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調查》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田野調查(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1,觀察法,2,訪談法,3,文獻法,人類學田野調查的主要方法,第二講,第一頁,共十三頁。,觀察法,分類:直接觀察、參與觀察、系統(tǒng)觀察,直接觀察,:是指親臨現場進行觀察,有正式與非正式之分。正式的要求要觀察者在一定時間之內實地測量某些行為的發(fā)生率;非正式的則
2、是在實地訪問期間穿插進行,有時候還可以收集其他資料。,需要注意的是觀察者的出現會引起被觀察者的防御性反應,某些時候觀察者所看到的僅僅是表演性質的行為活動。,第二頁,共十三頁。,參與觀察,是指觀察者深入到觀察對象中,與其共同勞動,共同生活,以獲得深入、全面的現實情景調查資料。側重點在于從局內人或成員的角度來觀察,體驗并理解人類日常生活的意義以及互動行為。在此,,“參與”,實則是一種策略,使得調查者得以進入以其他方式難以進入的人類生活和經驗范疇,.,。,主要內容包括:,(,1,)調查者住在調查地區(qū)要有一定的時間長度。一般為期一年,使調查者能夠觀察到當地人一年內因季節(jié)而異的生產活動、宗教儀式和節(jié)慶事
3、件。(,2,)學習當地語言。(,3,)調查者要像當地社會成員一樣生活,深入到人民生活之中,真正了解他們的文化。,三大階段:,(,1,)描述性觀察(,2,)聚焦觀察(,3,)選擇性觀察,注意點:,參與觀察者在深入當地社會生活的同時要防止“土著化”,即做過分的感情投入。調查者需保持清醒的頭腦來分析觀察到的一切。參與觀察只有一次次地進行,才能真正與當地人民建立親密關系。,第三頁,共十三頁。,系統(tǒng)觀察:,調查者依據所要所要觀察的項目,設計觀察事項,以系統(tǒng)地觀察記錄有關的現象。例如調查者不僅要全面地觀察和記錄在儀式、節(jié)慶或其他重要活動,而且需要隨時隨地注意觀察當地人的生活方式、行為、禮節(jié),以及心理狀態(tài)、
4、人際關系等等一切細節(jié)。,與訪談相比,它更注重研究者的第一手觀察資料;而與參與觀察相比,它更偏重抽樣和測量的問題。由一些明確的規(guī)則結構而成,涉及觀察什么人、在什么時間和地點觀察、觀察什么以及如何記錄觀察,觀察技巧:,在觀察中,研究者應盡量采取回應式互動,即對當地人發(fā)起的行為作出相應的反應,而不是自己采取主動的行動。,在選擇觀察內容時候應該根據自己研究問題,有意識的選擇,并要注意觀察內容與研究內容之間的關系。此外,觀察者本身的習慣也會影響到觀察內容的選擇,因而要了解觀察者本人的觀察風格,有意識地培養(yǎng)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式進行觀察的能力。,第四頁,共十三頁。,觀察記錄,觀察記錄的分類:,(1),實地筆
5、記,(2),個人筆記,(3),方法筆記,(4),理論筆記,田野觀察中的各種思考以及研究中所遇到的問題和策略均可展現在田野觀察記錄上。,具體的記錄方式可分為:,描寫和編碼。在記錄觀察結果的時候,我們有兩種方法:描述我們見到的活動或把它們編碼。這留給我們三種選擇:,(,1,)完全避免編碼,保持文本描述,把我們的資料作為定性敘述的總集;(,2,)收集文本描述,運用在調查完成時產生的目錄來編碼;,(,3,)在觀察的同時,運用調查之前或在調查初期產生的目錄把活動做編碼。,第五頁,共十三頁。,訪談法,個體訪談,座談會,個體訪談步驟:,,制定訪談提綱,,選擇訪談對象,,訪談提問技巧,,訪談中的互動,,訪談記
6、錄,第六頁,共十三頁。,制定訪談提綱,選擇訪談對象,訪談提綱是基于收集基本資料以及相關研究主題的信息,提綱采取開放的形式。在訪談和田野調查中,不斷地發(fā)現新問題,不斷地糾正和擴充訪談提綱。,訪談提綱應該是粗線條的、開放的,包含訪談者需了解的主要問題以及應該覆蓋的內容范圍,做到簡潔明,總體要使得訪談對象能有足夠的余地選擇談話的方向和內容。,可借鑒前人擬定的調查提綱或問題表。如馬凌諾斯基的,文化表格,以及英國皇家人類學會,人類學的詢問和記錄,等。,合適的訪談對象所需滿足的條件:,一個好的訪談對象必須熟悉調查者要研究的文化。,訪談對象要愿意傾訴。,訪談對象最好是以一種非分析性的方式向你講述他的文化。,
7、尋找合適的訪談對象:通過中間人或直接找可能成為訪談對象的人。后者比前者需要更多的耐心。,第七頁,共十三頁。,訪談提問技巧,訪談提問分為:結構性訪問和非結構性訪問。非結構的訪談可被應用于初期階段的社會文化現象調查,及至和當地人民建立親密關系及有經過訓練能忠實提供情況的報告人后,再多用結構訪問法。,訪談提問中的注意原則:,一是問題要清楚,讓訪談對象清楚地進入訪談主題。,二是在要求訪談對象提供信息的時候,應該保證他們能夠提供可靠的信息,而且是他們愿意回答的。,三是追問,深入追問是相當必要的,在深入訪談中,一定要保持中立的立場,避免帶有傾向性的問題和詞語,而且要鼓勵和傾聽訪談對象按照自己的思維進行的敘
8、述。,訪談階段:,漫談或自由聯想深度訪談半結構訪談(問題集中訪談、半標準訪談、結構放置技巧等)結構性訪談,第八頁,共十三頁。,訪談中的互動,主要目的:建立融洽關系,使訪談順利、有效的進行下去。,互動技巧:,訪談中調查者的回答可稱為“干預”。調查者正在聽和有興趣的哼哼聲和點頭等這些信號被用來指導訪談的方向或者鼓勵話題的繼續(xù)。,訪談對象力圖將訪談視為他或她熟悉的兩個人之間的談話方式,調查者須巧妙地將其轉移到訪談中。,注意力集中的聆聽有助于訪談人通過回到已經陳述過的事情的方式,鼓勵回答者就某個特定話題進行詳細闡述。,忍耐訪談對象與自己之間的沉默。開放式訪談充滿沉默。,現場做筆記較為精確,如若不能則在
9、訪問結束后立即記下關鍵字句。,錄音是最精確的記錄方式,值得推薦。,訪談者必需警惕訪談對象提供的信息,采取多個訪談對象提供信息的印證。,訪談記錄,第九頁,共十三頁。,座談會,研究者通過座談會來記錄不同社會背景者對某一特定事件的看法以及他們的現場反映。不僅能獲得研究課題所需的資料,且能透視村落社會的權力結構利益組織人際關系等。,1,,制定座談提綱,座談會提綱要求是參與者所共同關注和熱衷的問題,而非個體性,座談會與個體訪談一樣采取開放式訪談形式,積極與參與者互動,2,,座談對象的選擇,限制座談者的數目,兼顧不同的群體觀點和利益,深層次的交流需考慮對象的同質性,選擇生人并能積極投入討論的參與者,3,,
10、座談場面的控制,尊重參與者(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善提問,禮貌引導),讓所有參與者都能發(fā)表他們的觀點,而非僅僅是少數人主導談話,觀察場景中人的情緒變化,4,,座談的適用場合,第十頁,共十三頁。,文獻法,文獻資料的類型:,來自官方的地方志書、歷史文獻,史志傳記等,民間的族譜、歌謠、民間傳說、碑刻銘記、民間契約文書、私人書信、鄉(xiāng)規(guī)民約等,政府的統(tǒng)計資料或是檔案,包括戶籍資料、社會經濟發(fā)展統(tǒng)計數據、政策資料、法律條文等,相關研究領域的正式研究與評價報告,大眾媒體與社區(qū)通訊中的剪報和其他文章,議事日程、布告、會議記錄、方案和其他事件等的書面報道,過去地方官吏、使臣、傳教士、旅游者或已留下記載,第十一頁
11、,共十三頁。,文獻資料的收集途徑:,總體原則:系統(tǒng)性與靈活性,在當地圖書館、文史辦、檔案館和其他資料中心,查找相關研究的文獻,包括文獻匯編;假如取得許可,應擇重要者予以復制。,戶籍檔案,戶籍檔案應經過調查者自己核實。,民間收藏的族譜、藏書、契約、信函等,一般在建立調查者和被調查者之間的信任后可以獲得。,借鑒和分析相關研究領域的研究報告和研究成果。,所有前人調查研究成果及有關記載,在調查以前都應充分收集,以供田野工作中隨時參考。,文獻資料的用途:,家族史與歷史人口統(tǒng)計學族譜研究,財產、稅收記錄、法庭記錄和遺囑稅收記錄、土地普查、人口統(tǒng)計,商業(yè)目錄、城鎮(zhèn)規(guī)劃、鄉(xiāng)鎮(zhèn)議會等的備忘錄以及地方報紙,生活史(“向另一個人講述并由另一個人記錄下來的個人生活經歷,這一生活經歷事后由這另一個人象寫自傳一樣來編輯和書寫”)。,第十二頁,共十三頁。,內容總結,1觀察法。參與觀察是指觀察者深入到觀察對象中,與其共同勞動,共同生活,以獲得深入、全面的現實情景調查資料。在選擇觀察內容時候應該根據自己研究問題,有意識的選擇,并要注意觀察內容與研究內容之間的關系。在訪談和田野調查中,不斷地發(fā)現新問題,不斷地糾正和擴充訪談提綱。調查者正在聽和有興趣的哼哼聲和點頭等這些信號被用來指導訪談的方向或者鼓勵話題的繼續(xù)。座談會與個體訪談一樣采取開放式訪談形式,積極與參與者互動,第十三頁,共十三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