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生理學-第六章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動物生理學-第六章課件(4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書式設定,書式設定,第 2,第 3,第 4,第 5,*,能量代謝與體溫調節(jié),6.1,能量代謝,機體需要原料來構固和更新自身,更需要能量來驅動各項生命活動。機體正是通過糖、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yǎng)物質在體內分解與合成代謝獲得能量和“建筑材料。,機體能量的提供來源是食物(營養(yǎng)物質)。,機體活動所需要的能量(熱能、機械能、電能等)需要通過不斷的物質交換、代謝獲得,因此,體內物質分解與合成必然伴有能量的轉移。,能量代謝:生物體在物質代謝過程中伴隨的能量釋放、轉移和利用。,1.能量來源:食物(糖、脂肪和蛋白質),糖:主要的供能物質,脂肪:貯存和供給能量,蛋白質:細胞自我更新材料,也可供能,6.1.1,能量代
2、謝的概念及能量轉化,能量轉化和利用的關鍵物質:,ATP,2.,能量去路:,50%,轉為熱能,6.1.2,能量代謝的測定原理和方法,根據能量守恒定律,機體分解營養(yǎng)物質所釋放的總能量即,能量輸入=能量輸出+能量貯存;或,能量輸入=輸出的熱能+肌肉對外作的功+能量貯存,如果能量輸入輸出,那么有能量貯存,表現(xiàn)為體重增加。,如果無能量輸入(禁食/安靜時)和能量輸出(對外作功),那么,0=輸出的熱能+能量貯存,輸出的熱能=-能量貯存,實踐證明,機體在不對外做功的前提下,單位時間內向外散發(fā)的熱量即能代表機體的能量代謝水平。,1測熱方法,直接測熱法:用熱量計直接測量機體在一定時間內釋放的熱量。此法常用于鳥類和
3、高代謝率的小動物的能量代謝測定。,間接測熱法:在化學反響中,反響底物的量與反響產物的量之間呈定比關系。如:,C6H12O6+6O2 6CO2+6H2O+H 定比關系,因此,測定一定時間內機體耗O2量、CO2產量/和尿氮排泄量,根據所消耗代謝物質的成分和數量,計算總產熱量。,直接測定法,間接測定法,1.食物的熱價:1g 營養(yǎng)物質在體內氧化分解/體外燃燒時所釋放的熱量。單位:kcal/g1kcal=4.187kJ,分,物理卡價:食物在體外燃燒時釋放的能量。,生物卡價:食物在體內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糖的物理卡價和生物卡價:17.2kJ/g4.1kcal/g,脂肪的物理卡價和生物卡價:38.9kJ/
4、g9.5kcal/g,蛋白質物理卡價:23.5kJ/g5.6kcal/g,生物卡價:17.2kJ/g4.3kcal/g局部以尿素排出,2與間接測熱法有關的幾個概念,2.氧熱價:某種營養(yǎng)物質氧化時,消耗1 L O2 所產生的熱量。,3.呼吸商:指一定時間內機體的CO2產生量與耗O2量的比值。,呼吸商RQ=(CO2O2)體積比,2與間接測熱法有關的幾個概念,由于糖、脂肪、蛋白質氧化時產生的CO2和耗O2量不同,其呼吸商也不同(如表)。,如果從總的CO2產生量和耗O2量中減去相應蛋白質產生CO2量和耗O2量,其呼吸商為非蛋白氮呼吸商糖和脂肪。,3間接測熱法的能量代謝計算方法1,第一步:測定機體一定時
5、間內吸入氣和呼出氣中CO2和O2量,求出單位時間內耗O2量和CO2產生量。,第二步:測定一定時間內尿氮排出量,根據尿氮計算蛋白質氧化量1g尿氮=氧化分解6.25g蛋白質,根據其生物卡價查表計算其產熱量、耗O2量和CO2產生量。,3間接測熱法的能量代謝計算方法1,第三步:,計算,非蛋白呼吸商,:從總耗,O,2,量和,CO,2,產生量中減去蛋白質的耗,O,2,量和,CO,2,產生量。,計算,非蛋白產熱量,:從,RQ,和氧熱價表中查找相應的非蛋白氧熱價,用該段時間內糖和脂肪的,耗,O,2,量,相應氧熱價,來計算。,第四步:,計算出總產熱量,總產熱量,=,蛋白質產熱量非蛋白產熱量,間接測熱法的能量代謝
6、計算方法1,1.測定受試者一定時間內耗O2量和CO2產生量,及尿氮排出量:,假設24h的耗O2量為400l,CO2產生量為340l,尿氮排出量為12g.,2.蛋白質代謝:,蛋白質分解量=12g6.25=75g,產熱量=17.2kJ/g75g=1290kJ,耗O2量=0.94L/g75g=70.5L,CO2產生量=0.75L/g75g=56.25L,間接測熱法的能量代謝計算方法1,3.,非蛋白代謝:,耗氧量,=400L,70.5L=329.5L,CO,2,產生量,=340,56.25L=283.75L,非蛋白呼吸商,=283.75L329.5L=0.86,查表,非蛋白呼吸商,0.86,的氧熱價為
7、,20.3426kJ/L,非蛋白代謝產熱量,=20.3426kJ/L329.5L=6702.87kJ,4.24h,的產熱量:,24h,產熱量,=1290kJ+6702.87kJ=7992.87kJ,間接測熱法的能量代謝計算方法2,通常將蛋白質的消耗量忽略不計,只測單位時間內的耗,O,2,量和,CO,2,產生量,計算非蛋白呼吸商。,第一步:,分析吸入氣和呼出氣中,CO,2,和,O,2,量,測出單位時間內耗,O,2,量和,CO,2,產生量,求出,RQ,值。,第二步:,從,RQ,和氧熱價表中查找出相應的氧熱價。,一定時間內的產熱量氧熱價,相應耗氧量,舉例:,一匹蒙古馬在,6,小時內產生,CO,2,量
8、為,208.487L,,消耗,O,2,量為,291.875L,,求出,6,小時的產熱量。,RQ,CO,2,/O,2,0.71,查表,RQ,為,0.71,時的氧熱價為,19.60kJ/L,氧,6h,產熱量氧熱價,耗氧量,19.60kJ291.875L 5720.75kJ,6.1.3,影響能量代謝的主要因素,6.1.4,運動和代謝率,1)根底代謝率(BMR):指機體在根底條件下的能量代謝率,根底條件包括:清醒而安靜、平臥、空腹、室溫20-25,單位:kJ/m2h,2代謝率與體重的關系表,6.1.5,運動和代謝率,2代謝率與體重的關系圖,6.1.4,運動和代謝率,靜止能量代謝,運動與代謝的關系,不同
9、種動物由于特殊形體和生理適應,有最適的能量消耗和代謝率。,陸生動物:行走、奔跑時的代謝率與體重呈線性關系。,鳥 類:最適飛行速度時耗氧量最低。,水生動物:流線形體使能量降至最低。,6.2,動物的體溫及體溫調節(jié),6.2.1,概念,變溫動物:,恒溫動物:,異溫動物:,冬眠型動物,在非冬眠季節(jié)中,其體溫是恒定的,而在冬眠季節(jié)體溫是可變的,故特稱為異溫動物,行為性體溫調節(jié),生理性體溫調節(jié),6.2.1,概念,體溫,體表溫度,體核溫度,6.2.2,體內熱的平衡,1產熱過程,主要產熱器官:,安靜時內臟(肝臟)、脂肪(包括褐色脂肪),運動時骨骼肌,產熱的調節(jié)反響:,非戰(zhàn)栗產熱代謝產熱,戰(zhàn)栗(寒顫)產熱骨骼肌不
10、隨意收縮,產熱效率最高,產熱活動的調節(jié):,體液調節(jié):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神經調節(jié):交感神經興奮,散熱部位,皮膚、呼吸道、尿、糞便,1.,輻射散熱:,以熱射線向較冷物體散熱的形式,占,60%,。散熱量取決于皮溫與外界溫度差及有效輻散面積。,2.,傳導散熱:,熱量直接傳給與之接觸的較冷物體的形式,散熱量取決于皮膚與導熱體的接觸面積、皮溫與接觸物的溫差及導熱性。,3.,對流散熱:,通過氣體或液體流動交換熱量,受風速影響,4.,蒸發(fā)散熱:,環(huán)境溫度高于皮溫的唯一散熱方式,分,:,不感蒸發(fā):體液在未形成水滴之前就被蒸發(fā)掉;,可感蒸發(fā):通過汗腺主動分泌,形成明顯汗滴而蒸發(fā)。,汗液成分:水占
11、,99%,、,NaCl,、,KCl,、尿素等,為低滲液。,1g,水蒸發(fā)可帶走,2.43kJ,的熱量,散熱效率很高。發(fā)汗速度受環(huán)境溫度和濕度影響。,2散熱的途徑與方式,動物體內熱平衡過程概括以下圖,1.發(fā)汗的調節(jié):發(fā)汗是機體有效的散熱機制。屬反射性活動,受交感膽堿能神經支配,Ach促進發(fā)汗,中樞在下丘腦。,四肢末端及額頭的汗腺受腎上腺素能神經支配,溫熱刺激和精神緊張可引起發(fā)汗溫熱發(fā)汗、精神發(fā)汗。,機體通過交感神經系統(tǒng)控制皮膚血管口徑、增減皮膚血流量,來改變皮膚溫度,從而控制體熱的發(fā)散。,環(huán)境溫度通過皮膚溫度感受器 視前區(qū)-下丘腦前部熱敏神經元興發(fā)奮汗中樞 通過交感膽堿能神經 汗腺分泌汗液。,3散
12、熱的調節(jié)反響,2.,皮膚血液循環(huán)的特點及調節(jié):,散熱量的多少取決于皮膚與環(huán)境之間的溫度差,而皮膚的溫度又取決于皮膚的血流量。,特點:,分布到皮膚的動脈穿透,隔熱層,在乳頭下層形成動脈網。,皮下的毛細血管網迂曲延續(xù)形成豐富的靜脈叢。,皮下有豐富的,A-V,吻合支。,調節(jié):,機體可通過交感神經系統(tǒng)控制皮膚血管口徑以改變皮膚血流量,(,皮膚血管的功能狀態(tài),),使散熱符合當時條件下的體熱平衡要求,.,1.寒冷時交感神經緊張皮膚血管收縮A-V吻合支關閉皮膚血流量散熱量熱量保存,2.炎熱時交感神經緊張皮膚小血管舒張 A-V吻合支開放皮膚血流量散熱量;此時汗腺活動增強,促進散熱。,3.環(huán)境適中時通過調節(jié)皮膚
13、血管口徑調節(jié)皮膚血流量控制皮溫增減散熱量到達體熱“收支平衡。既不發(fā)汗,不寒戰(zhàn),以減少能量消耗是機體最節(jié)能的調節(jié)方式。,皮膚散熱的調節(jié)反響,皮膚溫度在體溫調節(jié)中的作用,6.2.3,體溫調節(jié),1溫度感受器,根據在腦組織溫度升高,/,降低時放電頻率增加分為:,熱敏神經元:在視前區(qū),-,下丘腦前部為主,冷敏神經元:在腦干網狀結構、下丘腦為主,體溫調節(jié)中樞,體溫調節(jié)根本中樞位于下丘腦視前區(qū)-下丘腦前部,加溫視前區(qū)-下丘腦前部熱敏神經元興奮促進散熱、抑制產熱,冷卻視前區(qū)-下丘腦前部冷敏神經元興奮產熱增強、散熱抑制,體溫恒定的,調定點,學說,恒溫動物下丘腦中存在調定點機制,冷敏和熱敏神經元的活動隨溫度改變而呈“鐘形反響曲線。,兩鐘形曲線相交,相交點所在的溫度值37就是體溫穩(wěn)定的調定點。,當中樞溫度 37 時熱敏神經元活動冷敏神經元活動散熱過程,產熱過程,當中樞溫度37時出現(xiàn)相反的變化。,體溫恒定的調定點學說:,體溫恒定的調定點學說:,散熱與產熱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