時發(fā)生干涉;
(2) 玻璃升降器:采用交叉臂式傳動的玻璃升降器,設計時要求升降平順、工作可靠、無沖擊和阻滯現(xiàn)象。防止手壓玻璃時升降器發(fā)生逆轉的制動機構;
(3) 限位器:設計時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防止車門外板與車體相碰,還必須能使車門停留在最大開度上起著防止車門自動開閉的作用。為減小由于用力開門所產(chǎn)生的反作用力對車門教練的影響,在車門開度限位器的布置設計中應正確確定限位器的位置。
四、進度安排
第1周 選題,領取任務書。
第2—3周 調研,搜集資料,撰寫開題報告(含文獻綜述)。
第4—5周 分析綜述內容,提出并優(yōu)選論點和方案,并加以論證和確定。
第6—8周 方案設計并繪草圖,繪制產(chǎn)品裝配圖。
第9—13周 繪制總成圖,部件圖,零件圖。
第14周 完善設計并提交指導教師審核。
第15周 更改并最終完成設計,準備答辯。
第16周 畢業(yè)答辯。
五、參考文獻
[1]樂玉汗.轎車車身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陳鑫.車身CAD技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8
[3]周方壽.客車車身覆蓋件的設計與制造[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8.7
[4][日]GP企畫室.宋桔桔等.汽車車身底盤圖解[M].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1
[5]吳亞良.現(xiàn)代轎車車身設計[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3
[6]黃天澤,黃金陵.汽車車身結構與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9.6
[7]曹云翔,于旭東.桑塔納電動門窗升降器[J].汽車與配件.1995.4
[8]Lin C L1 Virtual Experimenttal Design on Glass Guidance System with an Integrated Dual2 cable Regulator2pat1:CAE Model Valida2 tion1 Seventh ISS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liability and Quality in Design 1 Washington DC:Aug8-10,2001
[9]姜連勃,王紹春.汽車車門設計[R].汽車技術.1999
[10]郭竹亭,汽車車身設計[M].長春:吉林大學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11]諸文俊.機械原理與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0.12
[12]Gao Yunkai,et all A New Complex Surface Modeling Methe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uto-Body Modeling,Proc1 Inter1Conf1 On CAD of Machinery 1 Beijing:Sep 116-21 1991
[13]楊延力.機構系統(tǒng)基本理論[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6
[14]程正,馬芳武.汽車造型[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15]申永勝.機械原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16]孫寶均.機械設計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5
[17]吳際章.汽車構造[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7
[18]龔微寒.汽車現(xiàn)代設計制造[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6
六、備注
指導教師意見:
簽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