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 古詩文賞析 丈夫不作兒女別""高適《別韋參軍》賞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初中語文 古詩文賞析 丈夫不作兒女別""高適《別韋參軍》賞析(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丈夫不作兒女別——高適《別韋參軍》賞析
別韋參軍
高適
二十解書劍,西游長安城。
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
國風(fēng)沖融邁三五,朝廷禮樂彌寰宇。
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歸來洛陽無負(fù)郭,東過梁宋非吾土。
兔苑為農(nóng)歲不登,雁池垂釣心長苦。
世人遇我同眾人,唯君于我最相親。
且喜百年見交態(tài),未嘗一日辭家貧。
彈棋擊筑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
歡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悵驚心神。
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
2、【注釋】
【解書劍】會讀書擊劍
【屈指】計算時日
【負(fù)郭】近城的田,最為肥美
【歲不登】收成不好
【彈棋】古兩人對局棋,二十四子,紅黑各半
【筑】狀如箏的樂器,十三弦,以竹擊
【作品背景】
在盛唐時期,豪邁浪漫的詩人除了李白之外,還有高適。他雖沒有李白那樣縱橫絕世的才氣,卻有非凡的政治能力。二人性格十分相近,目空一切,壯志干云,曾結(jié)伴在梁宋一帶漫游。高適早年曾到長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薊門、漫游燕趙,去邊塞尋求報國機(jī)會,但也沒有結(jié)果。而后,他在梁宋一帶過了十幾年"混跡漁樵"的貧困流浪生
3、活。這一時期,他寫了許多優(yōu)秀的好詩。大概是"文章憎命達(dá)"之故,等到安史亂后他官位漸高,好詩也逐漸少了?!秳e韋參軍》就是寫于雖貧困卻豪邁的梁宋時期,和《別董大》一樣,都是送別詩中少見的意氣風(fēng)發(fā)之作。
二十解書劍,西游長安城,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這開首五言四句,是詩人自道早年經(jīng)歷。迎面撲來的是盛唐特有的昂揚的氣息,在那個狂人輩出的時代,士子們懷著自信和理想,去長安尋求寬闊的人生之路,希冀著成就一番偉業(yè)。高適便是在弱冠之年來到天子腳下,憑著"解書劍"的文才武略,他是那樣自信,以為公卿之位屈指可取,他眉眼炯炯地抬頭看那皇宮巍峨的大門,想象著自己立刻就能頭戴花翎地進(jìn)進(jìn)出出。真是年輕人的
4、自信和天真啊,仿佛世界就是他的,雙掌一合就能握在手中。建功立業(yè)的渴望,在他胸中像海水一樣涌動、翻滾,是那樣急不可待,他要追趕易逝的歲月。在那篇有名的《塞下曲》中他說道:"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大笑向文士,一經(jīng)何足窮。古人味此道,往往成老翁。"所以他不甘心做一個皓首窮經(jīng)的酸朽書生,他要趁著風(fēng)華正茂,來長安干謁圣主,博取功名!
國風(fēng)沖融邁三五,朝廷禮樂彌寰宇。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墒乾F(xiàn)實不動聲色地嘲笑著年少輕狂的書生,是啊,在這個太平盛世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朝廷的禮樂制度遍澤四海;文治武功,風(fēng)教的鼎盛,恐怕連三皇五帝的時代也不能及。可是這樣"偉
5、大"的朝世,豐功偉績都是屬于天子近臣的,一介布衣,沒有資格去干謁圣明的君主。似褒實貶的四句話,將詩人心中的不平一吐而盡。
歸來洛陽無負(fù)郭,東過梁宋非吾土。兔苑為農(nóng)歲不登,雁池垂釣心長苦。受了挫敗的詩人回到家鄉(xiāng),但家中卻沒有良田沃土,何以生活呢?他只好東去梁宋,在商丘謀生。漢代的梁孝王曾在商丘一帶筑起兔苑,開鑿雁池。詩人在曾經(jīng)的歌舞游冶之所種田捕魚,艱難地尋求生計,為收獲不豐而心酸發(fā)愁。這四句中連用幾個典故,牢騷之情纏繞其中,令人頗感無奈心酸。詩人的家鄉(xiāng)在河北景縣,而非洛陽。之所以說"歸來洛陽",是因《史記·蘇秦列傳》中有一段說:"且使我有雒(洛)陽負(fù)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
6、"蘇秦當(dāng)年引錐刺股、發(fā)奮讀書以求功名顯達(dá)的事跡,在詩人心中定有強(qiáng)烈的共鳴。當(dāng)年的策士雖早年落魄,最終卻能縱橫六國、榮歸故里,這對失敗之際的詩人也是莫大的鼓勵。雁池垂釣,又用了姜太公垂釣渭水以待賢君的典故,來激勵自己暫且忍耐,雖然也會"心長苦",但或許有一天,會遇到像周文王那樣知人善任的明主,披砂簡金地尋到自己,去為他施展平生的才華。
世人遇我同眾人,唯君于我最相親。在埋沒于鄉(xiāng)間山野的日子里,人人都認(rèn)為我是一個普通的人,沒有什么出眾之處。唯有你,懂得我,欣賞我,和我交往,最是相親。這兩句是全詩中最感人的語言,像孩子一樣說出心中的感激,患難之交見真情,貧困落拓之際的友誼,好比漆黑長夜
7、中的一盞燭火,給人溫暖、力量和希望。
且喜百年有交態(tài),未嘗一日辭家貧。彈棋擊筑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韋參軍是怎樣給詩人以篤厚的真情呢?他雖然是一個普通的下層小官,官俸微薄,但是在高適需要接濟(jì)的時候,卻從來沒有一次因為家貧而拒絕過,這種交情,相識百年的人也不過如此啊,詩人深深的感激著這樣的福氣。高適是一個性情豪放之人,喜好交結(jié),他的《邯鄲少年行》、《古大梁行》等詩里都充滿著豪士俠客的肝膽意氣,李白、杜甫也曾與他一起"彈棋擊筑"、"縱酒高歌",慷慨懷古。在與韋參軍交往的時候,他們?nèi)臻g騎馬游獵,彈棋擊筑,常常興盡而歸。在春天的楊柳林里他們縱情地喝酒、高歌,懷才不遇的悲慨在酒與歌里淡了
8、、散了,詩人享受著友誼帶來的快慰。
歡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悵驚心神。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墒菤g樂總是乍現(xiàn),隨即凋逝。離別的消息傳來,令詩人心神俱驚,旋即被包圍在一團(tuán)惆悵里。但他天生積極豪邁的性格使他不會耽于惆悵,還去安慰友人:大丈夫豈能學(xué)那小兒女凄凄作別,在分別的路口涕淚連連?就像他在《別董大》中發(fā)出的壯語:"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大丈夫自當(dāng)橫行天下、四海為家,面對離別也一樣豪情不改。
這首送別詩宛如一次面對摯友的長篇獨白,字字情真意切,句句肝膽相照。詩風(fēng)是他一貫的筆勢豪健、雄渾奔放,用杜甫的話來說,仿佛"驊騮開道路,鷹隼出風(fēng)塵".真是一首令
9、人聞之欲拔劍起舞的好詩!
【賞析】
高適二十歲入京,是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13),正是開元盛世,這一時期的特點是:表面上社會安定,經(jīng)濟(jì)繁榮,實際上皇帝已開始倦于政事,統(tǒng)治集團(tuán)日見腐化,詩人憑"書劍"本領(lǐng)入仕已不可能,不得不離京自謀出路,客游梁宋。開元二十三年,宋州刺史張九皋薦舉詩人就試于"有道科",這詩便是詩人離梁宋而就試于京師時寫的。韋參軍是宋州刺史下屬官員,與詩人交往很深。
詩的前八句,寫詩人闖蕩京師、客游梁宋、落拓失意的真實經(jīng)歷。那時他年紀(jì)輕輕,自負(fù)文才武略,以為取得卿相是指日可待的事。三言兩語,寫出了詩人聰明、天真、自負(fù)的性格特征。但現(xiàn)實遭遇又
10、是怎樣呢?他理想中的君主,沉醉在"太平盛世"的安樂窩里。"國風(fēng)沖融邁三五,朝廷禮樂彌寰宇",說國家風(fēng)教鼎盛,超過了三皇五帝,朝廷禮樂遍及四海之內(nèi)。這兩句,貌似頌揚,實含諷意;下兩句"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就是似褒實貶的注腳。干謁"明主"不成,只好離開京師。但到什么地方去呢?回家吧,"歸來洛陽無負(fù)郭",家中根本沒有多少產(chǎn)業(yè)。故詩人不得不帶全家到河南商丘一帶謀生,"兔苑為農(nóng)歲不登,雁池垂釣心長苦".漢代梁孝王曾在商丘一帶筑兔苑,開雁池,作為歌舞游冶之所,詩中借古跡代地名,是說自己在這里種田捕魚,生計艱難。不說"捕魚"而說"垂釣",暗用姜太公"渭水垂釣"故事,說明自己苦悶地等待著朝廷的任
11、用。
后十句是寫與韋參軍的離別,生動地描寫了他們之間的深摯友誼和難舍之情。"世人遇我同眾人,唯君于我最相親",這兩句,看似尋常,其中暗含了作者的辛酸遭遇和對韋參軍的感激之情。"且喜百年見交態(tài),未嘗一日辭家貧",說他們的友誼經(jīng)過長期考驗,韋參軍經(jīng)常接濟(jì)自己,從未以"家貧"為辭借口推卻過。"彈棋擊筑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白日晚"見其日夕相處;"楊柳春"見其既游且歌。這樣的友情,怎么能舍得分開呢?"歡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悵驚心神。""驚心神"三字,寫出了與朋友相別時的痛楚之狀。但為事業(yè)、前程計,又不得不別,因而勸慰朋友:"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
這首詩寫得肝膽刻露,字字情真。一般寫詩要求語忌直出,脈忌外露。但這絕不是否定率直的抒情。"忌直"是為了"深化"感情,率直是為了將實情寫得更"真",二者似迥異而實相通。高適此作直吐深情,寫苦不見頹靡之態(tài),惜別仍發(fā)豪放之情,快人快語,肝膽相照,表現(xiàn)出主人公鮮明的個性特征,因而能以情動人,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此詩基本上采取了長篇獨白的方式,"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岳英靈集》)。詩中又多用偶句和對比,講究音韻,讀來音情頓挫,雄渾奔放,具有流美婉轉(zhuǎn)的韻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