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探究六《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綜合探究六《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教學設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六單元 綜合探究六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課標解讀】:?課標 2-2-7列舉實例,展現(xiàn)古代中國與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相互影響的歷史。2-3-1描述開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線圖,評析新航路的原因和意義。
【教材簡析】:本課圍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而展開,航海的規(guī)模、動機、影響組成。教材安排本綜合探究課的目的不在于讓學生在知識面上進一步擴充,而是重在考察學生收集資料、比較分析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辯證的觀點、全面的觀點去正確對待分析歷史人物和歷史現(xiàn)象。本課也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實踐課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1.
2、能根據(jù)圖片資料挖掘、獲取有效信息,或會用多種方法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收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并整理、歸納出有效信息。2.能夠運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去分析歷史現(xiàn)象,學會從多個角度去看待歷史問題。3.通過探究,回顧人類文明的歷程,認識文明發(fā)展是多種多樣的。4.在探究過程中,學會在世界文明進程的大背景中,關注中華文明的發(fā)展與中華民族的興衰,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和憂患意識。5.學會在課堂中恰當?shù)卣故咀约?,與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學習能力。
過程方法目標:1、自主學習,合作學習。2、收集資料,整理、歸納信息。3、能夠運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去分析歷史現(xiàn)象,學會從多個角度去看待歷史問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1、認識文
3、明發(fā)展是多種多樣的。2、學會在世界文明進程的大背景中,關注中華文明的發(fā)展與中華民族的興衰,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和憂患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在規(guī)模、目的、手段、影響等方面的比較,讓學生感悟鄭和的愛國獻身精神、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和睦鄰友好精神;以史為鑒,理解當前對外開放政策的重要性;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收集材料、比較分析的能力。
教學難點:組織好學生的合作學習及辯論,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辨證的觀點去正確對待分析歷史人物和歷史現(xiàn)象,并初步樹立歷史的、全面發(fā)展的觀點。
【教學策略】:
教:情境創(chuàng)設法、直觀教學法 、故事輔助法 、問題探究法等
4、學:閱讀法、討論法 、分析歸納法 、小組合作學習法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激趣導入:出示海上功夫大比拼 “東方航空母艦與西方小漁船”。 為什么我們把鄭和的船隊叫航空母艦?而稱哥倫布的船隊為小漁船?讓我們來比比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海上功夫。
學生活動(一):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書本第53頁表格
(表格用意:無論從航海規(guī)模、時間、范圍、技術相比,哥倫布都是鄭和的手下敗將。但是,一說起世界航海史,人們記得的卻是哥倫布、麥哲倫……,這是為什么?)
學生活動(二)
1、討論題:新大陸為什么會讓“小漁船”捷足先登?為什么“航空母艦”發(fā)現(xiàn)不了?
2、辯論題:鄭和下西洋──
5、“楊白勞” (可簡單解釋:鄭和下西洋雖然規(guī)模大、時間長、路程遠,搞得很張揚(與‘楊’諧音),但卻是徒勞無功的,不僅明政府沒有從中得利,還白搭了明政府的許多銀子,純粹“白勞”一陣)。這種說法你同意嗎?
(活動說明:設置討倫題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不同的動因,東西方不同的價值觀、大地觀及船隊性質(zhì)的不同、組成成員的不同等。辯論題教師可根據(jù)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在課前做好本次辯論的準備工作。)
教師在對上面討論與辯論做小結(jié)的基礎上指出:在新大陸的發(fā)現(xiàn)上,“航空母艦”確實輸給了“小漁船”。這是否說明哥倫布比鄭和偉大呢?
學生活動(三)和平使者與“海盜”
1.提供情境。
6、鄭和的“航空母艦” 來到印度洋邊某國,該國國王帶著官員及迎賓的禮儀用品,騎著馬,排起長長的隊列歡迎鄭和上岸……
哥倫布駕著“小漁船”登上某島,嘴里喊:“兄弟們,找黃金去”,島上印第安人紛紛逃離,嘴里在喊:“強盜來了”……
○印度洋沿岸的居民和美洲印第安人對兩隊人馬的到來各自的態(tài)度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教學注意:學生探討,師生交流。本活動的開展目的在于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不同的目的、手段及部分結(jié)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處理不當,容易造成學生主觀認識的錯誤,即認為哥倫布就是“強盜”。這一點應當注意。鄭和盡管沒有發(fā)現(xiàn)新大陸,但絕對不是“楊白勞”。)
關于鄭和與
7、哥倫布誰更偉大的問題,老師同大部分同學一樣,投鄭和的票,這不僅因為我是中國人,何況客觀理由也很充分。
在出示自己的觀點后,教師承轉(zhuǎn):偉人已逝,精神永存。今年是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全國各地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來紀念他(播放紀念活動的新聞片段)。同學們,我們都認為鄭和偉大,那么偉大的鄭和給我們留下了怎樣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呢?你們認為我們應從鄭和下西洋這段歷史中吸取什么經(jīng)驗和教訓呢?
學生活動(四):繼承和弘揚鄭和精神
鄭和精神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基于初二學生的特點,本課以情境分析的形式來組織教學,讓學生通過活動來感悟和體會,提升自己的情感。
1.提供情境。
情境1:
鄭和是我國明
8、代的偉大航海家,誕生在云南昆明。從永樂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七次下西洋,歷時28年,在第七次下西洋返航途中鄭和病逝于古里,把畢生獻給了航海事業(yè)。鄭和一生七下西洋,每次都是選擇冬季出發(fā),夏季返國;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比1492年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早87年,比達·伽馬1497年率領的葡萄牙船隊到達印度卡利卡特要早92年。這段材料蘊涵了鄭和的哪些精神?(敬業(yè)獻身、經(jīng)略海洋、科學創(chuàng)新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情境2:
在迎接2005年鄭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際,世界各地紛紛開展活動紀念鄭和。馬達加斯加發(fā)行了《鄭和下西洋》小型張郵票;馬來西亞馬六甲州準備在三保山上建立鄭和紀念館;2003
9、年5月28日,世界上第一個以‘鄭和’命名的清真寺在印度尼西亞東爪哇首府泗水舉行落成典禮并正式對外開放。以上材料說明了什么?(體現(xiàn)了鄭和的睦鄰友好精神,正因為鄭和是一個和平使者,才受到了世界人民的緬懷;這個例子表明了世界人民愛好和平,反對戰(zhàn)爭和侵略。)
情境3:
(1)“鄭君之初航海,當哥倫布發(fā)見亞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當維哥達嘉馬發(fā)見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顧何以哥氏、維氏之績,能使全世界劃然開一新紀元。而鄭君之烈,隨鄭君之沒以俱逝。我國民雖稍食其賜,亦幾希焉。則哥倫布以后,有無量數(shù)之哥倫布,維哥達嘉馬以后,有無量數(shù)維哥達嘉馬,而我則鄭和以后,竟無第二之鄭和,噫嘻,是豈鄭君之罪也?!?摘自梁
10、啟超:《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
(2)1984年金秋時節(jié),鄧小平在中顧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說:“現(xiàn)在任何國家要發(fā)達起來,閉關自守都不可能。我們吃過這個苦頭,我們的老祖宗吃過這個苦頭??峙旅鞒鞒勺鏁r候,鄭和下西洋還算是開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漸衰落。如果從明朝中葉算起,到鴉片戰(zhàn)爭,有300多年的閉關自守。長期閉關自守,把中國搞得貧窮落后,愚昧無知?!蹦銖倪@兩則材料中悟出一個什么道理?(閉關自守必然會導致落后,我們應抓住機遇,擴大開放。)
(三)教師總結(jié)
偉人已逝,精神永存。在鄭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際,我們不僅要緬懷鄭和,更要繼承和弘揚鄭和的愛國獻身精神、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和睦鄰友好精神,為國家的繁榮富強,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事業(yè)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