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心側銑頭結構設計含4張CAD圖
加工中心側銑頭結構設計含4張CAD圖,加工,中心,側銑頭,結構設計,cad
加工中心的側銑頭結構設計
摘要
本設計主要是依據(jù)設計要求,根據(jù)機械制圖基本原理和機械設計基本原理對應用于重型數(shù)控龍門銑床的側銑頭進行結構設計,使得該側銑頭能夠在 X向和Z向兩個方向上進行銑削運動。本設計主要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根據(jù)設計的要求進行總體方案設計,即對側銑頭的結構進行總體設計。這部分主要包括主運動方式以及伺服進給運動的確定。
第二部分是基于機械設計基本原理,對設計中的伺服進給運動和主運動系統(tǒng)的機械部分進行設計計算。主要包括滾珠絲杠,主軸電機,進給電機的選型,計算和驗證,同步帶和皮帶輪的設計計算。
第三部分是根據(jù)機械制圖的基本原理,應用繪圖軟件進行二維設計,生成三張二維裝配圖紙和一張二維零件圖紙。
第四部分是在完成二維設計圖紙的基礎上,采用SOLIDWORKS軟件對零件進行三維建模,并將所有建模零件進行組裝生成三維裝配體; 在此基礎上,使用該軟件完成一個三維動畫,以顯示組件的內部結構和運動。
關鍵詞:重型數(shù)控龍門銑床;側銑頭;結構設計;二維設計;三維建模
ABSTRACT
The design is mainly to design the profile cutter head structural of a heavy numerically controlled planomiller according as the rationale of mechanism design and theory of machines on the bases of design specification. The design is mainly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 content of total project design of the profile cutter head Structure according as design specification, including confirming the manner of the main motion and the servo feed motion.
The second part is design of calculations of machine parts of servo feed motion system and the main motion system according as the rationale of mechanism design. Its mainly including choose the type, the calculation and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ball screw, the principal axis electromotor and the feed electromotor, and the design of hold-in range and synchronous pulley.
The third part is to design the mainly structure firstly on the bases of main parts choosed and designed in the second part, then to design two dimensional drawings, and create three assembly drawings and one detail drawings using CAXA software according to the rationale of theory of machines.
The finally part is to model the parts of the profile cutter head, and create three dimensional drawings using SOLIDWORKS software according to two dimensional drawings designed in the third part;The following is to create a three-dimensional animation to show the inside structure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assembly drawing and the motion manner using the software on the base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assembly drawing.
Key Words:Heavy numerically controlled planomiller;The profile cutter head;Structural design;two dimensional design;three dimensional modeling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1. 緒論 1
1.1 設計目的和意義 1
1.2 目前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2
1.3 加工中心的發(fā)展趨勢 3
2. 總體方案設計 5
2.1 設計基本要求 5
2.2 總體設計方案 6
3. 伺服系統(tǒng)機械部分設計計算 8
3.1滾珠絲杠副的選擇計算 8
3.2 進給伺服系統(tǒng)傳動計算 10
3.3 機床主軸部分設計計算 13
4. 二維設計 16
4.1 結構設計 16
4.2 利用CAXA電子圖版進行二維設計 16
5. 三維設計 19
5.1 三維建模 19
5.2 三維動畫 26
6. 結論 27
致謝 28
參考文獻 29
附錄一外文譯文 30
附錄二外文原文 36
50
1. 緒論
1.1設計目的和意義
1.3.1設計目的
(1)用重型數(shù)控龍門銑床對大型工件進行加工時,移動工件和重新安裝工件是相當困難的,所以設計一個能夠對大型工件側表面兩個方向進行加工的側銑頭,來減少實際工件的移動和安裝次數(shù),進而減少安裝的時間和由于多次安裝引起的定位精度誤差,是十分必要的。
(2)對于即將走向社會的畢業(yè)生來說,了解機械產(chǎn)品的設計過程、在設計過程中應考慮到哪些因素及應注意的問題、以及掌握機械行業(yè)中一些常用的繪圖軟件和分析軟件,使學生能夠將在校期間學的理論知識與具體實踐相結合起來,是十分必要的。
(3)加強對繪圖軟件的應用能力?,F(xiàn)在的社會是高科技的社會,對于機械行業(yè)來說更是如此?,F(xiàn)在的機械行業(yè)中很少有用手工繪制的圖紙,而且現(xiàn)在的人們都有一種安全的理念和結構的美感,運用三維軟件和分析軟件對工程師所設計的結構進行三維建模和強度分析,可以事先發(fā)現(xiàn)不合理之處,以便提早加以改正。
1.3.2設計意義
(1)在現(xiàn)實中,帶有側銑頭的數(shù)控龍門銑床是不常見的一種形式,而帶有能夠在兩個方向上進行進給運動的側銑頭的龍門銑床更是不常見。這項設計所設計的側銑頭與其他龍門銑床部分相配合,可以應用在現(xiàn)實中對工件進行三個方向上的加工,從而很可能能夠對工件進行一次性安裝加工,這無疑可以省去很多調整時間并保證良好的安裝精度。而且這是對一臺重型數(shù)控龍門銑床側銑頭的設計,對于一臺重型銑床來說,加工的工件一般都是很大很重的,要對工件進行多次安裝是很困難的也很浪費時間,且定位精度不容易保證,而該課題所設計的側銑頭正適合這種情況,所以說這項設計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2)在做畢業(yè)設計的過程中學習掌握二維和三維繪圖軟件,為以后更好的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3)了解機械產(chǎn)品的設計過程,掌握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和應考慮的因素。
1.2 目前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如今,機械加工業(yè)繁榮昌盛,繁榮的現(xiàn)象離不開加工中心的突出貢獻。加工中心經(jīng)歷了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其應用越來越成熟,為加工企業(yè)帶來了巨大的幫助。
1.1.1國外加工中心發(fā)展概況
加工中心最初是從數(shù)控銑床發(fā)展而來的。1958年,美國Carney-Trick首先研制出第一臺加工中心。它在CNC臥式鏜銑床的基礎上增加了一臺自動換刀裝置,可以一次夾緊一個工件。它可以執(zhí)行各種過程的集中加工,如銑削,鉆孔,鏜孔,鉸孔和攻絲。到八十年代初,經(jīng)過了三十年,發(fā)展最快的是加工中心的控制系統(tǒng),經(jīng)歷了五代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小型計算機和微處理器的發(fā)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數(shù)控系統(tǒng)發(fā)展迅速,加工中心的精度,效率,功能和可靠性得到進一步提高。當前加工中心和自動交換工作臺組成的柔性加工單元 FMC 以及幾臺加工中心等組成的柔性加工系統(tǒng) FMS 都得到了廣泛的發(fā)展。
加工中心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fā)展迅速。出現(xiàn)了可換主軸箱加工中心,它備有多個可以自動更換的裝有刀具的多軸主軸箱,能對工件同時進行多孔加工。目前,國外加工中心的速度已達到每分鐘數(shù)萬轉,進給速度達到每分鐘數(shù)百米。 定位精度達到了納米級,這些一般都是通過智能補償?shù)瓤刂品椒▽崿F(xiàn)的,再加上使用高速電主軸,直線電機,高分辨率檢測元件等機器零件。其高精度高速加工中心是瑞士MIKRON生產(chǎn)的超高速加工中心XSM400,其主軸轉速為 60000rpm,進給速度達到80m/min。
1.1.2國內加工中心發(fā)展概況
我國對數(shù)控機床的研制起步較晚,于 1958 年研制出第一臺數(shù)控機床。早期由于發(fā)展條件差,基礎薄,發(fā)展緩慢,嚴重影響了我國制造業(yè)的發(fā)展。于 1979 年我國開始引進國外先進的數(shù)控技術,經(jīng)過不斷的發(fā)展,我國在上世紀 80 年代末開始研究加工中心,北京機床研究所等聯(lián)合機構研發(fā)出第一臺加工中心。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市場的需求量上升,促進了我國的數(shù)控技術發(fā)展,國產(chǎn)加工中心在質與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目前國內有很多生產(chǎn)加工中心的機床廠,國內數(shù)控機床已進入快速發(fā)展的時期。但是相對于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我國在高檔數(shù)控機床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a、數(shù)控率低。目前我國的數(shù)控機床擁有量最多,但是我國的數(shù)控化率卻比西方國家低得多。
b、功能部件差距大。數(shù)控機床的功能部件主要是數(shù)控系統(tǒng)、主軸、刀庫、滾珠絲杠副、滾動直線導軌副等。這些主要的功能部件決定了機床能夠達到的精度級別和水平。目前,我國制造的數(shù)控機床使用的數(shù)控系統(tǒng)還是日本的 FANUC、德國的 SIEMENS 和 DMG 等的系統(tǒng)。
1.3 加工中心的發(fā)展趨勢
近年來,加工中心作為數(shù)控機床的重要代表性產(chǎn)品,頻繁出現(xiàn)在世界四大國際機床展上(歐洲國際機床展覽會 EMO、美國芝加哥國際機床展覽會 IMTS、日本國際機床展覽會 JIMTOF 和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 CIMT 并列被稱為世界四大國際機床名展),世界各大機床廠商紛紛在展會上展示各公司新研發(fā)的加工中心。加工中心制造技術已成為各展會的重頭戲。總的來說,加工中心的技術發(fā)展趨勢同其他數(shù)控機床一樣仍是:高效、高精、高速,同時也可看到五軸聯(lián)動機床、機床的復合化、與機器人有效的結合以及“綠色生態(tài)機床”是當前加工中心發(fā)展的主要方向。
(1)加工中心向高效、高精、高速化發(fā)展
加工中心帶有刀庫和自動換刀裝置,在一臺機床上能集中完成多種工序,因而可減少工件裝夾、測量和機床的調整時間,減少工件半成品的周轉、搬運和存放時間,使機床的切削利用率(切削時間和開動時間之比)高于普通機床 3~4 倍,因而比普通機床更高效。同時,加工中心同其他數(shù)控機床一樣具有加工精度高的特點,而且加工中心由于加工工序集中,避免了長工藝流程,減少了人為干擾,因此加工精度更高,加工質量更加穩(wěn)定。
隨著國民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和工業(yè)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制造業(yè)向著高、精、尖方向發(fā)展,特別是汽車、船舶、紡織、電子技術、航空航天的迅猛發(fā)展,對加工中心的速度和生產(chǎn)效率要求也越來越高,主軸轉速在 12000r/min 以上的高效、高精、高速化加工中心已經(jīng)是數(shù)控機床行業(yè)流行的趨勢。
(2)加工中心五軸聯(lián)動趨勢
五軸聯(lián)動數(shù)控機床是一種科技含量高、精密度高,專門用于加工復雜曲面的機床,這種機床系統(tǒng)對一個國家的航空、航天、軍事、科研、精密器械、高精醫(yī)療設備等行業(yè),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五軸聯(lián)動加工中心的結構形式多種多樣,主要用于葉輪、葉片加工,也是每次國際機床展的重點展品之一。例如,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CIMT 2009)上,德國 DMG 公司是展示五軸聯(lián)動加工中心品種最多的供應商,其展出的加工中心品種琳瑯滿目,有多軸聯(lián)動加工中心(包括銑頭兩聯(lián)動和工作臺兩聯(lián)動)、立柱移動式及工作臺移動式、立柱與床身分體式及立柱與床身鑄成一體式等,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該公司展出的 DMU 210 P 五軸聯(lián)動加工中心,它的造型設計采用大視窗、大空間,這是一種國際新潮流,日本馬扎克(MAZAK)公司也推崇這種理念,以方便操作工實施觀察。DMU 210 P 五軸聯(lián)動加工中心的可移操作臺用 19 英寸大屏幕顯示,比通常的顯示屏幕要大,這個操作臺的視角可以調節(jié)而且和一個可調的柔軟坐椅連接,讓操作者使用更方便舒適,這種宜人化的工業(yè)造型設計,突出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此外,德國Hermle、意大利C.B.Ferrari等公司也都展示了加工葉輪、葉片的高效五軸加工中心技術;豐富多彩的龍門五聯(lián)動加工中心展品也各顯其長。我國華中數(shù)控、南京四開等數(shù)控制造企業(yè)也都成功開發(fā)出五聯(lián)動數(shù)控系統(tǒng),北京機電院、江蘇新瑞等也先后制造出中、高檔的五軸聯(lián)動加工中心。
(3)加工中心復合化,與機器人有效結合
打破工藝界限,機床的復合加工也是當今數(shù)控機床發(fā)展的一大趨勢。自 20 世紀 90 年代德國 WFL 公司發(fā)明車銑復合加工中心以來,日本 MAZAK、韓國大宇(斗山)以及德國 DMG 等均不斷有新款推出。我國的北京一機床、青海一機床、秦川發(fā)展等也相繼推出車銑、銑車、銑磨等復合加工中心機床,在 CIMT2009 上,北一、沈陽機床、大連機床以及陜西三豐、長沙金嶺等都有產(chǎn)品展出。沈陽機床展出的 GTM500200 龍門移動式車銑中心,是一臺龍門框架移動式復合機床。工作臺有兩部分組成,外端是回轉直徑為φ4500mm 的車削圓工作臺,轉速 40r/min;內端是 4500 ×7000mm 的銑削工作臺,承重 15t。按不同工件的工藝要求,選擇不同的工作臺面。機床主傳動功率 52kW,刀庫容量 60 把。
工業(yè)機器人在機床上的應用,也是當今數(shù)控機床發(fā)展的一大趨勢,在歐、美、日
等許多 24 小時無人化工廠內,工業(yè)機器人已起到了主角作用。在 CIMT 2009 上,日本FANUC、日本 DENSO 等公司詳盡地展示了此項技術,機器人不僅僅起到物流搬運作用,甚至還可進行切削加工。德國 DMG 在展會期間的新聞發(fā)布會上也介紹了其將工業(yè)機器人技術在機床上的創(chuàng)新應用,這種機器人有 6-7 軸運動關節(jié),可直接在機床上做抓取工件的各種動作。工業(yè)機器人同機床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讓機器人從事簡單而且重復的勞動,不僅可提高生產(chǎn)效率,最大限度降低生產(chǎn)成本,同時,機器人不會疲勞且不會產(chǎn)生錯誤,因而對生產(chǎn)質量的穩(wěn)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綠色生態(tài)機床成為研究熱點
從近幾年舉行的國際機床展看,數(shù)控機床除了向高速、高精度、多軸聯(lián)動、復合加工和智能化方向發(fā)展外,也更重視環(huán)?;?,綠色生態(tài)機床開始成為研究熱點并日益受到重視?!熬G色生態(tài)機床”是近年來機床行業(yè)的一種發(fā)展趨勢,其強調了機床、環(huán)境、人三者之間的關系,目地是大幅度提高機床生產(chǎn)效率的同時降低對環(huán)境的影響和對操作者健康的危害。加工中心作為數(shù)控機床的重要代表性產(chǎn)品,也具有向環(huán)?;较虬l(fā)展的趨勢。
2.總體方案設計
2.1 設計基本要求
1) 側銑頭的行程為600mm;
2) 定位精度為5ηm ;
3) 與立柱連接部分橫跨度為1300mm;
4) 最大進給速度為10 m/min;
5) 兩側銑頭中間能通過最大零件寬度為3150mm;
6) 主切削力5000N。
圖 2.1方案圖1
圖 2.2方案圖2
2.2 總體設計方案
2.2.1 總體結構設計
根據(jù)要求,為了縱向和橫向進給運動的實現(xiàn),把側銑頭分成兩個部分來設計,一是完成 Z向銑削的垂直導軌,二是完成橫向銑削的水平滑枕,并且安裝有導軌。 考慮到所設計的側銑頭要應用于重型數(shù)控龍門銑床,側銑頭的重量必然會很大,再加上在整個加工過程中還要收到較大的切削力, 所以在導軌的選擇上必須要考慮到是否能承擔較大的重力。 因此,選擇了貼塑滑動式矩形導軌,之所以選用貼塑方式是因為貼塑導軌的摩擦系數(shù)小、不易爬行、工藝性能好。在本設計中,選用了斜鑲條來完成導軌主要承載面的間隙調整。
2.2.2 主軸的運動方案
初步擬定了以下兩種方案:一、電動機通過聯(lián)軸器帶動主軸運動;二、電動機通過同步帶帶動主軸運動。
由于側銑頭自身具有較大的重量,加工過程中受到的切削力又很大,因此只有選擇功率較大的電動機才可以帶動側銑頭運動, 這樣一來,電動機的結構尺寸也必然很大,若此時采用聯(lián)軸器連接,側銑頭的結構尺寸也勢必會增大,這也會導致側銑頭重量的增加。但是,如果采用同步帶進行傳動,電動機就可以放置在側銑頭的結構以外, 如此一來,既可以減小側銑頭的結構尺寸,也可以減少對材料的使用。 故此,關于主軸的運動,選擇方案二。 主軸選取高精密主軸B50-190。
2.2.3 橫向進給運動實現(xiàn)方案
初步擬定了以下兩種方案:一、電動機通過聯(lián)軸器與滾珠絲杠螺母副相連接,從而帶動水平滑枕運動;二、電動機通過同步帶與滾珠絲杠螺母副相連接,從而帶動水平滑枕運動。
若選擇方案一,電動機和聯(lián)軸器就要安裝在水平滑枕尾部,水平滑枕的結構尺寸又比較大,這樣安裝的話一定使機床的整體安裝空間增大,不僅如此,功率較大的電動機的重量也會很大,這也將導致水平滑枕尾部承受的重力增大,從而會產(chǎn)生較大的扭矩,這樣一來不僅會導致摩擦性能降低,還會導致水平滑枕的定位精度和運動精度降低。而若選擇方案二,就可以將電動機放置在垂直導軌上,從而減少安裝空間。故此,選擇方案二。
設計中所使用到的滾珠絲杠螺母副作為一種高精度的傳動裝置,具有運動摩擦小、傳動效率高、傳動平穩(wěn)、壽命長、精度高便于消除傳動間隙等優(yōu)點。因此,本設計中選擇滾珠絲杠螺母副進行傳動,選取的型號為BNFN 5020-2.5。
2.2.4 主軸電動機的選擇
關于主軸電動機的選擇,初步擬定為風冷式交流感應電動機。伺服進給電動機初步擬定為自冷式三相交流同步伺服電動機。。
2.2.5 定位精度的提高
在水平滑枕的X方向安裝直線光柵尺進行位置檢測并構成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來提高該方向上的定位精度。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具有定位精度高、工作可靠性高等優(yōu)點。
3.設計計算
3.1 滾珠絲杠副的計算
所選型號為:BNFN5020-2.5,螺紋長度為1245mm。
3.1.1計算切削力
3.1.2
(1)進給牽引力
(3.1)
(2)計算最大動載C
(3.2)
)
47KN<72.5KN額定動載荷所以符合要求。
(3)計算傳動效率
η (3.3)
η —摩擦角,滾動摩擦系數(shù),,即0.1667°
= 6.8880°
= = 0.976
(4)剛度計算
導程受工作負載:
(3.4)
()
:
(3.5)
滾珠絲杠副的傳動剛度主要由絲杠本身拉壓剛度,絲杠副內的接觸剛度,軸承和軸承座剛度決定,因此可近似取拉壓剛度的1/3(變形近似為拉壓變形的3倍)。
,符合定位精度要求。
3.2進給伺服系統(tǒng)的相關計算
3.2.1選定電動機
(1)電動機和減速器的選擇
選擇的電動機和減速器參數(shù)如下:
電動機:西門子公司生產(chǎn)的自冷式三相交流同步伺服電動機,型號為1FK7100-5AF7。
,, , 。
減速器:LP155-M01, ,。
(2)計算轉動慣量
,
M(工作臺的質量)=1000kg
慣量匹配,符合要求。
(3)計算電動機的力矩
—總效率,。
(滾珠絲杠預加載荷)=
(滾珠絲杠未預緊時的傳動效率)
所以,
17.08Nm<18Nm(電機輸出最大靜轉矩)所以,所選電動機滿足使用要求。
(4)
(5)最大運行速度:
,滿足設計要求。
3.2.2同步帶的設計計算
(1)基本參數(shù)
帶輪傳動中心距:224mm,同步帶規(guī)格:800-8M
帶輪:8-M,44齒
傳動比,mm, ,齒根厚s=5.15mm
,
(2) 同步帶的選擇計算
:mm, mm
:節(jié)徑mm, mm
(3.6)
帶的節(jié)線長度:
(3.7)
選擇,齒數(shù)
:
(3.8)
中心距調整范圍:
(3.9)
,取0.37
,
根據(jù)實際情況,取帶寬為45mm。
作用在軸上的力:
(3.10)
3.3 主軸部分設計計算
3.3.1主軸電動機及其減速器的選擇計算
主軸電機:西門子公司生產(chǎn)的風冷式交流感應電動機,1PH7-1372NG——0L。
轉動慣量0.109,重量130Kg,主軸高度132mm。
與1PH7-1372NG——0L 配套的減速機型號為2LG4312, 取i=4,重量62Kg。
0.043
帶輪:8-YU,60齒。
3.3.2同步帶的設計計算
(1)基本參數(shù)
按照圓弧齒計算,8M型,基本參數(shù)如下:
傳動比 , 齒根厚s=5.15mm
(2) 同步帶的選擇計算
從動帶輪:,
主動帶輪:,
初定中心距:
。
選擇,齒數(shù)
,
:
4. 二維設計
4.1結構設計
根據(jù)設計要求,側銑頭要實現(xiàn)在X向以及Z向兩個方向上的切削進給。為了能夠完成這兩個方向的進給運動,可以將側銑頭分為進行X向運動的水平滑枕,以及進行Y向運動的垂直導軌兩部分。同時,還要在這兩部分上安裝導軌,使水平滑枕和垂直導軌之間能相互運動??紤]到所設計的側銑頭要應用于重型數(shù)控龍門銑床,側銑頭的重量必然會很大,再加上在整個加工過程中還要收到較大的切削力,因此導軌是否能夠承受較大的重量的問題應當加以重點考慮。此外,數(shù)控機床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所以綜合以上因素,選擇貼塑滑動式矩形導軌。還應考慮到矩形導軌磨損后,不能自動補償間隙,會降低定位精度和加工精度,因此在本設計中采用斜鑲條作為間隙調整裝置對其進行調整。
側銑頭要完成對工件的側銑,主軸要安裝在水平滑枕上,這樣一來關于主軸電機的安裝位置就有兩個方案可供選擇:一是安裝在水平滑枕上方,二是安裝在水平滑枕下方。如果采用方案二由于所選的主軸電機重量會比較大,就對連接電動機和水平滑枕的部分的強度有較高的要求,而且,工作過程中如果發(fā)生意外情況,將電動機放置在水平滑枕下方,更容易給電動機造成較大的損害。綜上考量,選擇方案一。此外,主軸電機和水平滑枕之間的結構連接要通過帶輪箱來實現(xiàn),同時為了做到合理利用空間、節(jié)約原材料,水平滑枕的寬度要適宜。為了減少水平滑枕的扭矩以及水平滑枕的橫向移動空間,我們可以合理的利用豎直導軌側面的剩余空間,將進給電機放置在豎直導軌的側面,不僅可以減小水平滑枕的扭矩,還達到了合理利用空間的目的。進給電動機與豎直導軌之間的連接依舊選擇帶輪箱來完成。
側銑頭用來實現(xiàn)X向運動的水平滑枕對于本設計而言,無疑是一個相對而言比較復雜的零件,要考慮到的影響因素也比較多。比如說,側銑頭的行程要求為600 mm,為實現(xiàn)這一要求,水平滑枕本身要到達一定的長度,這就要考慮到水平滑枕的內部結構,在長度較長的情況下,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之下為了減輕水平滑枕的重量,采用水平滑枕中空的結構。
4.2 利用CAD軟件進行二維設計
二維圖紙的繪制是將自己的整個設計呈現(xiàn)出來的一個過程,因此,要細致耐心地完成。繪制工作主要包括側銑頭整、具體位置以及各個零件之間連接部分的連結和配合方式,以及對各個零部件結構的逐步細化。最終成果包括:三張裝配圖、一張零件圖,總計四張0號圖紙。如下圖所示:
圖4.1二維裝配圖1
圖4.2二維前視圖
圖4.3二維俯視圖
圖4.4二維零件圖
5. 三維設計
5.1 三維建模
完成二維設計之后,就要利用SolidWorks軟件對所設計的零件進行三維建模,共歷時一周左右,經(jīng)過多次修改與完善,最終生成一個裝配體以及若干零件模型。完成的部分樣圖如下:
圖 5.1側銑頭三維裝配圖1
圖 5.2 側銑頭三維裝配圖2
圖5.3 側銑頭三維裝配圖3
圖5.4 水平滑枕
圖 5.5 主軸
圖5.6 主軸電機帶輪箱圖 5.7 主軸電機
圖5.8 進給電機帶輪箱
圖5.9 主運動帶輪中心距調整板 圖5.10 豎直導軌絲杠螺母座
圖5.11 主軸電機帶輪 圖5.12 伺服進給同步帶中心距調整蓋板
圖 5.13 鑲條調整座 圖 5.14 絲杠
圖 5.15 絲杠螺母 圖 5.16 進給電機帶輪
圖 5.17 進給絲杠帶輪 圖 5.18 水平滑枕絲杠螺母座
圖 5.19 液壓缸 圖 5.20 進給電機
圖5.21 軸承 圖 5.22 軸承座
5.2 三維動畫
為了使側銑頭的內部結構以及運動過程能夠更加清晰、直觀的展現(xiàn),在完成建模工作后又應用 SolidWorks軟件為裝配體制作了一個簡單的三維動畫,效果圖如下:
圖5.23 爆炸圖
6.結論
本次畢業(yè)設計主要是按照設計要求,對應用于重型數(shù)控龍門銑床的側銑頭進行結構設計,設計出的側銑頭要能夠在 X向、 Z向兩個方向進行銑削。完成本設計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實現(xiàn)側銑頭在橫向、縱向兩個方向上的切削進給。經(jīng)過綜合考量,把側銑頭分成兩個部分來設計,一是完成 Z向銑削的垂直導軌,二是完成實現(xiàn)橫向銑削的水平滑枕,同時在這兩部分安裝有實現(xiàn)的貼塑滑動式矩形導軌;在伺服進給系統(tǒng)中,使用交流同步伺服電機,通過同步帶連接滾珠絲杠螺母副,從而帶動水平滑軌運動實現(xiàn)X向進給。在主運動系統(tǒng)中,使用交流感應電動機通過同步帶帶動高精密主軸轉動,從而實現(xiàn)主運動。
致謝
本次畢業(yè)設計共歷時三個半月,在此,我要特別感謝我的指導老師—楊鐸老師,在楊老師悉心的指導下,我才能圓滿地完成了此次畢業(yè)設計。從最開始的對題目進行分析,準備開題答辯,到最后的畢業(yè)答辯,在此過程中,都得到了楊鐸老師細致、耐心的指導。尤其在剛開始的階段,由于自己對課題把握不到位,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與錯誤,甚至導致后面的任務不能順利的進行。楊老師得知了我所出現(xiàn)的問題后,耐心細致地給我進行講解,幫助我打開思路,直到我弄懂弄通,使我少走了很多彎路,更好的完成以后的設計工作。
與此同時,楊老師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和謙和的待人態(tài)度都讓我印象深刻,同時更是對我產(chǎn)生了深深的影響,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也將激勵我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腳踏實地、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值此畢業(yè)設計即將結束之際,在此謹向楊鐸老師表示示由衷的感謝、崇高的敬意和真心的祝福。
最后,我要感謝參與我論文評審和答辯的各位老師,他們給了我一個審視幾年來學習成果的機會,讓我能夠明確今后的發(fā)展方向,他們對我的幫忙是一筆無價的財富。我將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加倍努力,不辜負老師們的教誨與期待,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價值回報社會。
參考文獻
[1]葛陽.立臥復合鏜銑頭的結構設計[J].山東工業(yè)技術,2016(01):18-19.
[2]陳秀梅.銑頭式加工中心自動松拉刀實驗裝置的結構設計[J].機床與液壓,2015,43(16):5-6.
[3]李瑾,劉偉玲,曹東鋒,關強.一種組合機床的新型環(huán)保方案設計[J].制造技術與機床,2014(12):63-66.
[4]陳艷,張松,趙濱,王乾俸.高速龍門加工中心擺角銑頭動態(tài)特性分析[J].制造技術與機床,2014(07):68-73.
[5]雷海勝.五面加工中心H/V主軸箱部件設計研究[D].武漢:武漢工業(yè)學院,2012:1-7.
[6]尹慧博.銑頭式五軸聯(lián)動數(shù)控龍門加工中心的設計與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1:1-23.
[7]高桂華.IA5F3200 臥式鏜銑加工中心的關鍵部件結構[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11(11):73-76.
[8]王衛(wèi)朝,李初曄.雙擺角銑頭擺角切削力矩的計算研究[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1(11):155-157.
[9]楊慶東,張瑞乾,劉國慶,鐘建琳.數(shù)控機床數(shù)字化設計體系結構研究與應用[J].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5(03):1-8.
[10]陳云瑞,陳康.利用工具銑床加工滾珠螺母返向孔[J].金屬加工(冷加工),2008(19):28-29.
[11]倪愛禮,徐增豪,余為民,韋連山.一種龍門加工中心的立臥復合鏜銑頭設計[J].機械,2007(11):53-54.
[12]周肇.一種用于小空間的立銑頭[J].機械設計與制造,1996(02):51.
[13]董志強.數(shù)控機床直驅式A/C雙擺角銑頭結構設計研究[D].廣州:廣東工業(yè)大學,2015:1-19.
[14]徐晏軍,陳秀梅,楊慶東,鐘建琳.多軸機床雙擺銑頭力矩電機制動分析[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4(07):38-39+42.
[15]鄭重,王雷,肖宏松.一款萬能銑頭的結構設計分析[J].世界制造技術與裝備市場,2013(06):86-90.
[16]彭志.大型數(shù)控機床主軸銑頭的設計探討[J].金屬加工(冷加工),2012(15):57-58.
[17]霍軍周,蔡春剛,李震,杜長林,冷磊.直驅式雙擺銑頭熱結構耦合分析研究[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11(05):1-4.
[18]趙月娥,文懷興.五軸聯(lián)動高速主軸銑頭的設計與運動仿真[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7(06):77-79+83.
[19]Sung-Lim Ko, Trung-Thanh Pham,Yong-Hyun Kim Springe Herdelberg.Visualization Process for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of End Mills[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010,(3): 62–67.
[20] Jung-Jae Lee,Suk-Hwan Suh.Interference-free tool-pathplanning for flank milling of twisted ruled Surfaces[J]. SpringerLondon,Volume 14,Number 11:23-27.
附錄一 外文譯文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1. An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Mechatronics is the machinery, micro-, control, aircraf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other cross-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depends on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the main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a digital, intelligent, modular, and human nature , miniaturization, integration, with source and green.
1.1 Digital
Microcontroll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number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of the base, such a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NC machine tools and robots, and the rapid rise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for the digit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paved the way for, such as virtual design and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Digital request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software products with high reliability, easy operability, maintainability, self-diagnostic capabilities, and friendly man-machine interface. Digital will facilitate the realization of long-distance operation, diagnosis and repair.
Intelligent 1.2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that require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lligence, it is similar to the logical thinking, reasoning judgement, autonomous decision-making capabilities. For example, in the CNC machine increase interactive features, set up Intelligent I / O interface and intelligent database technology, will us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bring great convenience. With fuzzy control, neural network, gray, wavelet theory, chaos and bifurcation,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has opened up a vast world.
Modular 1.3
As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products and manufacturers wide variet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 standard mechanical interface, dynamic interface, the environment interface modules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products is a complex and promising work. If the development is set to slow down. VVVF integrated motor drive unit with vision, image processing, identification and location of the motor functions, such as integrated control unit. Thus, in product development, design, we can use these standards modular unit quickly develop new products.
1.4 Network
As the popularity of the network, network-based remote control and monitoring of various technical ascendant. The remote control device itself is the integr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fieldbus technology to household appliances and LAN network possible, use a home network to connect various home appliances into a computer as the center of 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s system, so that people in the home can be full enjoyment of the benefits of various high-tech, therefore,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products should be no doubt North Korea networks.
1.5 humanity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the end-use product is targeted, how to give people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intelligent products, emotion and humani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products in addition to improving performance, it also urged the color, shape and so on and environmental coordination, the use of these products, or for a person to enjoy, such as home robot is the highest state of human-machine integration.
1.6 miniaturization
Micro-fin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s a necessity in the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need to improve efficiency. MEMS (Micro Electronic Mechanical Systems, or MEMS) refers to quantities can be produced by the micro-collection agencies, micro-sensors, micro actuators and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 circuit until interface, communication and power is one of the micro-devices or systems . Since 1986 the United State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developed the first medical microprobe, 1988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developed the first micro-motor,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MEMS technology, materials and micro-mechanism much progress has been made, the development of all sorts MEMS devices and systems, such as the various micro-sensors (pressure sensors, micro-accelerometer, micro-tactile sensor), various micro-component (micro-film, micro-beam, microprobes, micro-link, micro-gear, micro-bearings, micro-pump , microcoil and micro-robot, etc.).
1.7 Integration
Integration includes a mutual penetration of various technologies, and integration of various products of different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nd composite, and included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processing, assembly, testing, management, and other processes. In order to achieve more variety, small batch production of automa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the system should have a more extensive flexible. First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levels, allowing the system to function dispersed, and security and coordination with other parts of the operation, and then through software and hardware at various levels will be organically linked to its optimal performance, the most powerful.
1.8 with source of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refers to the product itself with energy, such as solar cells, fuel cells and large-capacity battery. As on many occasions not be able to use electricity, which campaigns for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products, has a unique power source comes with the benefits. Source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Green 1.9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n people's lives brought great changes in the material at the same time has also brought rich resources,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equences. Therefore, people calling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regression, and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oncept of green products such calls have emerged. Green products is low-power, low-wood consumption, clean, comfortable, coordin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products. In its design, manufacture, use and destruction of human beings should be in line wi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ealth requirements,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green products is mainly refers to the use of time is not pollut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t the end of product lif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