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熱點快速突破必考部分(打包15套).zip
高考物理熱點快速突破必考部分(打包15套).zip,高考,物理,熱點,快速,突破,必考,部分,打包,15
專題01 物理學史
【高考命題熱點】近年高考主要考查有關物理學史、物理思想和方法的選擇題。
【知識清單】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學家)
對物理學的貢獻:
①發(fā)現(xiàn)擺的等時性
②物體下落過程中的運動情況與物體的質(zhì)量無關
③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將實驗與邏輯推理結(jié)合在一起探究科學真理的方法為物理學的研究開創(chuàng)了新的一頁(發(fā)現(xiàn)了物體具有慣性,同時也說明了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不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
經(jīng)典題目:
伽利略根據(jù)實驗證實了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錯)
伽利略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錯)
伽俐略首先將物理實驗事實和邏輯推理(包括數(shù)學推理)和諧地結(jié)合起來(對)
伽利略根據(jù)理想實驗推論出,如果沒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體,一旦具有某一個速度,將保持這個速度繼續(xù)運動下去(對)
★胡克(英國物理學家)
對物理學的貢獻:胡克定律
經(jīng)典題目:胡克認為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彈簧的彈力才與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對)
★牛頓(英國物理學家)
對物理學的貢獻
①牛頓在伽利略、笛卡兒、開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礎上,采用歸納與演繹、綜合與分析的方法,總結(jié)出一套普遍適用的力學運動規(guī)律——牛頓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經(jīng)典力學(也稱牛頓力學或古典力學)體系,物理學從此成為一門成熟的自然科學
②經(jīng)典力學的建立標志著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
經(jīng)典題目:
牛頓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并總結(jié)得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許用實驗測出了引力常數(shù)(對)
牛頓認為力的真正效應總是改變物體的速度,而不僅僅是使之運動(對)
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體力學的基礎(對)
★卡文迪許
貢獻:測量了萬有引力常量
典型題目:牛頓第一次通過實驗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錯)
卡文迪許巧妙地利用扭秤裝置,第一次在實驗室里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的數(shù)值(對)
★亞里士多德(古希臘)
觀點:
①重的物理下落得比輕的物體快
②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經(jīng)典題目:
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的自然狀態(tài)是靜止的,只有當它受到力的作用才會運動(對)
★開普勒(德國天文學家)
對物理學的貢獻 開普勒三定律
經(jīng)典題目:開普勒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和行星運動規(guī)律(錯)
★庫侖(法國物理學家)
貢獻:發(fā)現(xiàn)了庫侖定律——標志著電學的研究從定性走向定量
典型題目:庫侖總結(jié)并確認了真空中兩個靜止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對)
庫侖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錯)
富蘭克林(美國物理學家)
貢獻:
①對當時的電學知識(如電的產(chǎn)生、轉(zhuǎn)移、感應、存儲等)作了比較系統(tǒng)的整理
②統(tǒng)一了天電和地電
密立根 貢獻:密立根油滴實驗——測定元電荷
昂納斯(荷蘭物理學家) 發(fā)現(xiàn)超導
歐姆: 貢獻:歐姆定律(部分電路、閉合電路)
★奧斯特(丹麥物理學家)
電流的磁效應(電流能夠產(chǎn)生磁場)
經(jīng)典題目:奧斯特最早發(fā)現(xiàn)電流周圍存在磁場(對)
法拉第根據(jù)小磁針在通電導線周圍的偏轉(zhuǎn)而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錯)
★法拉第
貢獻:
①用電場線的方法表示電場
②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
③發(fā)現(xiàn)了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經(jīng)典題目:
奧斯特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對)
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磁場產(chǎn)生電流的條件和規(guī)律(對)
奧斯特對電磁感應現(xiàn)象的研究,將人類帶入了電氣化時代(錯)
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磁生電的方法和規(guī)律(對)
★安培(法國物理學家)
①磁場對電流可以產(chǎn)生作用力(安培力),并且總結(jié)出了這一作用力遵循的規(guī)律
②安培分子電流假說
經(jīng)典題目:
安培最早發(fā)現(xiàn)了磁場能對電流產(chǎn)生作用(對)
安培提出了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公式(錯)
狄拉克(英國物理學家)
貢獻:預言磁單極必定存在(至今都沒有發(fā)現(xiàn))
★洛倫茲(荷蘭物理學家)
貢獻:1895年發(fā)表了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公式(洛倫茲力)
阿斯頓
貢獻:
①發(fā)現(xiàn)了質(zhì)譜儀 ②發(fā)現(xiàn)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
勞倫斯(美國) 發(fā)現(xiàn)了回旋加速器
答案
P1
★楞次 發(fā)現(xiàn)了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熱點突破提升練一
1.以下說法符合物理學史的是( )
A.笛卡兒通過邏輯推理和實驗對落體問題進行了研究
B.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并發(fā)現(xiàn)了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的規(guī)律
C.靜電力常量是由庫侖首先測出的
D.牛頓被人們稱為“能稱出地球質(zhì)量的人”
2.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了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們發(fā)明藍色發(fā)光二極管(LED),并因此帶來新型的節(jié)能光源。在物理學的發(fā)展過程中,許多物理學家的科學發(fā)現(xiàn)推動了人類歷史的進步。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學史實的是( )
A.開普勒認為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彈簧的彈力才與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
B.奧斯特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周圍存在磁場并最早提出了場的概念
C.牛頓認為在足夠高的山上以足夠大的水平速度拋出一物體,物體就不會再落在地球上
D.安培首先引入電場線和磁感線,極大地促進了他對電磁現(xiàn)象的研究
3.在物理學理論建立的過程中,有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做出了貢獻,關于科學家和他們的貢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安培最早引入了電場概念,并提出用電場線表示電場
B.奧斯特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并總結(jié)出了判斷電流與磁場方向關系的右手螺旋定則
C.焦耳發(fā)現(xiàn)了電流熱效應的規(guī)律并提出了焦耳定律
D.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并準確地測出了引力常量
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兩匹馬拉車比一匹馬拉車跑得快,這說明:物體受力越大則大
B.伽利略用“月-地檢驗”證實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正確性
C.法拉第最先提出電荷周圍存在電場的觀點
D.Δt→0時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時速度運用了等效替代法
5.下列關于物理學思想方法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zhì)量關系的實驗運用了控制變量法
B.電學中電阻、電場強度和電勢的定義都運用了比值法
C.力學中將物體看成質(zhì)點運用了理想化模型法
D.當物體的運動時間Δt趨近于0時,Δt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時速度運用了等效替代法
6.在物理學的重大發(fā)現(xiàn)中科學家們總結(jié)出了許多物理學方法,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極限思想法、類比法、科學假設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關于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不需要考慮物體本身的大小和形狀時,用質(zhì)點來代替物體的方法運用了假設法
B.根據(jù)速度的定義式v=,當Δt趨近于零時,就可以表示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度,該定義運用了微元法
C.在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時,運用了控制變量法
D.在推導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時,把整個運動過程等分成很多小段,然后將各小段位移相加,運用了極限思想法
7.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自然界的電荷只有兩種,庫侖把它們命名為正電荷和負電荷
B.歐姆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熱效應
C.楞次根據(jù)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和條形磁鐵的磁場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電流假說
D.電流的單位“安培”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
8. 以下有關物理學概念或物理學史的說法正確的有( )
A.牛頓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許用實驗方法測出了引力常量的數(shù)值,從而使萬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實用價值
B.勻速圓周運動是速度大小不變的勻變速曲線運動,速度方向始終沿切線方向
C.行星繞恒星運動的軌道為圓形,則它運動的周期的平方與軌道半徑的三次方之比為常數(shù),此常數(shù)的大小與恒星的質(zhì)量和行星的速度有關
D.奧斯特發(fā)現(xiàn)了電與磁間的關系,即電流的周圍存在著磁場;同時他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了磁也能產(chǎn)生電,即電磁感應現(xiàn)象
9. 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日本物理學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物理學家阿瑟·麥克唐納,表彰他們發(fā)現(xiàn)中微子振蕩,證實中微子有質(zhì)量.在物理學的發(fā)展史上,許多物理學家為人類的科學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也歸功于他們使用了正確的物理方法,下面敘述中正確的是( )
A.伽利略在論證輕、重物體下落快慢一樣時用的是類比法
B.研究某一時刻的速度,往往取一段很短的時間,用趨近于無窮小的時間段內(nèi)的平均速度表示瞬時速度,這用的是極限思維的方法
C.安培受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與條形磁鐵的磁場相似的啟發(fā)提出了安培分子電流假說,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D.加速度a=、電場強度E=、磁感應強度B=,這些都是采用比值法定義的
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平均速度、瞬時速度以及加速度,都是牛頓首先建立起來的
B.繞太陽運行的8顆行星中,海王星被人們稱為“筆尖下發(fā)現(xiàn)的行星”
C.元電荷、點電荷等,都是由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命名的
D.使用多用電表測電阻時,如果發(fā)現(xiàn)指針偏轉(zhuǎn)很小,應選擇倍率較小的歐姆擋重新測量
11.了解物理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學會像科學家那樣觀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識本身更重要.以下說法符合事實的是( )
A.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夢圓電生磁,終于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
B.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認為,磁場變化時會在空間激發(fā)一種電場
C.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拉開了研究電與磁相互關系的序幕
D.安培定則是用來判斷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所受安培力方向的
12.如圖為某物理量隨時間變化的函數(shù)圖象,關于此圖線與兩坐標軸圍成面積的物理意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如果y表示加速度,則面積等于質(zhì)點在t0時刻的速度
B.如果y表示力做功的功率,則面積等于該力在相應時間內(nèi)所做的功
C.如果y表示通過用電器的電流,則面積等于在相應時間內(nèi)該用電器消耗的電能
D.如果y表示變化磁場在金屬線圈中產(chǎn)生的電動勢,則面積等于該磁場在相應時間內(nèi)磁感應強度的變化量
- 6 -
專題02 直線運動
【高考命題熱點】主要考查 和、有關紙帶綜合實驗和結(jié)合受力分析、牛頓第二定律、運動學規(guī)律的綜合型大題。
【知識清單】
1. 直線運動:運動軌跡為直線的運動即為直線運動,可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勻變
速直線運動(且恒定)、變加速直線運動(且不恒定)
2. 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條件:物體不受力或合外力為零或合外力與速度在同一直線上
(勻速直線運動) (同向加速、反向減速)
3. 基本概念:參考系、質(zhì)點、路程、位移()、速度()、加速度()
物理量分標量和矢量。
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物理量(質(zhì)量、密度、長度、路程、時間等)。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等)。
參考系:即參考物,初中已學過,高中不重復討論。
路程: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大小與路徑有關;位移:物體運動初、末位置直線距離,
大小與路徑無關,只跟初末位置有關,方向:初位置→末位置。
速度():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單位時間內(nèi)位移的改變量)。 單位:m/s
瞬時速度:某一時刻的速度,是瞬間值;平均速度:一段時間內(nèi)速度平均值()
加速度():表示速度變化的快慢(單位時間內(nèi)速度的改變量或速度變化率)
單位:m/s2
4. 直線運動分類( 中斜率表示, 中斜率表示)
(1)勻速直線運動()
位移:
圖像:
0 0
(2)勻變速直線運動(且恒定)
公式: (學會巧用
平均速度求位移,簡化計算)
自由落體運動:物體由靜止釋放且只受重力,即:
v0
:
勻加速(>0) 勻減速(<0)
0 0
:
(類似二次函數(shù)圖像) (<0)
(>0)
0 0
(3) 變加速直線運動(且不恒定) :
0 0
說明:表示物體做加速度不斷增大的加速運動,其它類推秒通。
5. 追及、相遇問題的解法
(1)追及、相遇問題的特征
①追及問題
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類型
圖像
說明
勻加
速追
勻速
①以前,后面物體與前面物體間距離增大;
②時,兩物體相距最遠為;
③以后,后面物體與前面物體間距離減??;
④能追上且只能相遇一次。
勻速
追勻
減速
勻加
速追
勻減速
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類型
圖像
說明
勻減
速追
勻速
開始追及時,后面物體與前面物體間的距離在減小,當兩物體速度相等時,即時刻:
①若,則恰能追上,兩物體只能相遇一次,這也是避免相撞的臨界條件;
②若,則不能追上,此時兩物體最小距離為;
③若,則相遇兩次,設時刻,兩物體第一次相遇,則時刻兩物體第二次相遇,且有。
勻速
追勻
加速
勻減
速追
勻加速
注意:a. 表中是開始追及以后,后面物體因速度大而比前面物體多運動的位移;
b. 是開始追及以前兩物體之間的距離;
c. 是前面物體的速度,是后面物體的速度。
②相遇問題
a. 同向運動的兩物體的相遇問題,即追及問題。
b. 相向運動的物體,當各自運動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開始時兩物體的距離時相遇;
c. 不在同一直線上運動的物體,當同一時刻運動到同一位置時兩物體相遇。
(2)追及、相遇問題的三種求解方法
①臨界條件法
當兩物體到達同一位置時兩者速度相同,則恰能追上或恰追不上(也是二者避碰的臨界條件)。
②判別式法
若追者甲和被追者乙最初相距,令兩者在時刻相遇,則有,得到關于時間的一元二次方程。當時,兩者相遇兩次或相遇一次(兩正根時相遇兩次,一正根一負根相遇一次);當時,兩者恰好相遇;當時,兩者不會相遇。
③圖像法
圖像法求解這類問題時,常常使用圖像。在圖像,兩物體速度圖線間所圍面積是兩物體在該段時間內(nèi)通過的位移差值。
6. 紙帶問題通關
簡化實驗紙帶圖:
A B C D E
(1) 求物體運動加速度
逐差法: 說明:為相鄰兩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補充:若
打點計時器用頻率50Hz交流電源,題目明確說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有4個點未畫出、
每隔4個點取一計數(shù)點或每5個點取一計數(shù)點,其題意都一樣,都表達相鄰兩計數(shù)
點的時間間隔為5×0.02=0.1s)。
若題目交待為減小實驗誤差,盡可能使用多組數(shù)據(jù)求,則:
以上圖為例:
(2)求瞬時速度:
(3)紙帶問題升級版: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等實驗,需用以
上公式并結(jié)合題意巧妙解決問題,并做誤差分析(存在阻力、打點計時器開關閉合
和釋放紙帶先后順序顛倒、釋放紙帶時手抖或所取計數(shù)點不合理等方面分析)。
答案
P3
熱點突破提升訓練二
1.汽車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駛,急剎車時的加速度大小為5 m/s2,則自駕駛員急踩剎車開始,2 s內(nèi)與5 s內(nèi)汽車的位移之比為( )
A.5∶4 B.4∶5 C.3∶4 D.4∶3
2.一輛公共汽車進站后開始剎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開始剎車后的第1 s內(nèi)和第2 s內(nèi)位移大小依次為9 m和7 m。則剎車后6 s內(nèi)的位移是( )
A.20 m B.24 m C.25 m D.75 m
3.一物體沿一直線運動,先后經(jīng)過勻加速、勻速和減速運動過程,已知物體在這三個運動過程中的位移均為s,所用時間分別為2t、t和t,則( )
A.物體做勻加速運動時加速度大小為
B.物體做勻減速運動時加速度大小為
C.物體在這三個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D.物體做勻減速運動的末速度大小為
4.(多選)甲、乙兩車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駛,其v-t圖象如圖所示。已知兩車在t=3 s時并排行駛,則( )
A.在t=1 s時,甲車在乙車后
B.在t=0時,甲車在乙車前7.5 m
C.兩車另一次并排行駛的時刻是t=2 s
D.甲、乙車兩次并排行駛的位置之間沿公路方向的距離為40 m
5.甲、乙兩汽車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駛。在t=0到t=t1的時間內(nèi),它們的v-t圖象如圖所示。在這段時間內(nèi)( )
A.汽車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車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C.甲、乙兩汽車的位移相同
D.汽車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漸減小,汽車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漸增大
6.一質(zhì)點沿x軸做直線運動,其v-t圖象如圖所示。質(zhì)點在t=0時位于x=5 m處,開始沿x軸正向運動。當t=8 s時,質(zhì)點在x軸上的位置為( )
A.x=3 m B.x=8 m
C.x=9 m D.x=14 m
7.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a車和b車,其位移—時間圖象分別為下圖中直線a和曲線b,由圖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車運動方向始終不變
B.在t1時刻a車的位移大于b車
C.t1到t2時間內(nèi),a車與b車的平均速度相等
D.a(chǎn)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8.(多選)甲、乙兩物體由同一位置出發(fā)沿同一直線運動,其速度—時間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做勻速直線運動,乙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B.兩物體兩次相遇的時刻分別是在2 s末和6 s末
C.乙在前2 s內(nèi)做勻加速直線運動,2 s~6 s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D.2 s后,甲、乙兩物體的速度方向相反
9.如圖所示,為甲、乙兩物體在同一直線上運動的位置坐標x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已知甲做勻變速直線運動,乙做勻速直線運動,則0~t2時間內(nè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物體在t1時刻速度大小相等
B.t1時刻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C.兩物體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10.如圖甲、乙所示為某物體在0~t時間內(nèi)運動的x-t圖線和v-t圖線,由圖可知,在0~t時間內(nèi)( )
A.物體做的是曲線運動
B.物體做加速度越來越小的運動
C.圖甲中時刻,圖線的斜率為
D.x1-x0>t1
11.一質(zhì)點做速度逐漸增大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在時間間隔t內(nèi)位移為s,動能變?yōu)樵瓉淼?倍。該質(zhì)點的加速度為( )
A. B. C. D.
12.(多選)如圖所示,物體自O點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A、B、C、D為其運動軌跡上的四點,測得AB=2 m,BC=3 m,且物體通過AB、BC、CD所用的時間相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可以求出物體加速度的大小
B.可以求得CD=4 m
C.可以求得OA之間的距離為1.125 m
D.可以求得OA之間的距離為1.5 m
13.(多選)一個小球做自由落體運動,它的下落高度足夠高,取g=10 m/s2,關于這個小球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小球在第3 s內(nèi)的下落高度為25 m
B.小球在前3 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30 m/s
C.小球在第1 s內(nèi)、第2 s內(nèi)、第3 s內(nèi)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3∶5
D.小球在前1 s內(nèi)、前2 s內(nèi)、前3 s內(nèi)的位移之比是1∶3∶5
14.實驗中,如圖所示為一次記錄小車運動情況的紙帶,圖中A、B、C、D、E為相鄰的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T=0.1 s.
(1)根據(jù)紙帶可判定小車做____________________運動.
(2)根據(jù)紙帶計算各點瞬時速度:vD=________ m/s,vC=________ m/s,vB=________ m/s.在如圖所示坐標中作出小車的v-t圖線,并根據(jù)圖線求出紙帶的加速度a=________.
(3)將圖線延長與縱軸相交,交點的速度是________ m/s,此速度的物理意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研究小車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其中斜面傾角θ可調(diào).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頻率為50 Hz.紙帶上計數(shù)點的間距如圖乙所示,其中每相鄰兩點之間還有4個記時點未畫出.
(1)部分實驗步驟如下:
A.測量完畢,關閉電源,取出紙帶
B.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工作穩(wěn)定后放開小車
C.將小車停靠在打點計時器附近,小車尾部與紙帶相連
D.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平板上,讓紙帶穿過限位孔
上述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________(用字母填寫).
(2)圖乙中標出的相鄰兩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T=________ s.
(3)計數(shù)點5對應的瞬時速度大小計算式為v5=________.
(4)為了充分利用記錄數(shù)據(jù),減小誤差,小車加速度大小的計算式應為a=________.
16.圖甲是某同學探究小車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實驗裝置,他將光電門固定在水平軌道上的B點,A、B兩點間的距離為12.50 cm.用重物通過細線拉小車,讓小車做直線運動.
(1)若用游標卡盡測出遮光條的寬度d,如圖乙所示,則d=________ cm.
(2)實驗時將小車從圖甲中位置A處由靜止釋放,由數(shù)字計時器讀出遮光條通過光電門的時間Δt=2.28×10-2 s,則小車經(jīng)過光電門時的速度為________ m/s,小車的加速度為________ m/s2.(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17.某探究小組為了研究小車在桌面上的直線運動,用自制“滴水計時器”計量時間。實驗前,將該計時器固定在小車旁,如圖(a)所示。實驗時,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輕推一下小車。在小車運動過程中,滴水計時器等時間間隔地滴下小水滴,圖(b)記錄了桌面上連續(xù)的6個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計時器每內(nèi)共滴下46個小水滴)
(1)由圖(b)可知,小車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_(填“從右向左”或“從左向右”)運動的。
(2)該小組同學根據(jù)圖(b)的數(shù)據(jù)判斷出小車做勻變速運動。小車運動到圖(b)中A點位置時的速度大小為__________,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結(jié)果均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 10 -
專題03 相互作用
【高考命題熱點】主要考查受力分析、力的合成與分解(涉及幾何關系)或有關驗證平行四邊形法則和胡克定律的實驗。
【知識清單】
1.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2. 力的分類:
力
產(chǎn)生
計算
方向
重力G
與地球相互吸引產(chǎn)生
豎直向下
彈力
(彈簧彈力、壓力、支持力)
物體發(fā)生形變需恢復形變而產(chǎn)生
根據(jù)物體所處運動狀態(tài)計算
沿恢復形變方向
摩
擦
力
滑動摩擦力
①接觸面粗糙;
②存在正壓力;
③有相對運動。
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靜摩擦力
①接觸面粗糙;
②存在正壓力;
③有相對運動趨勢。
根據(jù)物體所處運動
狀態(tài)計算
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3. 胡克定律:在彈簧彈性限度范圍內(nèi)(或一定條件下),彈簧彈力大小與形變量成正比。即:
說明:該公式在彈簧彈性限度范圍內(nèi)才符合,其中:彈力,N;
:勁度系數(shù),N/m;:彈簧形變量(拉伸量或壓縮量),m
4. 平衡狀態(tài):即,即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5. 力(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或三角形法則。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反向:
(2)互成角度的合成 當時
(3)合力范圍大?。骸堋?
(4)力的正交分解 (為合力與 軸之間夾角)
6. 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①假設法或反推法;②“牛二”法(整體法隔離法);
③“牛三”法(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注:最大靜摩擦力略大于滑動摩擦力,一般視為等于滑動摩擦力
答案
P7
熱點突破提升練三
1.如圖,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斜面體P,兩長方體物塊a和b疊放在P的斜面上,整個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若將a和b、b與P、P與桌面之間摩擦力的大小分別用f1、f2和f3表示。則( )
A.f1=0,f2≠0,f3≠0
B.f1≠0,f2=0,f3=0
C.f1≠0,f2≠0,f3=0
D.f1≠0,f2≠0,f3≠0
2.如圖,滑塊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塊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緊靠滑塊A(A、B接觸面豎直),此時A恰好不滑動,B剛好不下滑。已知A與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A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A與B的質(zhì)量之比為( )
A. B. C. D.
3.如圖,用橡皮筋將一小球懸掛在小車的架子上,系統(tǒng)處于平衡狀態(tài).現(xiàn)使小車從靜止開始向左加速,加速度從零開始逐漸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穩(wěn)定地偏離豎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彈性限度內(nèi)),與穩(wěn)定在豎直位置時相比,小球的高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保持不變 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勁度系數(shù)決定
4.如圖所示,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塊受到一外力F的作用,F(xiàn)平行于斜面向上。若要物塊在斜面上保持靜止,F(xiàn)的取值應有一定范圍,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F1和F2(F2>0)。由此可求出( )
A.物塊的質(zhì)量
B.斜面的傾角
C.物塊與斜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
D.物塊對斜面的正壓力
5. 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甲、乙兩個木塊,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中間用一原長為L、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彈簧連接起來,現(xiàn)用一水平力F向左推木塊乙,當兩木塊一起勻加速運動時,兩木塊之間的距離是( )
A. B.L-
C.L- D.L-
6.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木塊A放在質(zhì)量為M的三角形斜劈B上,現(xiàn)同時用大小為F1和F2、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別推木塊A和斜劈B,它們均靜止不動,則( )
A.F1、F2一定等大反向
B.木塊A、斜劈B間一定存在摩擦力
C.斜劈B與地面間一定存在摩擦力
D.地面對斜劈B的支持力的大小一定等于(M+m)g
7.質(zhì)量為m的物體用輕繩AB懸掛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緩慢拉動繩的中點O,如圖所示。用T表示繩OA段拉力的大小,在O點向左移動的過程中( )
A.F逐漸變大,T逐漸變大
B.F逐漸變大,T逐漸變小
C.F逐漸變小,T逐漸變大
D.F逐漸變小,T逐漸變小
8.如圖所示,一個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點為其球心,碗的內(nèi)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細線跨在碗口上,線的兩端分別系有質(zhì)量為m1和m2的小球。當它們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質(zhì)量為m1的小球與O點的連線與水平線的夾角為α=90°,質(zhì)量為m2的小球位于水平地面上,設此時質(zhì)量為m2的小球?qū)Φ孛鎵毫Υ笮镕N,細線的拉力大小為FT,則( )
A.FT=m1g B.FT=(m2-m1)g
C.FN=m2g D.FN=(m2-m1)g
9.如圖,兩個輕環(huán)a和b套在位于豎直面內(nèi)的一段固定圓弧上;一細線穿過兩輕環(huán),其兩端各系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在a和b之間的細線上懸掛一小物塊。平衡時,a、b間的距離恰好等于圓弧的半徑。不計所有摩擦。小物塊的質(zhì)量為( )
A. B.m C.m D.2m
10.如圖,一物塊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勻速直線運動。若保持F的大小不
變,而方向與水平面成60°角,物塊也恰好做勻速直線運動。物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 )
A. B. C. D.
11.有一個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豎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環(huán)P,OB上套有小環(huán)Q,兩環(huán)質(zhì)量均為m,兩環(huán)由一根質(zhì)量可忽略、不可伸長的細繩相連,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圖所示)?,F(xiàn)將P環(huán)向左移一小段距離,兩環(huán)再次達到平衡,那么將移動后的平衡狀態(tài)和原來的平衡狀態(tài)比較,AO桿對P環(huán)的支持力FN和細繩的拉力T的變化情況是( )
A.FN不變,T變大 B.FN不變,T變小
C.FN變大,T變大 D.FN變大,T變小
12.如圖所示,由兩種材料制成的半球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右側(cè)面是光滑的,左側(cè)面是粗糙的,O點為球心,A、B是兩個相同的小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小物塊A靜止在左側(cè)面上,小物塊B在圖示水平力F作用下靜止在右側(cè)面上,A、B處在同一高度,AO、BO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均為θ,則A、B對球面的壓力大小之比為( )
A.sin2 θ∶1 B.cos2 θ∶1 C.sin θ∶1 D.cos θ∶1
13.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
(1)某次實驗中兩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分別為F1=1.92 N,F(xiàn)2=3.84 N,如圖甲所示,F(xiàn)1和F2的合力大小F合=________N(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現(xiàn)保持F2方向不變,減小F1和F2的夾角,為了使橡皮條的結(jié)點拉到同樣的位置O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
圖甲
A.F1一定減小 B.F1一定增大 C.F2一定減小 D.F2一定增大
(2)某同學想知道彈簧測力計中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于是,他將刻度尺與彈簧測力計平行放置,如圖乙所示,他根據(jù)圖中信息得出了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________N/m(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圖乙
14.把兩根輕質(zhì)彈簧串聯(lián)起來測量它們各自的勁度系數(shù),如圖甲所示。
(1)未掛鉤碼之前,指針B指在刻度尺如圖乙所示的位置上,記為________ cm;
(2)將質(zhì)量50 g的鉤碼逐個掛在彈簧Ⅰ的下端,逐次記錄兩彈簧各自的伸長量;所掛鉤碼的質(zhì)量m與每根彈簧的伸長量x,可描繪出如圖丙所示的圖象,由圖象可計算出彈簧Ⅱ的勁度系數(shù)kⅡ=________ N/m;(取重力加速度g=9.8 m/s2)
(3)圖丙中,當彈簧Ⅰ的伸長量超過17 cm時其圖線為曲線,由此可知,掛上第________個鉤碼時,拉力已經(jīng)超過它的彈性限度,這對測量彈簧Ⅱ的勁度系數(shù)________(選填“有”或“沒有”)影響(彈簧Ⅱ的彈性限度足夠大)。
15.某探究小組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將畫有坐標軸(橫軸為x軸,縱軸為y
軸,最小刻度表示1mm)的紙貼在水平桌面上,如圖(a)所示。將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
y軸上的B點(位于圖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軸上的A點時,橡皮筋處于原長。
(1)用一只測力計將像皮筋的P端沿y軸從A點拉至坐標原點O,此時拉力F的大小可由測力計讀出。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b)所示,F(xiàn)的大小為__________N。
(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點;現(xiàn)使用兩個測力計同時拉像皮筋,再次將P端拉至O點。此時觀察到兩個拉力分別沿圖(a)中兩條虛線所示的方向,由測力計的示數(shù)讀出兩個拉力的大小分別為和。
(i)用5mm長度的線段表示1N的力,以O為作用點,在圖(a)中畫出力、的圖示,然后按平行四邊形定則畫出它們的合力;
(ii)的大小為__________N,與拉力F的夾角的正切值為__________。
若與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實驗所允許的誤差范圍之內(nèi),則該實驗驗證了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16.某同學探究彈力與彈簧伸長量的關系。
(1)彈簧自然懸掛,待彈簧靜止時,長度記為L0;彈簧下端掛上砝碼盤時,長度記為LA;在砝碼盤中每次增加10 g砝碼,彈簧長度依次記為L1至L6,數(shù)據(jù)如下表:
代表符號
L0
LA
L1
L2
L3
L4
L5
L6
數(shù)值(cm)
25.35
27.35
29.34
31.31
33.4
35.35
37.40
39.30
表中有一個數(shù)值記錄不規(guī)范,代表符號為________。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為________。
(2)如圖是該同學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作的圖,縱軸是砝碼的質(zhì)量,橫軸是彈簧長度與________的差值(填“L0”或“LA”)。
- 7 -
專題04 牛頓運動定律
【高考命題熱點】主要考查有關“牛一”、整體法隔離法的選擇題、驗證“牛二”的實驗題和涉及“牛二”的綜合型大題。
【知識清單】
1. 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物體不受力或所受合外力為零時物體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
運動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運動狀態(tài)為止。
慣性: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的特性。慣性只跟質(zhì)量有關,質(zhì)量越大,慣性越大。
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2. 牛頓第二定律:(由合外力決定,方向與合外力一致)
3. 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等大、反向,在同一直線上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的
兩個力。
4. 超重和失重
超重: 豎直向上; 即向上加速或向下減速
失重: 豎直向下 即同理向下加速或向上減速
5. 整體法和隔離法 條件:系統(tǒng)各物體運動狀態(tài)一致,即有共同加速度,各物體相對靜止。
思路:先整體后隔離,隔離受力少和簡單物體。
例:(多選)如圖在光滑地面上,水平外力拉動小車和木塊一起做無相對滑動的勻加
速直線運動。小車質(zhì)量為,木塊質(zhì)量為,力大小是,加速度大小是,木塊和
小車之間動摩擦因數(shù)為,則在這個過程中,木塊收到的摩擦力大小為是(BCD)
A. B. C. D.
m
M F
答案
P11
熱點突破提升練四
1.牛頓第一定律和牛頓第二定律共同確定了力與運動的關系,下列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
A.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B.力是使物體產(chǎn)生加速度的原因
C.速度變化越快的物體慣性越大,勻速運動或靜止時沒有慣性
D.質(zhì)量越小,慣性越大,外力作用的效果越明顯
2.一個人站在升降機的地板上,在升降機加速上升的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人對升降機的壓力小于升降機對人的支持力
B.人對升降機的壓力與升降機對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C.升降機對人的支持力等于人的重力
D.人的重力和升降機對人的支持力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在滑冰場上,甲、乙兩小孩分別坐在滑冰板上,原來靜止不動,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別向相反方向運動。假定兩板與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離比乙遠,這是由于( )
A.在推的過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
B.在推的過程中,甲推乙的時間小于乙推甲的時間
C.在剛分開時,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
D.在分開后,甲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的大小
4.(多選)如圖甲,一物塊在t=0時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運動的v-t圖線如圖乙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圖中的v0、v1、t1均為已知量,則可求出( )
A.斜面的傾角
B.物塊的質(zhì)量
C.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D.物塊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5.在一東西向的水平直鐵軌上,停放著一列已用掛鉤連接好的車廂。當機車在東邊拉著這列車廂以大小為a的加速度向東行駛時,連接某兩相鄰車廂的掛鉤P和Q間的拉力大小為F;當機車在西邊拉著車廂以大小為a的加速度向西行駛時,P和Q間的拉力大小仍為F。不計車廂與鐵軌間的摩擦,每節(jié)車廂質(zhì)量相同,則這列車廂的節(jié)數(shù)可能為( )
A.8 B.10 C.15 D.18
6.(多選)兩實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種材料制成,甲球質(zhì)量大于乙球質(zhì)量。兩球在空氣中由靜止下落,假設它們運動時受到的阻力與球的半徑成正比,與球的速率無關。若它們下落相同的距離,則( )
A.甲球用的時間比乙球長
B.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
C.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
D.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
7.如圖所示,小車質(zhì)量為M,小球P的質(zhì)量為m,繩質(zhì)量不計。水平地面光滑,要使小球P隨車一起勻加速運動,且繩子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則施于小車的水平作用力F是( )
A.mgtan θ B.(M+m)gtan θ
C.(M+m)gcot θ D.(M+m)gsin θ
8.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斜面A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動摩擦因數(shù)為μ,物體B與斜面間無摩擦。在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下,A與B一起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兩者無相對滑動。已知斜面的傾角為θ,物體B的質(zhì)量為m,則它們的加速度a及推力F的大小為( )
A.a(chǎn)=gsin θ,F(xiàn)=(M+m)g(μ+sin θ)
B.a(chǎn)=gcos θ,F(xiàn)=(M+m)gcos θ
C.a(chǎn)=gtan θ,F(xiàn)=(M+m)g(μ+tan θ)
D.a(chǎn)=gcot θ,F(xiàn)=μ(M+m)g
9.(多選)如圖甲所示,一質(zhì)量為M的長木板靜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質(zhì)量為m的小滑塊。木板受到隨時間t變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時,用傳感器測出其加速度a,得到如圖乙所示的a-F圖象。取g=10 m/s2,則( )
A.滑塊的質(zhì)量m=4 kg
B.木板的質(zhì)量M=6 kg
C.當F=8 N時滑塊的加速度為2 m/s2
D.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1
10.(多選)如圖甲所示,A、B兩長方體疊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B物體從靜止開始受到一個水平變力的作用,該力與時間的關系如圖乙所示,運動過程中A、B始終保持相對靜止。則在0~2t0時間內(nè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0時刻,A、B間的靜摩擦力最大,加速度最小
B.t0時刻,A、B的速度最大
C.0時刻和2t0時刻,A、B間的靜摩擦力最大
D.2t0時刻,A、B離出發(fā)點最遠,速度為0
11.(多選)如圖所示,A、B、C三球的質(zhì)量均為m,輕質(zhì)彈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頂端,另一端與A球相連,A、B間固定一個輕桿,B、C間由一輕質(zhì)細線連接。傾角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彈簧、輕桿與細線均平行于斜面,初始時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在細線被燒斷的瞬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球的受力情況不變,加速度仍為零
B.A、B兩個小球的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上,大小均為gsin θ
C.A、B之間桿的拉力大小為mgsin θ
D.C球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為gsin θ
12.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時,采用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方案。操作如下:
(1)平衡摩擦力時,若所有的操作均正確,打出的紙帶如圖乙所示,應________(填“減小”或“增大”)木板的傾角,反復調(diào)節(jié),起到紙帶上打出的點跡________為止。
(2)已知小車質(zhì)量為M,盤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為m,要使細線的拉力近似等于盤和砝碼和總重力,應該滿足的條件是m________M(填“遠小于”、“遠大于”或“等于”)。
(3) 圖丙為小車質(zhì)量一定時,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描繪的小車加速度a與盤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m之間的實驗關系圖象。若牛頓第二定律成立,則小車的質(zhì)量M=________kg。
13. 某同學用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物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 Hz,物塊下滑過程中所得到的紙帶的一部分如圖(b)所示,圖中標出了五個連續(xù)點之間的距離。
(1)物塊下滑時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打C點時物塊的速度v=________ m/s;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為求出動摩擦因數(shù),還必須測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正確答案標號)。
A.物塊的質(zhì)量
B.斜面的高度
C.斜面的傾角
14.某同學利用圖示裝置研究小車的勻變速直線運動。
①實驗中,必要的措施是________。
A.細線必須與長木板平行
B.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
C.小車的質(zhì)量遠大于鉤碼的質(zhì)量
D.平衡小車與長木板間的摩擦力
②他實驗時將打點計時器接到頻率為50 Hz的交流電源上,得到一條紙帶,打出的部分計數(shù)點如圖所示(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圖中未畫出)。s1=3.59 cm,s2=4.41 cm,s3=5.19 cm,s4=5.97 cm,s5=6.78 cm,s6=7.64 cm。則小車的加速度a=________m/s2(要求充分利用測量的數(shù)據(jù)),打點計時器在打B點時小車的速度vB=________m/s。(結(jié)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15.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質(zhì)量的關系”實驗中,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圖進行實驗:
(1)實驗中,需要在木板的右端墊上一個小木塊,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將砝碼(包括砝碼盤)的重力G大小作為小車所受拉力F的大小,這樣做的前提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忽略摩擦,去掉砝碼盤及連線做實驗。為了保持小車所受的合力不變,可改變小車質(zhì)量M和木板右端高度h(h遠小于木板長度)。關于改變小車質(zhì)量M和木板右端的高度h的正確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填序號)
A、M增大時,h減小,以保持二者乘積不變。
B、M增大時,h增大,以保持二者乘積增大。
C、M減小時,h減小,以保持二者乘積減小。
D、M減小時,h增大,以保持二者乘積不變。
16.為了探究物體質(zhì)量一定時加速度與力的關系,一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M為帶滑輪的小車的質(zhì)量,m為砂和砂桶的質(zhì)量。(滑輪質(zhì)量不計)
(1)實驗時,一定要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
A.用天平測出砂和砂桶的質(zhì)量
B.將帶滑輪的長木板右端墊高,以平衡摩擦力
C.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打出一條紙帶,同時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D.改變砂和砂桶的質(zhì)量,打出幾條紙帶
E.為減小誤差,實驗中一定要保證砂和砂桶的質(zhì)量m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M
(2)該同學在實驗中得到如圖所示的一條紙帶(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兩個點沒有畫出),已知打點計時器采用的是頻率為50 Hz的交流電,根據(jù)紙帶可求出小車的加速度為________m/s2(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為橫坐標,加速度為縱坐標,畫出的a-F圖象是一條直線,圖線與橫坐標的夾角為θ,求得圖線的斜率為k,則小車的質(zhì)量為____________。
A.2 tan θ B.
C.k D.
17.某物理課外小組利用圖(a)中的裝置探究物體加速度與其所受合外力之間的關系。圖中,置于實驗臺上的長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輕滑輪;輕繩跨過滑輪,一端與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車相連,另一端可懸掛鉤碼。本實驗中可用的鉤碼共有N=5個,每個質(zhì)量均為0.010 kg。實驗步驟如下:
圖(a)
(1)將5個鉤碼全部放入小車中,在長木板左下方墊上適當厚度的小物塊,使小車(和鉤碼)可以在木板上勻速下滑。
(2)將n(依次取n=1,2,3,4,5)個鉤碼掛在輕繩右端,其余N-n個鉤碼仍留在小車內(nèi);用手按住小車并使輕繩與木板平行。釋放小車,同時用傳感器記錄小車在時刻t相對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繪制s-t圖象,經(jīng)數(shù)據(jù)處理后可得到相應的加速度a。
(3)對應于不同的n的a值見下表。n=2時的s-t圖象如圖(b)所示;由圖(b)求出此時小車的加速度(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將結(jié)果填入下表。
n
1
2
3
4
5
a/m·s-2
0.20
0.58
0.78
1.00
圖(b)
(4)利用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圖(c)中補齊數(shù)據(jù)點,并作出a-n圖象。從圖象可以看出:當物體質(zhì)量一定時,物體的加速度與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圖(c)
(5)利用a-n圖象求得小車(空載)的質(zhì)量為________kg(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重力加速度取g=9.8 m·s-2)。
(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來代替步驟(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入正確選項前的標號)
A.a(chǎn)-n圖線不再是直線
B.a(chǎn)-n圖線仍是直線,但該直線不過原點
C.a(chǎn)-n圖線仍是直線,但該直線的斜率變大
- 9 -
收藏
編號:4191718
類型:共享資源
大?。?span id="xx5hxtl" class="font-tahoma">4.56MB
格式:ZIP
上傳時間:2020-01-02
30
積分
- 關 鍵 詞:
-
高考
物理
熱點
快速
突破
必考
部分
打包
15
- 資源描述:
-
高考物理熱點快速突破必考部分(打包15套).zip,高考,物理,熱點,快速,突破,必考,部分,打包,15
展開閱讀全文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