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料輸送線布料裝置方案.doc
《棒料輸送線布料裝置方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棒料輸送線布料裝置方案.doc(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機械原理 課程設計說明書 課程名稱: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 設計題目: 棒料輸送線布料裝置方案5 院 系: 能源學院 班 級: 設 計 者: 學 號: 指導教師: 設計時間: 2014年06月12日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棒料輸送線布料裝置(方案5) 1 設計課題概述 如下圖1所示棒料輸送線布料裝置的功能簡圖。料斗中分別裝有直徑35mm,長度150mm的鋼料和銅料。在輸送線上按照圖2所示的規(guī)律布置棒料。原動機轉速為1430r/min,每分鐘布置棒料40,60,80塊,分3檔可以調節(jié)。 圖1輸送線布料裝置功能簡圖(方案5) 圖2 棒料布置規(guī)律(方案5) 根據(jù)任務要求和圖1及圖2可以看出,棒料夾在輸送帶(即執(zhí)行構件1)的帶動下做間歇式直線運動,棒料的推送機構分別為銅料推送機構(即執(zhí)行構件2)和鋼料推送機構(即執(zhí)行構件3),當執(zhí)行構件1將棒料夾傳送到指定位置并停止時,執(zhí)行構件2及執(zhí)行構件3按照一定的運動規(guī)律進行配合,將銅料和鋼料從料斗推送到指定位置的棒料夾中,完成后回復到原位置。 2 設計課題工藝分析 傳送帶做間歇式直線運動,設其周期為T。在一個周期內,傳送帶執(zhí)行3次運動和3次停歇。鋼料做間歇式往復直線運動,在其一個周期內,需要完成三次鋼料推送動作,并且有一部分停歇時間。執(zhí)行構件3也做間歇式往復直線運動,在一個周期內,需要推送1塊鋼料,并且做一定時間的停歇動作。則有下表的得: 。 T 傳送帶 停 動 停 動 停 動 鋼料 進 退 停 進 退 停 進 退 停 銅料 停 進 退 停 t1 t1 t2 t1 t1 t2 t1 t1 t3 t4 t1 t1 t3 3 設計課題運動功能分析 整個機械系統(tǒng)運動功能系統(tǒng)由電機帶動皮帶輪轉動,皮帶輪帶動齒輪部分實現(xiàn)梯級變速,為了方便后期計算,使梯級變速部分輸出的速度為10r/min,15r/min,20r/min,實現(xiàn)變速后,進而一部分傳遞給傳送帶,另一部分經過錐齒輪變向進而傳遞給鋼料,銅料輸送機構,完成整個系統(tǒng)的循環(huán)工作,下面分別敘述各個部分的運動情況。 3.1 梯級變速運動功能單元分析 為了防止過載采用皮帶輪及過載保護單元的形式,一方面實現(xiàn)降速,另一方面起到保護作用,其中,帶輪及過載保護單元的傳動比。 圖3 過載保護及減速運動功能單元 為了獲得的轉速,采用圓柱齒輪實現(xiàn)梯級變速。 圖4 有級變速運動功能單元 根據(jù)前面的分析可知,電機輸出的轉速為,變速箱輸出的速度分別為,運動功能圖如圖所示,則可得則電動機到變速機構輸出軸之間的傳動比i有3中分別為: 圖5 變速運動功能單元 為了方便計算在輸出后進而傳遞給分支機構。 3.2 分支機構分析 為了使用統(tǒng)一原動機驅動統(tǒng)一驅動,傳送帶及鋼料/銅料輸送機構,應該在圖8所示的運動功能系統(tǒng)圖的變速后面中加一運動分支功能單元,其運動分支驅動傳送帶及鋼料/銅料輸送機構,該運動分支功能單元如圖 所示。且傳送帶及鋼料、銅料輸送機構的運動平面相互垂直。 圖6 運動傳動方向轉換的運動功能單元 3.2.1 傳送帶運動功能單元分析 傳送帶的運動是間歇單向直線移動,考慮采用兩個運動單元,將連續(xù)轉動轉換成首先轉換成為等速的間歇轉動,接卸的轉動進而轉換成為簡寫的移動。運動功能單元如圖。 圖7 連續(xù)轉動轉換為間歇直線移動的運動功能單元 3.2.2 鋼料、銅料運動功能單元分析 執(zhí)行構件傳送帶及棒料傳送的運動平面相互垂直,因此,可以選用運動傳遞方向轉換功能單元,同時采用降速,如圖所示。 圖8 運動傳動方向轉換的運動功能單元 同時在后面加一如圖所示的運動分支單元實現(xiàn)同時驅動鋼料與銅料的運動。 圖9 運動傳動方向轉換的運動功能單元 鋼料與銅料的運動方式相同,只討論鋼料的運動方式。鋼料的運動功能需要實現(xiàn)從轉動到間歇轉動,間歇轉動到間歇移動的變換,因此采用如圖的運動功能單元實現(xiàn)其運動。 圖10 連續(xù)轉動轉換為間歇往復移動的運動功能單元 則機械系統(tǒng)運動功能系統(tǒng)圖如圖所示: 圖11 棒料輸送線布料裝置(方案5)的運動功能系統(tǒng)圖 4 設計課題方案擬定 根據(jù)上圖所示的運動功能系統(tǒng)圖,選擇適當?shù)臋C構替代運動功能系統(tǒng)圖中的各個運動功能單元,便可擬定出機械系統(tǒng)運動方案。 圖11中的運動功能單元1是原動機。根據(jù)棒料輸送線布料裝置的工作要求,可以選擇電動機作為原動機,如圖12所示。 圖12 電動機替代運動功能單元1 圖11中的運動功能單元2是過載保護單元兼具減速功能,可以選擇帶傳動實現(xiàn),如圖13所示。 圖13 帶傳動替代運動功能單元2 圖11中的運動功能單元3是有級變速功能單元,可以選擇滑移齒輪變速傳動替代,如圖14所示。 圖14 滑移齒輪變速替代運動功能單元3 圖11中的運動功能單元4、8是分支機構可以用齒輪實現(xiàn),如圖17所示。 圖15 齒輪傳動替代運動功能單元5、9 圖11中的運動功能單元5是連續(xù)轉動轉換成為間歇式轉動,間歇式轉動轉換成為間歇直線移動,可以用不完全齒輪實現(xiàn)齒輪和傳送帶實現(xiàn),如圖17所示。 圖15 不完全齒輪傳動替代運動功能單元5 圖11中運動功能單元7通過錐齒輪實現(xiàn)變相可用如下機構代替,如圖16所示。 圖16 間歇式轉動轉換成為間歇直線移動運動功能單元7 圖11中運動功能單元8和9將連續(xù)傳動首先轉換為間歇轉動,間歇轉動然后轉換為間歇往復移動,可通過不完全齒輪,及曲柄滑塊機構實現(xiàn),如圖17所示。 圖17 間歇式轉動轉換成為間歇旺夫移動運動功能單元8,9 圖18 機械系統(tǒng)運動方案 圖19 A向視圖 圖20 B向視圖 5 設計課題運動方案設計 根據(jù)運動功能分析,可將皮帶輪的傳送比設置為i=2.5。其余各個構建中5,6,7,8,9,10,11,12,13,14為標準圓柱圓柱齒輪,18,19為錐齒輪15,16,20,22,21,23為不完全齒輪搭配。 根據(jù)其周期關系得位移關系如下表: T 傳送帶 0 200 0 200 0 400 鋼料 150 -150 0 150 -150 0 150 -150 0 銅料 0 150 -150 0 t1 t1 t2 t1 t1 t2 t1 t1 t3 t4 t1 t1 t3 根據(jù)前面的分析可知,電機輸出的轉速為,變速箱輸出的速度分別為,運動功能圖如圖所示,則可得則電動機到變速機構輸出軸之間的傳動比i有3中分別為: 由題目可得,四根棒料為一個周期T,則有 設傳送帶運動時的速度v1,則有 兩式相比得 設t2=kt1,代入上式得 則 取皮帶輪17的半徑r1=600/π mm≈191mm 則其角速度 忽略鋼料和銅料上曲柄的加速和減速階段,設其轉動的角速度恒為ω2,則有 則 5.1 曲柄滑塊機構尺寸 由題干“料斗中分別裝有直徑35mm,長度150mm的鋼料和銅料”可知,曲柄尺寸為75mm,搖桿尺寸取150mm,考慮到鋼料和銅料直徑35mm為35mm,則把滑塊的底部設置為的正方形。 5.2 齒輪參數(shù) 5.2.1 非標準齒輪 15和16對齒輪不具有變速功能,即傳動比i15,16=1。此外齒輪16是不完全齒輪,需要設計齒的位置。 時間 齒輪16轉過角度 齒輪15 齒輪16 T t1=αT α360 停 無齒 t1+t2=(1+k)αT (1+k)α360 動 有齒 t1=αT α360 停 無齒 t1+t2=(1+k)αT (1+k)α360 動 有齒 t1=αT α360 停 無齒 t1+t3=(2+2k)αT (1+2k)α360 動 有齒 表中α=1/(7+4k) 選擇齒輪15的齒數(shù)Z15=27,由于傳動比為1,故齒輪16的假想齒數(shù)也為27。 序號 名稱 代號 公式 齒輪15 齒輪16 1 模數(shù) 2 2 齒數(shù) 27 27 3 分度圓柱 螺旋角 0 4 分度圓 壓力角 20 5 齒頂高系數(shù) 1 6 頂隙系數(shù) 0.25 7 分度圓直徑 54 54 8 齒距 6.28 9 基圓齒距 5.90 10 齒頂高 2 11 齒根高 2.5 12 全齒高 4.5 13 齒頂圓直徑 59 59 14 齒根圓直徑 49 49 15 中心距 54 齒輪18和19是一對齒數(shù)相等(傳動比為1)、軸交角為90的圓錐齒輪。選擇其齒數(shù)為20。 序號 項目 代號 計算公式及計算結果 1 齒數(shù) 齒輪18 20 齒輪19 20 2 模數(shù) 2 3 壓力角 20 4 齒頂高系數(shù) 1 5 頂隙系數(shù) 0.2 6 分度圓錐角 齒輪18 齒輪19 7 分度圓直徑 齒輪18 齒輪19 8 錐距 9 齒頂高 齒輪18 齒輪19 10 齒根高 齒輪18 齒輪19 11 齒頂圓直徑 齒輪18 齒輪19 12 齒根圓直徑 齒輪18 齒輪19 齒輪20,22齒輪20是不完全齒輪 ,齒輪22的運動情況與鋼料的運動有關——鋼料完成一個周期的往復運動,齒輪21轉動一周。 由于齒輪18和19的傳動比為1,則齒輪20和17的傳動比也為1,兩者角速度始終相等。 時間 齒輪20轉過角度 齒輪21轉過角度 齒輪20 T t1=αT α360 180 有齒 t1=αT α360 180 有齒 t2=kαT kα360 0 無齒 t1=αT α360 180 有齒 t1=αT α360 180 有齒 t2=kαT kα360 0 無齒 t1=αT α360 180 有齒 t1=αT α360 180 有齒 t3=(1+2k)αT (1+2k)α360 0 無齒 由此可知,這對齒輪的傳動比 (2) 而 將(1)(2)代入上式得 解得 由此得 故取Z20=90,Z22=20。 序號 名稱 代號 公式 齒輪20 齒輪22 1 模數(shù) 2 2 齒數(shù) 90 20 3 分度圓柱 螺旋角 0 4 分度圓 壓力角 20 5 齒頂高系數(shù) 1 6 頂隙系數(shù) 0.25 7 分度圓直徑 180 40 8 齒距 6.28 9 基圓齒距 5.90 10 齒頂高 2 11 齒根高 2.5 12 全齒高 4.5 13 齒頂圓直徑 184 44 14 齒根圓直徑 175 35 15 中心距 130 齒輪21,23齒輪20是不完全齒輪 ,與上齒輪情況類似: 時間 齒輪22轉過角度 齒輪23轉過角度 齒輪22 T t1=αT α360 0 無齒 t1=αT α360 0 無齒 t2=kαT kα360 0 無齒 t1=αT α360 0 無齒 t1=αT α360 0 無齒 t2=kαT kα360 0 無齒 t1=αT α360 180 有齒 t1=αT α360 180 有齒 t3=(1+2k)αT (1+2k)α360 0 無齒 注:表中k=1/2 α=1/9 去z21=90,z23=20: 序號 名稱 代號 公式 齒輪21 齒輪23 1 模數(shù) 2 2 齒數(shù) 90 20 3 分度圓柱 螺旋角 0 4 分度圓 壓力角 20 5 齒頂高系數(shù) 1 6 頂隙系數(shù) 0.25 7 分度圓直徑 180 40 8 齒距 6.28 9 基圓齒距 5.90 10 齒頂高 2 11 齒根高 2.5 12 全齒高 4.5 13 齒頂圓直徑 184 44 14 齒根圓直徑 175 35 15 中心距 110 5.2.2 外嚙合標準圓柱齒輪傳動幾何尺寸 由,則可與傳送帶相連的皮帶輪的角速度為 由以上計算數(shù)據(jù)得下表由,得 外嚙合標準圓柱齒輪5、6傳動幾何尺寸計算 序號 名稱 代號 公式 齒輪5 齒輪6 1 模數(shù) 2 2 齒數(shù) 20 104 3 分度圓柱 螺旋角 0 4 分度圓 壓力角 20 5 齒頂高系數(shù) 1 6 頂隙系數(shù) 0.25 7 分度圓直徑 40 208 8 齒距 6.28 9 基圓齒距 5.90 10 齒頂高 2 11 齒根高 2.5 12 全齒高 4.5 13 齒頂圓直徑 44 212 14 齒根圓直徑 35 203 15 中心距 124 外嚙合標準圓柱齒輪7、8傳動幾何尺寸計算 序號 名稱 代號 公式 齒輪7 齒輪8 1 模數(shù) 2 2 齒數(shù) 20 110 3 分度圓柱 螺旋角 0 4 分度圓 壓力角 20 5 齒頂高系數(shù) 1 6 頂隙系數(shù) 0.25 7 分度圓直徑 40 220 8 齒距 6.28 9 基圓齒距 5.90 10 齒頂高 2 11 齒根高 2.5 12 全齒高 4.5 13 齒頂圓直徑 44 224 14 齒根圓直徑 35 215 15 中心距 130 外嚙合標準圓柱齒輪9、10傳動幾何尺寸計算 序號 名稱 代號 公式 齒輪9 齒輪10 1 模數(shù) 2 2 齒數(shù) 42 42 3 分度圓柱 螺旋角 0 4 分度圓 壓力角 20 5 齒頂高系數(shù) 1 6 頂隙系數(shù) 0.25 7 分度圓直徑 84 84 8 齒距 6.28 9 基圓齒距 5.90 10 齒頂高 2 11 齒根高 2.5 12 全齒高 4.5 13 齒頂圓直徑 88 88 14 齒根圓直徑 79 79 15 中心距 84 外嚙合標準圓柱齒輪11、12傳動幾何尺寸計算 序號 名稱 代號 公式 齒輪12 齒輪11 1 模數(shù) 2 2 齒數(shù) 36 48 3 分度圓柱 螺旋角 0 4 分度圓 壓力角 20 5 齒頂高系數(shù) 1 6 頂隙系數(shù) 0.25 7 分度圓直徑 72 96 8 齒距 6.28 9 基圓齒距 5.90 10 齒頂高 2 11 齒根高 2.5 12 全齒高 4.5 13 齒頂圓直徑 76 100 14 齒根圓直徑 71 95 15 中心距 84 外嚙合標準圓柱齒輪13、14傳動幾何尺寸計算 序號 名稱 代號 公式 齒輪13 齒輪14 1 模數(shù) 2 2 齒數(shù) 28 56 3 分度圓柱 螺旋角 0 4 分度圓 壓力角 20 5 齒頂高系數(shù) 1 6 頂隙系數(shù) 0.25 7 分度圓直徑 56 102 8 齒距 6.28 9 基圓齒距 5.90 10 齒頂高 2 11 齒根高 2.5 12 全齒高 4.5 13 齒頂圓直徑 60 107 14 齒根圓直徑 51 97 15 中心距 84 6 設計課題運動方案分析 實際機械運動循環(huán)圖 T 傳送帶 停 動 停 動 停 動 鋼料 進 退 停 進 退 停 進 退 停 銅料 停 進 退 停 t1 t1 t2 t1 t1 t2 t1 t1 t3 t4 t1 t1 t3 在一個工作周期中,該運動循環(huán)圖可以實現(xiàn)其棒料輸送線布料裝置每分鐘布置棒料40,60,80塊,分3檔可以調節(jié)的運動功能。 實際機械系統(tǒng)運動功能系統(tǒng)圖 實際機械運動簡圖 參考文獻 [1] 王知行, 鄧宗全. 機械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 陳明.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M]. 2013.-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輸送 布料 裝置 方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8774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