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互動主義理論》PPT課件.ppt
《《符號互動主義理論》PPT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符號互動主義理論》PPT課件.ppt(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十一章符號互動理論,,主要內容,一、米德與符號互動論的起源二、符號互動論的特征及其發(fā)展三、符號互動論的方法論特征,一、米德與符號互動論的起源,符號互動理論,一種(symbolicinteractionism)主張從人們互動著的個體的日常自然環(huán)境去研究人類群體生活的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理論派別。又稱象征相互作用論或符號互動主義。,,該理論源于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W.詹姆斯和G.H.米德的著作。但最早使用符號互動這一術語的是美國社會學家H.G.布魯默。西方學術界曾有人把符號互動分為兩派,一是以布魯默為代表的芝加哥學派,一是以M.庫恩為首的衣阿瓦(Iowa)學派。E.戈夫曼是符號互動論在當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二、符號互動論的特征及其發(fā)展,,1、符號互動論的基本假定,①人對事物所采取的行動是以這些事物對人的意義為基礎的;②這些事物的意義源于個體與其同伴的互動,而不存于這些事物本身之中;③當個體在應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時,他通過自己的解釋去運用和修改這些意義。,2、符號互動論的主要觀點,①心靈、自我和社會的形成和發(fā)展都以符號使用為先決條件。②語言是心靈和自我認同形成的主要機制。人際符號互動主要通過自然語言進行。人通過語言認識自我、他人和社會。,,③心靈是社會過程的內化,事實上內化的過程就是人的“自我互動”過程,社會的內化過程,伴隨著個體的外化過程。④行為是個體在行動過程中自己“設計”的,并不是對外界刺激的機械反應。個體在互動中逐漸學會在社會允許的限度內行動,但是在這個限度內,個體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處世行事。,,⑤個體的行為受他自身對情境的定義的影響。人對情境的定義,表現在不停地解釋所見所聞,并賦予各種事件和物體以各種意義,而這個解釋過程,或者說定義過程,也是一種符號互動。⑥在個體面對面的互動中有待于協商的中心對象是身份和身份的意義,個人和他人并不存在于人自身之中,而是存在于互動本身之中。,3、符號互動論的發(fā)展,Blumer是Mead的學生,其代表作為《符號互動論:觀點與方法》(SymbolicInteraction:PerspectiveandMethod)。然而“符號互動論”此術語,源自1937年其著作《人與社會》(ManandSociety)。Blumer成功將CharlesHortonCooley與GeorgeHerbertMead一系列的微觀社會學與符號互動論作出聯結,并對此學派的理論和方法發(fā)揮了系統的概括和充分的解釋。因此Blumer是講授符號互動論與詮釋Mead理論思想而成為美國社會學界矚目的人物。,布魯姆(HerbertBlumer,1900年---),符號互動的另一個代表哈伯特.布魯姆。他1900年生于美國的圣路易斯,曾在密蘇立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學習過,是米德的學生。他曾先后在芝加哥大學和伯克利加州大學工作。其代表作是《符號互動論:觀點與方法》。布魯姆不僅使庫利——米德一系列的微觀社會學獲得了“符號互動論”這一名稱,而且對整個這一學派的理論和方法作了系統的概括和充分的解釋。主要作品:《電影和品行》(1933年),《勞資關系中的社會理論》(1947年),《作為符號互動的社會》(1962年),《工業(yè)化與傳統秩序》(1964年),《符號互動論:觀點和方法》(1969年),主要學術思想,在理論上,布魯姆堅持認為“人類社會應該被看作是由行動著的人構成的,社會生活應該被看作是由人們的行動構成的”。因此,布魯姆認為研究社會就必須研究人的共同行動,而不是專注于他認為是含糊不清的系統和不易捉摸的功能先決條件。另一方面,布魯姆又反對心理學還原主義。他認為僅僅從刺激——反應的角度研究社會互動是無法弄清互動的性質的。他認為人類互動具有兩個重要特征:其一,人類互動是以符號為基礎的。其二,與動物之間的非符號互動不同。符號互動并不是簡單的“刺激——反應”關系,它還牽涉到對行動的解釋。我們都知道咳嗽可以清喉嚨,但假如一個聽眾在不同演講者觀點的時候咳嗽一下,這聲咳嗽就成為一個用來傳達反對意見的符號。,,在方法論上,布魯姆批評了社會科學和心理科學中占統治地位的主流方法論。他認為達到對經驗世界的準確認識,“不能靠建立和解釋騙人的理論,不能靠設計精巧的模式,不能靠追趕自然科學的先進程序,不能靠采用最新數學或統計學方案或創(chuàng)造新的概念,也不能靠發(fā)展精密的定量技術或堅持某種調查統計的準則”。布魯姆認為經驗性的社會是由人類以及他們在生活進程中的日?;顒訕嫵傻?。對這種活動的認識,只有通過第一手觀察和參與到一個群體中去才能獲得。因此,布魯姆倡導使用生活史、自傳、個案研究、日記、信件、非結構性訪問和參與觀察等方法。,戈夫曼(ErvingGoffman,1922-1982年),戈夫曼是符號互動論的代表人物以及擬劇論的倡導人。1945年畢業(yè)于多倫多大學,1953年在芝加哥大學獲博士學位。1962~1968年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學教授。1968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擔任本杰明富蘭克林人類學和社會學教授。1981~1982年任美國社會學協會主席。主要作品有:《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現》、《精神病院》、《恥辱》和《談話方式》。,戈夫曼主要學術思想,根據人際互動的場合可以將互動分為兩種:“社會機構”內經常和持續(xù)性的互動、沒有界限和臨時性的互動。社會機構好比一個舞臺,人們的社會行為就是社會表演,人們在互動過程中按一定的常規(guī)程序(即劇本)扮演自己的多種角色,表演中人們都試圖控制自己留給他人的印象,通過言語、姿態(tài)等表現來使他人形成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稱為“印象管理”);為了實現印象管理,人們運用一些手段(外部設施和個人的裝扮)裝點門面。人們表演的區(qū)域有前臺(人們進行表演的地方)和后臺(為前臺表演做準備不讓觀眾看到的地方)之分;根據表演目的的不同可以分為“誤導的表演”和“神秘的表演”。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演與互動就是一場游戲,是某個“定義”取得勝利或成功地被人們接受的過程,成功的印象管理需要整個劇組進行合作。相遇式互動的最突出特點是人們之間持續(xù)性的相互注意,雖然區(qū)別于社會機構里的表演,但印象管理的原則在此仍舊是適用的;“角色距離”是個人與其假定的角色之間存在的差距,它說明個人在某種角色上能否積極發(fā)揮作用取決于他與該角色相適應的程度。,三、符號互動論的方法論特征,符號互動論者傾向于自然主義的、描述性的和解釋性的方法論,偏愛參與觀察、生活史研究、人種史、不透明的被脈絡化了的互動片斷或行為標本等方法,強調研究過程,而不是研究固定的和結構的屬性;必須研究真實的社會情境,而不是通過運用實驗設計或調查研究來構成人造情境。符號互動論者不運用正式的數據搜集法和數據分析法,而代之以概括的和一般方法論的指令,這些指令要求對被調查的對象采取“尊重”態(tài)度。,-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符號互動主義理論 符號 互動 主義理論 PPT 課件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12754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