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物理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物理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學號_____ 學習目標: 1. 知道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在具體問題中能找出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 知道力是矢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決定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在具體問題中能畫出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3. 知道力的兩種分類方法。 4. 知道重力是由于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而產(chǎn)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5.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勻物體重心的位置。 一、力和力的圖示 (一)力 1.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描述: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用 來描述. 2.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只要一個物體的 變化了,不管是其 改變還是 改變,都說這個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 3.物體的形變:在外界的作用下,物體 發(fā)生的變化. 4.力:物體與物體之間的 作用,是改變物體的 產(chǎn)生 的原因. 5.物體間發(fā)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兩種:①直接接觸②不直接接觸 6.力不但有 ,而且有 ,力具有矢量性。力的大小用測力計(彈簧秤)來測量。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 。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決定了力的作用效果。若其中一個要素發(fā)生變化,則力的作用效果也將變化。 (二)力的圖示 1.力可以用一根 線段來表示。它的 表示力的大小它的 表示力的方向,箭頭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點,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線叫力的作用線。這種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圖示。這是把抽象的力直觀而形象地表示出來的一種方法。 2.畫力的圖示的步驟 ①選定標度:②畫一個方塊或一個點表示受力物體,并確定力的作用點。③從力的作用點開始,沿力的作用方向畫一線段(根據(jù)所選標度和力的大小確定線段的長度),并在線段上加上刻度(垂直于力線段的小短線)。④在表示力的線段的末端畫上箭頭表示力的方向。在箭頭的旁邊標出表示這個力的字母或數(shù)值。 3.注意:①箭尾通常畫在力的作用點上。②若在同一個圖上作出不同的力的圖示,一定要用同一個標度。③力的圖示與力的示意圖不同。力的示意圖是為了分析受力而作,側重于畫準力的方向,帶箭頭的線段上沒有標度,線段的長度只定性表示力的大小。 (三)力的示意圖:與力的圖示相比,只要求在圖中準確畫出力的方向,表達出物體在這個方向受力即可,不要求準確畫出力的大小。 二.重力: 1.重力是由于 而產(chǎn)生的。重力也叫 ,常用符號 表示。 ①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其本質是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 ②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體,不論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不論是否與地面接觸,都受重力作用。重力與運動狀態(tài)和接觸面情況均無關。 2.重力的方向總是 豎直向下即垂直于(當?shù)氐?水平面向下,沿重錘線向下。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不能將“豎直向下”理解為“垂直于支持面向下”、“垂直于地面向下”或“指向地心的方向”。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3.重力的大小由物體的質量和所處的地理位置共同決定 ①在同一地點,重力G與質量m成正比;同一物體,在不同地點所受的重力可能不同(隨地理緯度的增加而增大,隨離地高度的增加而減小),不過這種差異很小,一般在地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圍內(nèi),可認為其重力大小恒定不變。 ②重力大小的計算公式是 .式中m是物體的質量,單位用kg;g是一個與地理位置有關的量,反映地球對物體作用力的強弱。 ③重力的大小在一般情況下小于地球對物體的引力大小(學過“萬有引力”就明白了)。 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六、重心:一個物體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從效果上看,可以認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點,這一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1.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點:重心并不是重力的實際作用點,也不是物體上最重的一點,更不能認為地球只吸引物體的這一點。 2.物體重心的位置跟物體的形狀和物體內(nèi)質量的分布都有關系,跟物體的放置情況和運動狀態(tài)無關。只有形狀規(guī)則、質量均勻分布的物體的重心才在物體的幾何中心。重心的位置可在物體上,也可以在物體外。 3.對于薄板狀物體,可以用懸掛法找出其重心位置,其依據(jù)的原理是二力平衡條件。 三、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例一】關于力的概念,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個受力物體可以對應著一個以上的施力物體。 B.一個力必定聯(lián)系著兩個物體,其中任一個物體既是受力物體又是施力物體。 C.用手壓彈簧,手先給彈簧一個作用,彈簧壓縮后再反過來對手作用。 D.直接接觸的物體間一定有力的相互作用。 【例二】試說出右圖所示的力F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例三】在下圖中作出A受到一個與水平面成30角的斜向右上方500N的拉力的圖示。 A 【例四】如圖:已知小球、物塊的質量均為m,懸繩對小球的拉力________N。物塊對地面的壓力(兩者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是___________N。如果說懸繩的拉力等于重力,物塊對地面的壓力等于重力,這種說法對嗎? 【例五】物體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物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力 ( ) A、就是物體的重力 B、大小等于物體的重力 C、這壓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產(chǎn)生的 D、這壓力是豎直向下的。 【例六】物體靜止在斜面上,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如圖所示,這個表示對嗎? 【例七】如圖所示為一空心圓球,內(nèi)部裝滿水,若在其底部一小孔,水從中不斷流出,則在此過程中,球和其中水整體的重心如何變化? <<世紀金榜>>P42.第11題 課堂訓練: 1.用圖示法畫出力,并指出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兩人合提一桶水,各用80N的拉力,兩力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均為45。 2.關于物體的重心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因物體的重心是重力的作用點,所以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 B.任何有規(guī)則形狀的物體,其重心必在其幾何中心。 C.物體的形狀改變時,它的重心位置很可能也隨著改變。 D.物體的重心可能在物體上,也可能在物體外。 3.力是__________的作用,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_________對它施加這種作用,力是不能離開_____________而獨立存在的。 課后作業(yè):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某施力物體同時也一定是受力物體。 B、沒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照樣可以獨立存在。 C、找不到施力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 D、有的物體自己就有力,這個力不是另外的物體施加的。 2.下述關于力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決定。 B、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不論作用點在什么位置產(chǎn)生的效果均相同。 C、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時出現(xiàn)形變和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 D、力的作用效果一定會使物體運動。 3.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觸的物體間才有力的作用。 C、由相距一定距離的磁鐵間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 D、甲用力把乙推倒,說明只是甲對乙有力的作用,乙對甲沒有力的作用。 4.關于重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重力是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chǎn)生的。 B.物體在地球表面附近無論是靜止,還是向上或向下運動,它都受到重力。 C.重力就是靜止的物體對豎直懸繩的拉力 。 D.物體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沒有施力物體。 5.下列關于重力的方向的說法,正確的是( )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B.重力的方向總是指向地心。 C.重力的方向總是和支持物體的支持面垂直。 D.由于地球是一個大球體,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無法確定的。 6.關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的重力跟質量成正比。 B.g=9.8N/kg表示重力是9.8N的物體的質量是1kg。 C.放在斜面上的物體比在平面上受的重力小。D.在地面附近,物體靜止時與運動時,其重力大小是不變的。 7.一條放在地面上的長為L的柔軟勻質粗繩,向上提其一端剛好拉直時,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__________;長為L的均勻直鋼管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現(xiàn)抬起其一端使其與水平地面成30角時,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___________。 8.如圖所示,畫出均勻矩形木塊在不同情況下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9.畫出下面物體所受重力的圖示 (1)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重為3.O106 N的木箱。 (2)質量為8kg的小球在空中自由下落時(不計空氣阻力)所受力的圖示(g取10N/kg)。-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 2020 年高 物理 3.1 重力 基本 相互作用 教案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338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