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課程教學大綱.doc
《《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課程教學大綱.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課程教學大綱.doc(7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目 錄 《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課程教學大綱 1 《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教學大綱 6 《工程力學》課程教學大綱 12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大綱 17 《機械CAD/CAM技術》課程教學大綱 23 《機械加工設備》教學大綱 26 《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教學大綱 30 《數(shù)控機床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大綱 33 《機床控制技術》課程教學大綱 36 《數(shù)控編程與加工》課程教學大綱 39 《數(shù)控設備維修與管理》教學大綱 42 《鉗工實訓》教學大綱 45 《機械制圖大作業(yè)》教學大綱 48 《計算機繪圖實訓》教學大綱 50 《機械加工實訓》教學大綱 52 《焊工實訓》教學大綱 55 《電工實訓》教學大綱 57 《機械設計基礎認知實訓》大綱 59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大綱 61 《電子實訓》教學大綱 62 《機械制造技術實訓》教學大綱 63 《機械CAD/CAM技術實訓》教學大綱 66 《機床數(shù)控系統(tǒng)實訓》教學大綱 69 《機床控制技術實訓》教學大綱 71 《數(shù)控編程與加工實訓》教學大綱 73 《畢業(yè)設計》教學大綱 75 《畢業(yè)綜合實習》教學大綱 76 《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課程教學大綱 適用專業(yè):高職數(shù)控技術應用專業(yè) 學時數(shù): 118 一、 課 程 的 性 質 與 任 務 本課程是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模具》、《數(shù)控技術應用》等專業(yè)的一門技術基礎課。本課程著重介紹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繪制、閱讀機械圖樣的方法和計算機繪圖的操作方法。學生學習本課程后應達到以下要求: 1、了解機械制圖國家標準的基本規(guī)定; 2、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論和用正投影法繪制圖樣的方法; 3、掌握機件的表達方法及相關標準; 4、掌握常用件、標準件(主要是螺紋緊固件)的規(guī)定畫法; 5、了解零件圖、裝配圖的作用及內(nèi)容,掌握閱讀機械圖樣的方法; 6、具有一定的計算機繪圖能力; 7、具有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和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 二、課 題 和 課 時 分 配 序號 課題內(nèi)容 總課時 講授 練習 作業(yè)號 1 制圖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制圖的基本規(guī)定及平面圖形的畫法 (1) 1 1 1 2 投影基礎 正投影法和三視圖 點、直線、平面的投影 基本幾何體的投影及截交線 體的表面交線 軸測圖 組合體 (23) 1 6 2 2 4 8 1 4 1 1 2 5 2 1 1 2 3 3 機械制圖 機件的表達方法 標準件、常用件的規(guī)定畫法 零件圖 裝配圖 (50) 6 12 14 16 5 10 10 10 1 2 4 6 2、3 4、5 6、7、8 9、10 4 計算機繪圖 用戶界面及基本操作方法 繪圖環(huán)境的設置 圖形繪制 圖形編輯 精確繪圖 工程標注 剖面線、圖塊、修改 繪制一幅圖的步驟 上機作業(yè) (38) 2 4 4 4 4 4 4 4 8 1 2 2 2 2 2 2 2 5 1 2 2 2 2 2 2 2 3 11 5 機動 8 總計 118 70 40 三、課 程 內(nèi) 容 課題一 制圖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1. 制圖國家標準的基本規(guī)定 (1) 了解圖紙幅面及格式的規(guī)定。 (2) 了解比例的規(guī)定。 (3) 掌握各種圖線的型式、主要用途及其畫法。 (4) 掌握標注尺寸的基本規(guī)則、尺寸的組成、常用尺寸的標注方法。 (1) 常用幾何圖形畫法 (2) 掌握線段連接的作圖原理和方法。 (3) 掌握簡單平面圖形的尺寸和線段分析以及作圖步驟。 練習題:抄畫零件平面輪廓圖(含尺寸標注)。 作業(yè)1:畫零件平面輪廓圖,抄注尺寸,A3圖紙。 教學要求: 了解制圖的國家標準,掌握常用幾何圖形畫法。 課題二 投影基礎 1. 正投影法和三視圖 (1) 了解投影法的概念 (2) 熟悉正投影的特點 (3) 掌握三視圖的形成、三視圖之間的關系及三視圖的作圖方法。 (4) 對照模塊畫三視圖。 練習題:由三視圖找對應的軸測圖;對照軸測圖補畫所缺視圖。 2. 點、直線、平面的投影 (1) 熟悉點的三面投影及其規(guī)律、點的投影和該點與直角坐標的關系。 (2) 熟悉直線的三面投影、各種位置直線的投影特性。 (3) 熟悉平面的三面投影、各種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練習題:畫和讀點、直線、平面的投影;標出軸測圖及三視圖上的對應點。 3. 基本幾何體的投影 (1) 掌握基本體表面求點的方法。 (2) 掌握基本體的尺寸標注。 練習題:由基本體(包括1/2或1/4圓柱)兩視圖補畫第三視圖;徒手繪制基本體投影。 4. 體的表面交線 (1) 掌握截交線、相貫線的概念。 (2) 掌握截交線、相貫線的畫法。 練習題:補全立體的三面投影;完成截斷體的三面投影;完成相貫體的三面投影。 5. 軸測圖 (1) 了解軸測投影的基本概念、軸測投影的特性、常用軸測圖的種類。 (2) 掌握正等軸測圖的畫法。 (3) 了解斜二等軸測圖的畫法。 (4) 了解軸測草圖的畫法。 6. 組合體 (1) 掌握組合體的組合形式和形體分析法。 (2) 掌握組合體三視圖的畫法。 (3) 掌握組合體尺寸的標注。 (4) 掌握組合體軸測圖的畫法。 (5) 掌握讀組合體視圖的方法與步驟。 練習題:畫組合體三視圖;由已知兩視圖補畫第三視圖;補畫視圖中的缺線;給已知視圖標注尺寸;根據(jù)三視圖繪制組合體的正等測軸測圖;根據(jù)給出的俯視圖,構想出物體的形狀,并畫出主、左視圖。 作業(yè)2:根據(jù)軸測圖或模型畫組合體的三視圖,并標注尺寸,A3圖紙。 教學要求: 了解投影基礎知識,掌握投影方法。 課題三 機械制圖 1. 機件的表達方法 (1) 熟悉基本視圖的形成、名稱及配置關系。 (2) 掌握向視圖、局部視圖和斜視圖的畫法和標注。 (3) 理解剖視的概念,掌握畫剖視圖的方法和標注。 (4) 掌握單一剖切面剖切的全剖視圖、半剖視圖、局部剖視圖的畫法和標注方法。 (5) 了解幾個相交剖切平面、幾個平行剖切平面的剖切方法。 (6) 掌握移出斷面和重合斷面的畫法和標注。 (7) 了解局部放大圖和簡化畫法。 (8) 掌握讀剖視圖的方法和步驟。 練習題:由已知視圖補畫基本視圖、向視圖、局部視圖、斜視圖;把視圖改畫成指定的剖視圖;讀剖視圖;由已知的視圖補畫剖視圖及斷面圖。 作業(yè)3:由模型或軸測圖,選擇恰當?shù)谋硎痉椒ɡL制圖樣,并標注尺寸,A3圖紙。 2. 標準件、常用件的規(guī)定畫法 (1)了解螺紋的形成、種類和用處,熟悉螺紋的要素,掌握螺紋的規(guī)定畫法、標注和查表。 (2)熟悉常用螺紋緊固件的種類、標記與查表,掌握螺栓連接畫法,了解螺柱連接和螺釘連接的畫法。 (3)了解標準直齒圓柱齒輪輪齒部分的名稱及尺寸關系,掌握單個直齒圓柱齒輪及其嚙合的畫法。 (5) 了解平鍵及平鍵連接、銷及銷連接的規(guī)定畫法。 (5)了解常用滾動軸承的類型、代號及其簡化和規(guī)定畫法、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的規(guī)定畫法。 練習題:螺紋的畫法與標記;典型螺紋緊固件的標記和查表;畫螺栓連接圖;補畫齒輪輪齒部分所缺的投影以及鍵和銷的連接圖。 作業(yè)4:根據(jù)給定條件,繪制螺栓連接的三視圖。A3圖紙。 作業(yè)5:根據(jù)給定條件,繪制齒輪的零件圖。A3圖紙。 3. 零件圖 (1) 了解零件圖的作用和內(nèi)容。 (2) 熟悉零件圖的視圖選擇原則和典型零件的表示方法。 (3) 熟悉典型零件圖的尺寸標注。 (4) 了解零件上常見的工藝結構。 (5) 了解零件上標注的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為公差、材料等常見技術要求。 (6) 了解簡單零件的測繪方法。 (7) 掌握讀零件圖的方法與步驟。 練習題:測繪零件,畫零件草圖;讀零件圖。 作業(yè)6:畫零件圖草圖,A3圖紙。 作業(yè)7:畫零件圖草圖,A2圖紙。 作業(yè)8:由零件草圖畫零件圖,A2圖紙。 4. 裝配圖 (1) 了解裝配圖的作用和內(nèi)容 (2) 了解裝配圖的表達方法。 (3) 了解裝配圖的尺寸和技術要求。 (4) 了解裝配圖的零件序號和明細欄。 (5) 熟悉畫裝配圖的方法和步驟。 (6) 掌握讀裝配圖的方法和步驟。 練習題:讀裝配圖。 作業(yè)9:由零件圖畫裝配圖,A2圖紙。 作業(yè)10:由零件圖畫裝配圖,A2圖紙。 教學要求: 掌握常用機件的表達方法與畫法,掌握零件圖、裝配圖的繪制與識讀。 課題四 計算機繪圖 1. 基本知識、用戶界面的組成、基本操作方法 2. 繪圖環(huán)境的設置 3. 圖形繪制 4. 圖形編輯 5. 精確繪圖 6. 工程標注 7. 塊、修改 作業(yè)11:繪制零件圖和裝配圖。 教學要求: 了解計算機制圖的基本知識,學會利用計算機進行一般圖形的繪制。 四、實 踐 教 學 (一)項目及課時分配 序號 項目 課時 基本要求 1 機械制圖練習 22 掌握繪圖的基本技能 2 計算機繪圖上機練習 18 掌握計算機繪圖的基本技能 (二)齒輪減速箱測繪一周(專用周) 掌握減速箱的測繪過程,提高學生機械制圖的實際應用能力。 (三)主要實驗設備、儀器清單 繪圖常用工具 CAD實訓室 齒輪減速箱 五、大綱說明 1、本大綱根據(jù)濟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2004級《數(shù)控技術應用專業(yè)教學計劃》編寫。 2、本課程實踐性較強,在執(zhí)行大綱時,可根據(jù)具體情況調(diào)整內(nèi)容的先后順序、理論與實踐課時。 《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教學大綱 適用專業(yè):數(shù)控技術運用專業(yè) 學時數(shù): 140 一.課 程 的 性 質 與 任 務 本課程是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機制、數(shù)控專業(yè)的一門技術基礎課程。其任務是使學生具備從事機制及數(shù)控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高級專門人才所必須的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方面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并為學習后續(xù)課程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打下基礎。 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學生應達到以下要求: 電工技術: 1、掌握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掌握電阻、電感、電容元件的性質。 3、掌握正弦交流電的基本概念。掌握單相交流電路的分析及計算。掌握功率因數(shù)提高的意義和方法。 4、掌握三相交流電路的基本概念。三相負載作星形、三角形聯(lián)結的分析及計算。掌握三相電功率的計算。 5、了解串、并聯(lián)電路的諧振特點及性質。 6、了解磁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單相變壓器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 7、掌握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及使用。了解單相異步電動機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及使用。 8、了解安全用電常識。 9、注重實踐教學,使學生熟悉構造與工作原理,熟悉電氣測量的基本知識與常用測量方法;具有使用常見電工儀表的技能;具有觀察分析電路運行現(xiàn)象,實施實驗過程的能力;具有應用電氣測量技術,檢測、調(diào)試一般電路的能力。 電子技術: 1、掌握半導體二極管特性、主要參數(shù)。掌握直流穩(wěn)壓電源的組成。整流、濾波、穩(wěn)壓電路的組成、工作原理及器件選擇。 2、掌握半導體三極管特性、主要參數(shù)。掌握共射、共集電路的組成、靜態(tài)和動態(tài)分析及性能特點。 3、掌握集成運算放大器特性及其線性、非線性應用。 4、掌握TTL和CMOS門電路以及集成觸發(fā)器。 5、掌握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 6、掌握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 7、初步具有查閱電子器件手冊,合理選用或換代器件的能力。 二、課 題 及 課 時 分 配 電工技術: 課程內(nèi)容 課時 課時分配 講課 實驗 1、直流電路 18 14 4 2、單相交流電路 18 14 4 3、三相交流電路 10 8 2 期中測驗 2 2 4、磁路與變壓器 14 12 2 5、異步電動機及其控制 14 14 6、安全用電 4 4 機動 4 0 合計 84 68 12 電子技術: 序號 課題 課時 課時分配 講課 實驗 1 半導體二極管及應用 4 2 2 2 直流穩(wěn)壓電源 6 4 2 3 半導體三極管及其放大電路 12 10 2 4 集成運算放大電路及其應用 10 8 2 5 數(shù)字電路基礎知識 2 2 6 邏輯門電路 2 2 7 組合邏輯門電路 2 2 8 觸發(fā)器 6 4 2 9 時序邏輯電路 8 4 4 10 機動 4 0 合計 56 38 14 三、課 程 教 學 內(nèi) 容 和 要 求 電工技術: 課題一、直流電路 電路的基本物理量。歐姆定律。電源的外特性。電阻的串、并聯(lián)。電路的三種狀態(tài)。電氣設備的額定值。電壓源和電流源及其等效變換?;鶢柣舴蚨?。*疊加原理。*戴維南定理。*電路的暫態(tài)過程分析。 課題二、單相正弦交流電路 正弦交流電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單一參數(shù)的交流電路。單相交流串聯(lián)電路。單相交流并聯(lián)電路。提高功率因數(shù)的方法及意義。電功率。 課題三、三相交流電路 三相電源的產(chǎn)生及聯(lián)結。三相負載的星形聯(lián)結。中線的作用。三相負載的三角形聯(lián)結。三相電功率。 課題四、磁路與變壓器 磁路的基本概念。磁路歐姆定律。鐵磁材料的磁化。交流鐵心線圈。 單相變壓器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變壓器的外特性及電壓調(diào)整率。變壓器的同極性端概念及判別方法。自耦變壓器、電壓互感器、電流互感器等特殊變壓器。 課題五、異步電動機及其控制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電磁轉矩和機械特性。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起動、調(diào)速、反轉和制動。三相異步電動機的銘牌數(shù)據(jù)及選用。單相異步電動機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及使用。*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直接起動、正反轉控制電路。*行程控制及時間控制。 課題六、安全用電 電流對人體的傷害及觸電方式。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與保護接零。安全用電 常識。 電子技術: 課題一. 半導體二極管及應用 PN結單向導電性。半導體二極管伏安特性、主要參數(shù)及溫度對特性的影響。 簡介特殊二極管及其應用。 課題二. 直流穩(wěn)壓電源 單相半波、橋式整流電路的組成、工作原理及器件選擇。 電感、電容、復式濾波電路組成及作用。 硅穩(wěn)壓管穩(wěn)壓電路的組成、工作原理及器件選擇。 三端集成穩(wěn)壓器件及其應用電路。 課題三. 半導體三極管及其放大電路 1. 三極管基本知識 結構,符號,電流放大作用,特性曲線,管腳識別,主要參數(shù)及其受溫度的影響。 2. 共射極放大電路 基本電路組成,工作原理,直流通路與交流通路。 共射電路圖解分析法簡介,靜態(tài)工作點對輸出失真的影響。 溫度對靜態(tài)工作點的影響,分壓式工作點穩(wěn)定電路的原理,靜態(tài)工作點估算。 簡化微變等效電路,用公式估算輸入電阻,輸出電阻和電壓放大倍數(shù)。 3. 共集電極放大電路 共集電路性能特點及其應用,共基電路簡介。 4. 多級放大電路 多級放大電器的組成框圖,級間耦合方式,阻容耦合多級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shù)。輸入輸出電阻估算,應用舉例。 課題四. 集成運放電路及其應用 1. 差分放大電路 電路特點,工作原理,差模與共模,失調(diào)與調(diào)零。 2.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特點及內(nèi)電路組成框圖,雙運放和四運放介集成運放主要參數(shù)。 3. 集成運放的應用 理想運放工作在線性區(qū)的特性,三種基本電路,數(shù)學運算電路。 電壓比較器,信號產(chǎn)生電路。 4. 集成運放組件使用常識與實例。 消振,抗干擾措施,參數(shù)測試方法,外接電阻選用,調(diào)零,應用實例。 課題五. 數(shù)字電路基礎知識 1. 數(shù)字信號與模擬信號,數(shù)字電路特點及應用,常見脈沖波形及參數(shù)。 2. 二進制數(shù),十六進制數(shù),數(shù)制間的轉換,編碼的概念,常用 BCD碼。 課題六. 邏輯門電路 1. 二極管及三極管的開關特性 開關特性,主要參數(shù),應用舉例。 2. 基本門電路 與門,或門,非門,與非門,或非門,與或非門電路的邏輯功能。 3. TTL反向器的工作原理,電壓傳輸特性,輸入特性,輸出特性,基本參數(shù)。 4. 其它類型的TTL門電路 與非門,異或門,集電極開路門,三態(tài)輸出門的功能及典型應用。 5. CMOS 門電路 CMOS反相器,CMOS門電路,CMOS傳輸門和模擬開關。 CMOS和TTL門電路的使用知識及相互連接。 課題七. 組合邏輯電路 1. 組合邏輯電路的特點和分析方法。 2. 譯碼器和數(shù)字顯示電路 3~8線譯碼器,二~十進制譯碼器,常用數(shù)字顯示器件及工作原理,數(shù)字顯示譯碼器。 3. 數(shù)據(jù)分配器和數(shù)據(jù)選擇器 4. 二~十進制編碼器 5. 加法器 6. 比較器簡介 課題八. 觸發(fā)器 1. 基本RS觸發(fā)器的電路組成,工作原理。 2. 同步RS觸發(fā)器的電路組成,工作原理。 3. RS觸發(fā)器,JK觸發(fā)器,D觸發(fā)器,T觸發(fā)器,T’觸發(fā)器的邏輯功能。 4. 邊沿型集成觸發(fā)器的觸發(fā)方式,工作波形及特性參數(shù);*觸發(fā)器的功能轉換 課題九. 時序邏輯電路 1. 時序邏輯電路的特點及分類。 2. 碼寄存器,移位寄存器,中規(guī)模集成移位寄存器。 3. 計數(shù)器 二進制計數(shù)器的邏輯功能的分析,異步二進制計數(shù)器的分析。 常用中規(guī)模集成計數(shù)器的功能及應用。 四、實 踐 教 學 電工技術: 實驗一、直流電源外特性測試及電阻元件伏安特性測繪 直流電壓表、電流表、萬用表、直流穩(wěn)壓電源的使用,電阻串、并聯(lián)、混聯(lián)電路的連接。實際電源的電壓與電流關系,繪制實驗曲線。測電阻伏安特性,繪制實驗曲線。 實驗二、基爾霍夫定律及戴維南定理的驗證 驗證基爾霍夫定律及戴維南定理,有源二端網(wǎng)絡開路電壓和入端電阻的測量方法。 實驗三、RLC串聯(lián)電路分析 交流電壓表、交流電流表、單相調(diào)壓器的使用。RLC串聯(lián)電路的聯(lián)結測量。理解串聯(lián)電路中電壓與電流的關系及其相量圖。觀察RLC串聯(lián)電路的諧振狀態(tài)。 實驗四、日光燈電路的接線及功率因數(shù)的提高 日光燈電路的工作原理、接線及各元件作用。提高功率因數(shù)的意義和方法。 實驗五、三相負載的聯(lián)結 三相負載的星形、三角形電路的聯(lián)結測量。理解中線的作用。觀察三相負載星形聯(lián)結的故障情況,學習故障分析判斷。 實驗六、單相變壓器 調(diào)壓器、單相變壓器的結構及聯(lián)結。變壓器的外特性測定。變壓器的同極性端測定。 電子技術: 實驗一. 常用電子儀器 電子技術實驗的規(guī)則,常用電子儀器的使用方法。 晶體管的簡單測試 用萬用表判斷二極管,三極管的極性和好壞。 實驗二. 集成直流穩(wěn)壓電源 整流、濾波、穩(wěn)壓電路的連接測試。 用三端集成穩(wěn)壓器組成輸出電壓可調(diào)的直流穩(wěn)壓電源,測試輸出電壓可調(diào)范圍和穩(wěn)壓系數(shù)。 實驗三.單管共射放大電路 靜態(tài)工作點,電壓放大倍數(shù),輸入,輸出電阻,觀察各點波形。 實驗四.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應用 構成比例放大器,加法器,減法器,積分器,微分器,并測試功能。 實驗五. 組合邏輯電路 測試集成門電路的邏輯功能 測試集成觸發(fā)器的邏輯功能 實驗六. JK觸發(fā)器構成各種進制計數(shù)器 JK觸發(fā)器構成2、10進制計數(shù)器。 實驗七. 計數(shù),譯碼,顯示綜合應用 用集成計數(shù)器構成不同進制計數(shù)器電路,測試其邏輯功能。 利用計數(shù)器,譯碼器和顯示器件,實現(xiàn)計數(shù),譯碼,顯示功能。 五、大 綱 說 明 1、教學建議 為加強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工程技術素質的培養(yǎng),建議采用課堂教學、上網(wǎng)自學、習題課、實驗課、實訓課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采用電化教學、CAI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 評價學生成績應以學生平時的上課情況、課后習題、考試成績、討論發(fā)言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建立新的學習評價體系。 2、本課程教學應注意與數(shù)學課程的銜接與配合。 《工程力學》課程教學大綱 適用專業(yè):高職數(shù)控技術應用專業(yè) 學 時 數(shù):84學時 一、 課程的性質和任務 本課程是高職機械類各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它包括靜力學、材料力學、運動學和動力學的有關內(nèi)容。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了解、理解或掌握質點、剛體的受力分析、運動分析和平衡規(guī)律以及變形體在受力后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的問題。學生學完本課程后應達到以下要求: 1、理解和掌握工程力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及其適用范圍。 2、會正確分析簡單機械零部件的受力,會畫受力圖,并會計算力的大小。 3、會對質點和剛體進行簡單運動分析。 4、會應用力學基本知識對機械零部件的強度、剛度、穩(wěn)定性進行計算。 5、會對構件的受力狀態(tài)和內(nèi)力分布進行圖形表達。 6、了解簡單的工程力學實驗知識。 二、課題及課時分配 序號 課程內(nèi)容 課時 課時分配 講課 習題課 實驗 緒論 1 1 (一) 靜力學 0 1 靜力學概念、公理 3 3 2 平面匯交力系 4 4 3 力矩與力偶 4 4 4 平面任意力系 8 6 2 5 空間力系與重心 4 4 (二) 運動力學 0 1 質點運動力學 4 4 2 剛體運動力學 8 8 3 動靜法 4 4 (三) 材料力學 0 1 軸向拉壓 8 6 2 2 剪切 4 4 3 扭轉 8 6 2 4 彎曲 12 8 2 2 5 組合變形 4 4 6 壓桿穩(wěn)定交變應力 4 4 機動 4 合計 84 70 4 6 三、課程教學內(nèi)容和要求 第一部分 理論力學 課題一 緒論 了解機械工程力學課程的性質,任務和主要內(nèi)容。 課題二 靜力學 1、靜力學基本概念和公理 靜力學的研究對象; 力、力矩、力偶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質(掌握);合力矩定理(掌握);約束和約束力的概念(理解);主動力的概念(了解);常見的約束類型及約束反力形式(掌握);物體的受力分析:分離體(理解);受力圖(掌握); 力在直角坐標軸上的投影(掌握);幾何法求合力(掌握);力向一點平移的結果及其應用(了解)。 2、平面力系: 平面任意力系的簡化(了解);主矢與主矩(了解);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及其應用(掌握);均布載荷及載荷集度(理解) 靜定與超靜定問題(了解);物體系平衡(了解); 滑動摩擦概念(理解);考慮滑動時的單個物體平衡問題(理解);摩擦角與自鎖的概念(了解);簡單物體系統(tǒng)摩擦平衡問題(了解);滾動摩擦概念(了解)。 3、空間力系與重心 空間力系平衡問題(了解);簡單輪軸類零部件的受力分析(理解);斜齒輪與錐齒輪軸的受力分析(了解);重心的概念、重心位置坐標公式(了解);確定重心位置的方法(了解);簡單組合圖形形心坐標計算(掌握)。 課題三 運動學與動力學 1、質點運動力學 點的運動分析:直角坐標和自然坐標法(理解);點的速度加速度的概念(掌握);點的運動方程(理解);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掌握)。 點的速度合成定理及其應用(掌握) 動力學基本定律(了解);質點動力學方程(理解); 質點動力學簡單問題(了解)。 慣性力的概念(理解);質點動靜法(理解)。 2、剛體運動力學 平動及其特性(掌握);剛體定軸轉動的特征(掌握);剛體的角速度,角加速度(掌握);定軸轉動剛體內(nèi)各點的速度和加速度(掌握)。 剛體繞定軸轉動的動力學基本方程及其應用(了解); 轉動慣量(理解);平動剛體動靜法(理解); 平面運動剛體點的速度:基點法、瞬心法,速度投影法(理解)。 3、動能定理(理解) 第二部分、材料力學 課題一、緒論 了解材料力學的任務和內(nèi)容:材料力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變形固體的概念及基本假設(理解);桿件變形的基本形式。 課題二、軸向拉伸和壓縮 軸向拉伸和壓縮概念(理解)、內(nèi)力 截面法及軸力圖(掌握);正應力(掌握);斜截面上的應力,剪應力互等運律(了解);線應變,泊松比(了解);胡克定律(理解)。 金屬材料拉壓時的基本力學性能(理解);強度指標,塑性指標(理解);材料的兩種典型失效形式(理解)。安全系數(shù),許用應力(了解);拉壓桿的變形計算及強度計算(掌握)。 拉壓超靜定問題(了解);低碳鋼拉伸和鑄鐵拉伸和壓縮力學性能測定實驗(理解)。 課題三、剪切 剪切概念(理解);剪切胡克定律(了解);剪切面(理解);擠壓概念,擠壓面,擠壓應力(理解);剪切和擠壓的實用計算(掌握)。 課題四、圓軸的扭轉: 扭轉概念(理解);圓軸扭轉時橫截面上的內(nèi)力--扭矩,扭矩圖(掌握);圓軸扭轉時橫截面上的剪應力及強度計算(掌握)。 圓軸扭轉時的變形--扭轉角及剛度計算(掌握); 低碳鋼,鑄鐵的扭轉破壞實驗(理解) 課題五、彎曲 梁的概念(了解);梁的種類(了解); 平面彎曲的概念(理解);梁彎曲時橫截面上的內(nèi)力--剪力和彎矩及剪力圖,彎矩圖(掌握)。 純彎曲時橫截面上的正應力(掌握);切應力(了解); 慣性矩(了解);簡單圖形慣性矩(理解); 梁的強度計算(掌握); 提高梁彎曲強度的措施(掌握); 梁的變形(理解);疊加法,積分法求梁的變形(理解);梁的剛度計算(理解)。 彎曲正應力電測實驗(理解)。 課題六、組合變形下的強度計算 組合變形的概念(了解);直桿拉(壓)與彎曲組合的強度計算(掌握); 點的應力狀態(tài)的概念(理解);強度理論的概念及四個強度理論的應用(了解); 彎、扭組合時強度計算(掌握)。 課題七、壓桿穩(wěn)定 壓桿穩(wěn)定的概念(了解);臨界力得概念(了解);三類壓桿臨界力公式(掌握);壓桿穩(wěn)定性校核(了解);提高壓桿穩(wěn)定性的措施(掌握)。 課題八、交變應力的概念 動荷應力的概念(了解);交變應力的概念(了解);疲勞破壞及其特點(了解);對稱循環(huán)持久極限的概念(了解);影響持久極限的主要因素(了解);提高疲勞強度的措施(理解);應力集中(了解)。 第三部分、習題課 1、構件及簡單系統(tǒng)的受力分析與受力圖。 2、受平面力作用時平衡方程的應用。 3、梁的剪力圖,彎矩圖。 4、桿與軸的強度計算。 第四部分、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1、認識實踐 約束的認識:幾種約束類型及受力特點(實物模型、多媒體軟件、錄相)。 機械中的典型機構與零部件的受力特點。 2、實驗課 低碳鋼拉伸、鑄鐵拉伸和壓縮力學性能的測定實驗;圓軸(低碳鋼、鑄鐵)扭轉破壞實驗;彎曲正應力電測實驗。 四、大綱說明 (一)教學要求 本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關于程度層次由高到低的用語為:知識概念、理論方面--掌握,理解,了解;方法計算,能力要求--掌握、會用、知道。 了解:指學習后能初步把握概念、原理、方法等的含義。 理解:指學習后能比較全面把握概念、原理、方法等的基本內(nèi)容,并能說明和分析相關內(nèi)容及問題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掌握:指學習后能全面,深入地把握概念、原理、方法等的基本內(nèi)容,并能牢記這些概念、原理和方法。 (二)教學建議 1、提倡啟發(fā)式教學,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手段,大力推廣計算機輔助分析軟件與訓練型教學軟件。提倡小組工作式,展開學學生互教互幫活動。 2、習題課開放的主旨在于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力學原理和方法,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建議選擇典型例題或就學生易錯易混淆的問題組織探討和講評。 3、實驗課培養(yǎng)實驗操作能力和養(yǎng)成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報告,以利培養(yǎng)撰寫相關技術文件的初步能力。 (三)本大綱根據(jù)濟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2004級《數(shù)控技術應用專業(yè)教學計劃》編寫。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大綱 適用專業(yè):高職數(shù)控技術應用專業(yè)。 學時數(shù): 84 一、課 程 的 性 質 與 任 務 《機械設計基礎》是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機電一體化》、《數(shù)控技術應用》等機類、近機類各專業(yè)必修的一門主干專業(yè)基礎課。主要講授:工程材料的性質、處理方法及加工成形工藝方法、一般機械中常用機構的基本原理和通用零、部件設計的基本方法等內(nèi)容?!稒C械設計基礎》的設置是為了使學生在學習了數(shù)學、力學、機械制圖等基礎理論的條件下,學會運用基本理論分析常用機械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特性,掌握一般機械傳動機構的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并為學習專業(yè)理論知識打下基礎。 學生學完本課程后應達到以下要求: 1、了解工程材料的機械制造過程。 2、了解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處理方法。 3、熟悉金屬材料的基本熱成形工藝。 4、熟悉非金屬材料的成形工藝。 5、了解材料成形工藝的選擇原則。 6、初步具有分析和選擇材料及成形工藝的能力。 7、了解常用機構和通用零、部件的基本原理、類型、特點及應用等基本知識。 8、 掌握常用機構的基本理論及設計方法;通用零、部件的失效形式、設計準則及設計方法。 9、具有機械設計實驗和設計簡單機械及傳動裝置的基本技能。 二、課 題 及 課 時 分 配 序號 課題名稱 總課時 課時分配 講課 實訓 習題 1 緒論 2 2 2 工程材料與機械制造過程 2 2 3 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強化處理方法介紹 6 4 2 4 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新型材料 4 4 5 金屬材料的基本熱加工成形工藝 4 4 6 非金屬材料的成形工藝 2 2 7 材料與成形工藝選擇 2 2 8 機械設計概述 2 2 9 平面機構 6 4 2 10 平面連桿機構 6 6 11 凸輪機構 4 4 12 間歇運動機構 2 2 13 螺蚊聯(lián)接與螺旋傳動 2 2 14 帶傳動 2 2 15 鏈傳動 2 2 16 齒輪機構和齒輪傳動 10 8 2 17 蝸桿機構和蝸桿傳動 4 4 18 齒輪系傳動 4 4 19 軸和軸轂聯(lián)接 4 4 20 軸承 6 4 2 21 聯(lián)軸器和離合器 2 2 22 平衡與調(diào)速 2 2 23 實訓 1周 24 機動 4 合計 84 72 6 2 三、課 程 教 學 內(nèi) 容 和 要 求 課題一、 緒論 1、材料及機械設計在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課程的性質、內(nèi)容和學習任務及方法。 教學要求: 了解材料及機械設計在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本課程的性質、內(nèi)容和學習任務及方法。 課題二、 工程材料與機械制造過程 1、材料及成形工藝。 2、材料及成形其工藝的分類和發(fā)展趨勢。 3、工程材料的生產(chǎn)過程。 教學要求: 了解工程材料種類、成型過程及發(fā)展趨勢。 課題三 、 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其強化處理方法 1、材料的力學、物理、化學、工藝性能與經(jīng)濟性。 2、鋼鐵材料的熱處理與表面處理。 教學要求: 了解工程材料的性能及熱處理目的和方法。 課題四 、 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新型材料 1、金屬材料的分類。 2、雜質元素和合金元素在鋼中的作用。 3、金屬材料:合金鋼、非合金鋼、鑄鐵、非鐵金屬材料 4、新型材料:金屬、非金屬、復合材料 教學要求: 了解各種材料成分、命名、特性。 課題五、 金屬材料的基本熱加工成形工藝 1、鑄造成形工藝。 2、鍛壓成形工藝。 3、焊接與膠接成形工藝。 教學要求: 了解金屬材料的熱成形工藝基本知識。 課題六、 非金屬材料成形工藝 1、工程塑料的成型。 2、橡膠成型。 3、復合材料成型。 教學要求: 了解非金屬材料的成形工藝基本知識。 課題七 、 材料與成形工藝選擇 1、機械零件的失效形式。 2、材料及成形工藝選擇原則與方法。 教學要求: 了解材料失效形式、成形工藝選擇原則與方法。 課題八、機械設計概述 本章介紹了:《機械設計基礎》課的內(nèi)容、性質與任務;介紹了機械設計的基本要求、機械設計的內(nèi)容與步驟;機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設計計算準則;機械零件設計的標準化、系列化與通用化。 教學要求: 1、了解機械設計的研究對象和基本要求;機械設計的方法和機械零件設計的步驟。2、理解機械設計的標準化、系列化及通用化。 課題九、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 本章介紹了:平面機構的組成;平面機構自由度的計算及機構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平面機構的運動簡圖及其繪制。 教學要求: 1、了解機構的組成;運動副的概念及分類。 2、掌握平面機構運動簡圖的繪制及自由度的計算。 課題十、平面連桿機構 本章介紹了:平面連桿機構的特點與應用;平面機構的運動分析和力分析;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形式和演化;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特性;平面四桿機構的設計。 教學要求: 1、了解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形式和演化。 3、掌握平面四桿機構的運動特點、曲柄存在的條件。 4、會進行運動分析和平面四桿機構的設計。 課題十一、凸輪機構 本章介紹了:凸輪機構的特點、類型與應用;凸輪機構從動件的常用運動規(guī)律;凸輪機構的設計與加工以及相關的幾個問題。 教學要求: 1、了解凸輪機構的分類及其應用。 2、掌握凸輪機構從動件的常用運動規(guī)律;凸輪機構基本尺寸的確定。 3、會用圖解法設計盤形凸輪輪廓曲線。 課題十二、間歇運動機構 本章介紹了:常用間歇運動機構——棘輪機構、槽輪機構的組成、運動原理、特點、應用以及有關參數(shù)。 教學要求: 1.了解間歇運動機構的原理和用途。 2.理解棘輪機構、槽輪機構的用途及其運動分析。 課題十三、螺紋聯(lián)接與螺旋傳動 本章介紹了:螺紋與螺紋聯(lián)接的主要參數(shù)、類型、特點、應用及選用;螺紋聯(lián)接的預緊和防松。 教學要求: 1、了解螺紋與螺紋聯(lián)接的主要參數(shù)、類型、特點及應用。 2、理解螺紋聯(lián)接的預緊和防松。 3、了解螺旋機構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課題十四、帶傳動 本章介紹了:帶傳動的類型與特點與應用;V帶與V帶輪的結構與標準;帶傳動的工作能力分析;V帶傳動的設計;帶傳動的張緊、安裝與維護。 教學要求: 1、了解V帶傳動的工作原理;V帶與帶輪的結構;帶傳動的安裝及維護。 2、掌握帶傳動的工作能力分析;失效形式及設計準則。 3、會設計普通V帶傳動。 課題十五、鏈傳動 本章介紹了:鏈傳動的特點、類型與應用;鏈傳動的運動特性、結構、標準及設計計算。 教學要求: 1、了解滾子鏈的結構、標準和鏈輪結構;鏈傳動的布置張緊與潤滑。 2、理解鏈傳動的運動特性。 3、會設計滾子鏈傳動。 課題十六、齒輪傳動 本章介紹了:齒輪傳動的特點、類型與應用;標準直齒輪的齒廓、參數(shù)和幾何尺寸;漸開線標準直齒輪的嚙合傳動;標準直齒輪的加工、根切、最少齒數(shù)及變位、變位齒輪;齒輪的失效形式與設計準則;齒輪的受力分析;標準直齒輪的強度計算和設計計算;斜齒輪、圓錐齒輪的參數(shù)和幾何尺寸;斜齒輪、圓錐齒輪的強度計算和設計計算;齒輪的結構、材料、精度等級和潤滑等。 教學要求: 1、了解齒輪傳動的特點和基本類型;漸開線齒輪的齒廓;漸開線齒輪的加工方法;變位齒輪傳動的特點及其應用;常用齒輪材料及其熱處理方法;齒輪傳動的精度及其選擇;齒輪結構設計;齒輪傳動的潤滑及效率。 2、理解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嚙合傳動;標準直齒輪不發(fā)生根切的最少齒數(shù);斜齒圓柱齒輪、直齒圓錐齒輪傳動。 3、掌握齒輪嚙合的基本定律;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斜齒圓柱齒輪、直齒圓錐齒輪的參數(shù)及幾何尺寸計算;齒輪正確嚙合條件和連續(xù)傳動條件;齒輪的失效形式及設計準則;齒輪傳動的受力分析。 4、會進行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標準齒輪傳動的設計。 課題十七、蝸桿機構和蝸桿傳動 本章介紹了:蝸桿傳動的類型和特點;蝸桿傳動的參數(shù)和幾何尺寸;蝸桿傳動的失效形式與設計準則;蝸桿傳動的設計計算;蝸桿傳動的材料、結構、效率、潤滑與熱平衡計算;蝸桿傳動的精度等級選擇、安裝和維護等。 教學要求: 1、了解蝸桿傳動的特點和基本類型;蝸桿傳動的精度等級、材料與結構、潤滑;蝸桿傳動的安裝和維護。 2、理解蝸桿傳動的主要參數(shù);蝸桿傳動的效率;熱平衡計算。 3、掌握蝸桿傳動的幾何尺寸計算;失效形式和設計準則;蝸桿傳動的受力分析。 4、會進行蝸桿傳動的強度計算及設計。 課題十八、齒輪系 本章介紹了:齒輪系的分類及應用;定軸輪系、行星輪系傳動比的計算。 教學要求: 1、了解齒輪系的分類及應用。 2、掌握定軸輪系、行星輪系傳動比的計算,并判斷從動輪的轉向。 3、會識別實際機械中的齒輪系。 課題十九、軸與軸轂聯(lián)接 本章介紹了:軸的類型及應用;軸的結構設計及強度計算;軸的材料及選擇;軸轂聯(lián)接的類型;普通平鍵的選擇和計算。 教學要求: 1、了解軸的類型、作用、材料及選擇;鍵聯(lián)接的類型及其選擇。 2、掌握軸的結構設計及強度計算;普通平鍵的選擇和設計計算。 課題二十、軸承 本章介紹了:軸承的類型及功用;滾動軸承的組成、類型及特點;滾動軸承的代號;滾動軸承的工作情況分析;滾動軸承的類型選擇和壽命計算;滾動軸承的組合設計;滾動軸承的潤滑及密封?;瑒虞S承的類型及應用;滑動軸承的結構、材料、潤滑方式及潤滑劑。 教學要求: 1、了解軸承的功用與類型;滾動軸承的組成、類型、特點、代號;滑動軸承的材料、潤滑劑、潤滑方式及結構。 2、理解滾動軸承的工作情況分析。 3、掌握滾動軸承的類型選擇、壽命計算;滾動軸承的組合設計。 課題二十一、聯(lián)軸器與離合器 本章介紹了:聯(lián)軸器、離合器的類型、特點及應用;聯(lián)軸器的選擇與計算 教學要求: 1、 了解聯(lián)軸器、離合器的類型、特點及應用場合。 2、 掌握聯(lián)軸器的選擇計算。 課題二十二、平衡與調(diào)速 本章介紹了:平衡的基本類型;速度波動的產(chǎn)生及調(diào)整方法。 教學要求:了解平衡的基本類型及速度波動的產(chǎn)生及調(diào)整方法。 課題二十三、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是一個綜合的習作課目。課程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對一級減速器在內(nèi)的傳動裝置的設計對全學年的理論學習給予全面的復習和綜合;并通過該設計初步掌握一般機械的設計方法,具備初步的設計能力。 教學要求: 1、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獨立的完成全設計。 上交設計說明書一份;裝配圖一張;齒輪零件工作圖和軸的零件工作圖各一張。 2、運用計算機繪圖。 3、 時間:一周。 課題二十四、實訓 通過實際動手: 1、 了解機械傳動系統(tǒng)。 2、 認識常見機械。 3、 時間一周。 四、實踐教學 ㈠ 實驗項目及課時分配 序號 項目 課時 基本要求 1 材料硬度實驗 2 掌握洛氏硬度操作方法 2 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 2 分析機構組成和傳動;計算機構自由度,并確定機構是否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繪制機構運動簡圖。 3 齒輪參數(shù)的測量及齒輪加工 2 測量齒輪的基本參數(shù),并范成加工齒輪。 4 實訓 一周 對常用機器機構進行拆裝,增加感性認識 ㈡ 主要實驗設備、儀器清單 1、洛氏硬度實驗機、布氏硬度實驗機; 2、小機構——實驗用50套、備用10套、實驗臺10臺。 3、測量齒輪50個、齒輪范成儀50臺、游標卡尺30把。 4、齒輪減速器10臺、蝸桿減速器5臺。 5、原理柜、零件柜各一套。 五、大 綱 說 明 本大綱根據(jù)濟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2004級《數(shù)控技術應用專業(yè)教學計劃》編寫。 《機械CAD/CAM技術》課程教學大綱 適用專業(yè):高職數(shù)控技術應用專業(yè) 學 時 數(shù):52 一、課程的性質與任務 本課程是高職數(shù)控技術應用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主干課。本課程著重講授機械CAD/CAM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并具體介紹了一種典型中高端CAD/CAM系統(tǒng)Cimatron E的功能,同時進行相應的訓練。為學生從事一般數(shù)控技術應用產(chǎn)品設計、加工制造工作打下理論基礎。學生學習本課程后應達到以下要求: 1、了解CAD/CAM系統(tǒng)的硬件配置和軟件組成。 2、了解CAD/CAM技術中圖形處理技術。 3、了解CAD/CAM建模技術。 4、了解CAD/CAM軟件開發(fā)技術。 5、了解計算機輔助工藝過程(CAPP)技術應用。 6、初步掌握Cimatron E軟件的使用。 二、課題及課時分配 序號 課 題 內(nèi) 容 總課時 課時分配 講授 實驗 習題 1 緒論 2 2 2 計算機圖形處理技術基礎 4 4 3 機械CAD/CAM建模技術 6 6 4 機械CAD/CAM應用軟件開發(fā)介紹 2 2 5 計算機輔助工藝過程設計(CAPP) 2 2 6 機械CAD/CAM集成技術 4 4 7 Cimatron E軟件使用 28 0 28 8 機 動 4 0 合 計 52 20 28 三、課程教學內(nèi)容和要求 課題一 緒論 1、CAD/CAM技術的基本概念; 2、CAD/CAM系統(tǒng)軟件和硬件; 3、CAD/CAM系統(tǒng)的支撐技術; 4、CAD/CAM的發(fā)展和應用。 教學要求: 了解CAD/CAM技術的基本概念、相關支撐技術、應用及發(fā)展。 課題二 計算機圖形處理技術基礎 1、幾何圖形的處理、變換技術; 2、計算機輔助繪圖。 教學要求: 了解基本的計算機圖形處理技術。 課題三 機械CAD/CAM建模技術 1、幾何建模技術概論; 2、三維幾何建模技術; 3、特征建模技術。 教學要求: 了解基本的機械CAD/CAM建模技術及應用特點。 課題四 機械CAD/CAM應用軟件開發(fā) 1、機械CAD/CAM應用軟件開發(fā)的意義和要求; 2、常用機械產(chǎn)品CAD應用軟件的類型。 教學要求: 了解常用機械產(chǎn)品CAD應用軟件的類型、二次開發(fā)的基本思路、原理與方法。 課題五 計算機輔助工藝過程設計 1、CAPP的一般概念; 2、零件信息描述與輸入; 3、CAPP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CAPP專家系統(tǒng),工藝數(shù)據(jù)庫和知識庫等。 教學要求: 了解CAPP相關技術及其專家系統(tǒng)的基本知識、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 課題六 機械CAD/CAM集成技術 1、機械CAD/CAM集成技術概論; 2、產(chǎn)品定義數(shù)據(jù)模型與數(shù)據(jù)交換標準; 3、機械CAD/CAM集成系統(tǒng)的信息流。 4、機械CAD/CAM總體結構及應用舉例 教學要求: 了解機械CAD/CAM集成技術相關知識。 課題七 Cimatron E軟件使用 1、基于Windows的CAD/CAE/CAM/PDM集成系統(tǒng)概論 2、Cimatron E的基本建模技術; 3、Cimatron E的高級建模技術; 4、裝配體設計; 5、建立、輸出二維工程圖; 6、模具設計與電極加工; 7、NC自動編程與模擬仿真、校驗。 教學要求: 理解Cimatron E系統(tǒng)各個模塊的功能,熟練軟件基本操作步驟,完成簡單工業(yè)零件的三維設計、NC加工編程等。 四、實踐教學 (一)項目及課時分配 1、上機教學: 序號 項目 課時 基本要求 1 Cimatron E的基本建模技術 8 熟悉軟件環(huán)境,掌握基本的拉伸、旋轉、掃描、放樣等的方法 2 Cimatron E的高級建模技術 4 能表達設計意圖、配置零件特征、會使用零件庫 3 裝配體設計 4 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頂向下的裝配體設計 4 建立工程圖 4 學習根據(jù)三維實體文件建立二維工程圖 5 模具設計 4 學習模具的生成,快速分模過程,會使用模板進行電極設計 6 NC自動編程與模擬仿真 4 掌握CAD/CAM系統(tǒng)NC編程的特點,能夠使用模擬仿真、校驗功能 合 計 28 2、演練:二周 (二)主要實驗設備 1、CAD/CAM軟件系統(tǒng):Cimatron E 全功能教育版、學生版 2、硬件系統(tǒng):圖形工作站、教師機、學生機 五、大綱使用說明 1、 本大綱根據(jù)濟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2004級《數(shù)控技術應用專業(yè)教學計劃》編寫。 2、 本課程知識更新很快,綜合性、邊緣性強,在執(zhí)行大綱時,可根據(jù)具體情況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 3、 本課程實訓操作技能要求較高,執(zhí)行大綱時,可根據(jù)具體情況調(diào)整理論與實訓課時。 《機械加工設備》教學大綱 適用專業(yè):高職數(shù)控技術應用專業(yè) 學 時 數(shù):78 一、課程的性質與任務 本課程是數(shù)控技術應用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課,主要講授切削加工設備,即金屬切削加工機床及特種加工機床的性能、傳動、調(diào)整和使用方面的理論知識。 學生學完本課程后應達到以下要求: 1、熟悉常用的普通機床及特種加工機床的工作方法、技術性能和使用范圍,能合理選用機械加工設備。 2、掌握機械加工設備使用的基本知識,在學習常用機械加工設備的工作原理、傳動原理和主要結構的基礎上,掌握分析通用切削加工機床和特種加工機床的理論和方法,具有分析各種機械加工設備的初步能力。 3、具有對常用機械加工設備進行運動調(diào)整和結構調(diào)整方面的基本能力。 4、懂得機械加工設備典型機構與部件的結構性能,了解新型機械加工設備技術,具有機床技術改造和設計的基本知識。 二、課題與課時分配表 序號 課 題 名 稱 總 課時 課時分配 講課 實驗 現(xiàn)場教學 1 緒論 2 2 2 機床傳動基本知識 8 8 3 車床 10 8 2 4 銑床及分度頭 12 10 2 5 鉆床和鏜床 8 8 6 磨床 4 4 7 齒輪加工機床 8 6 2 8 特種加工設備 8 6 2 9 組合機床 6 6 10 機床的安裝驗收維護與改造 8 8 11 機動 4 合 計 78 66 4 4 三、課程教學內(nèi)容和要求 課題一 緒論 1、機械加工設備在國民經(jīng)濟,尤其在鐵路運輸事業(yè)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我國機床工業(yè)發(fā)展概況及機床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3、普通金屬切削加工機床及特種加工機床的分類與編號; 4、學習本課程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教學要求: 了解我國機床工業(yè)發(fā)展概況及機床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及本課程的目的、要求,掌握普通金屬切削加工機床及特種加工機床的分類與編號。 課題二 機床傳動基本知識 1、機床的運動 2、機床的傳動形式與運動關系 3、機床的傳動系統(tǒng)與調(diào)整計算 教學要求 學習分析機床的基本知識,掌握分析機床的方法 課題三 車床 1、車床的用途和分類,普通車床的工藝范圍,普通車床的系列類型; 2、CA6140型普通車床的主要技術參-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 機械制圖 計算機 繪圖 課程 教學大綱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9117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