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第16課昌盛的秦漢文化(一)》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歷史《第16課昌盛的秦漢文化(一)》教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七年級歷史《第16課昌盛的秦漢文化(一)》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秦漢時期的科學技術和醫(yī)學成就,包括造紙術的發(fā)明和改進、《九章算術》和地動儀、張仲景、華佗。
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歷史校本教材、觀察漢代造紙圖,了解造紙的工序。引導學生依據(jù)地動儀示意圖,分析其原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秦漢時期的科技,對學生進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學生認識到當時我國科技在世界的領先地位和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造紙術的發(fā)明和改進、地動儀。
【教學難點】地動儀涉及到物理學原理,對于利用物體的慣性來
2、拾取地震波進行遠距離測量的原理,學生難以理解。
【教學方法】
教師通過多媒體手段,展示《漢代造紙示意圖》,使學生形成直觀印象,并通過對比等方法,引導學生分析蔡倫改進造紙術的優(yōu)點。利用多媒體手段,制作動態(tài)的地動儀震動示意圖。引導學生分析地動儀有什么價值。
探索實踐:由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舊布(舊綢子)和一塊木板(或竹板),用毛筆在上面每人寫一句唐詩,然后再用紙寫同一句唐詩,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內容,掌握秦漢時期文化昌盛的背景。調動學生收集民華佗、張仲景有關的故事。指導學生設計表格,歸納知識或出一期簡報,在班級交流、展示。培養(yǎng)歸納概括的能力,增強民
3、族自豪感。
【教學平臺】多媒體、課件制作。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一天,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和數(shù)學家陳九章同機去參加一次學術性會議。途中,錢老為了活躍氣氛,提出和陳老對對子,要求以各自的名字為題。
錢老出的上聯(lián)是:韓趙魏三強。
陳老想了一會,對出下聯(lián):勾股弦九章。
同學們,你們知道對聯(lián)中的“九章”指的什么?這就是我們將要學習的內容。
教師出示:第16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二、合作探究
教師出示:《東方朔上奏圖》
教師:這幅圖描繪的是西漢文學家東方朔向漢武帝上奏本的情景。這個奏本用了三千竹簡,需要兩個人才能抬動。
同學們,你看到這一情景,有什么認識?
學
4、生:漢武帝時,奏本是寫在竹簡上的。
學生:用竹簡寫奏本太費事。
學生:竹簡太笨重,攜帶不方便。
學生:成本太高。沒有節(jié)約觀念。
學生:讀起來吃力。
教師:為什么不用帛等制品,這樣更輕便?
學生:帛的價錢太昂貴,不能大量推廣使用。
教師:為什么不用紙?
學生:當時我國還沒有普及紙。
教師出示:《甘肅天水出土的紙》圖。
教師:這張紙又薄又軟,紙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繪的山、川、路等。據(jù)考證,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
請問,它出現(xiàn)在什么朝代?
學生:西漢早期。
教師:同學們想不想知道漢代的紙是怎樣做的?
學生:想。
教師:多媒體演示漢代造紙工序。
(學生觀摩)
5、教師:我國紙張的普及在什么時候?為什么?
學生: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發(fā)明了“蔡侯紙”。這種紙是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wǎng)為原料,制作簡單方便,造出的紙又耐用,所以很快普及。
教師:據(jù)我所知,先于蔡倫3000年,生活在尼羅河畔的古埃及人,就地取材,用當?shù)刎S茂的紙莎草造出紙莎草紙,成為宮廷專用紙,俗稱“法老紙”。為什么這種紙沒有普及呢?
教師:演示紙莎草紙的制作工序。
學生:老師說的這種紙莎草紙產于尼羅河三角洲,它是利用該地獨有的植物作原料,制作工藝復雜,所以這種紙很難普及,當時作為宮廷專用紙。
教師:關于書寫材料的發(fā)展變化,請同學們閱讀你手中的歷史校本材料《原來如此》——鏈接標題:紙
6、的發(fā)明和蔡倫改進造紙術
閱讀材料:從甲骨片到紙張
──紙和造紙術的發(fā)明(材料內容附后)
并解決材料后面所提出的問題。
學生:閱讀材料,并且同桌相互交流 ,解決問題。
教師:在師生解決材料中的問題后,提出:中國造紙術的發(fā)明、改進和傳播,對世界產生了什么影響?
學生:中國的造紙術由阿拉伯人傳到西方,促進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傳播,也說明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在當時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
教師:除了造紙術外,兩漢時期,還有哪些突出成就?
學生:東漢數(shù)學專著《九章算術》。
學生:還有張衡發(fā)明的地動儀。這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測定地震的儀器。
教師:下面讓我們看看地動儀是如何測定地震的?
教師:利
7、用多媒體演示地動儀震動示意圖。(學生觀摩)
教師:地動儀之所以能夠預測地震,是因為它利用了物體的慣性來拾取地震波進行遠距離測量的原理。如果不夠清楚,下課后,同學們可以再請教物理老師。
教師:在醫(yī)學方面,我們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學生:東漢華佗制成的“麻沸散”,這是世界醫(yī)學史上的創(chuàng)舉。他還編制了醫(yī)療體操“五禽戲”。
學生:東漢的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后世稱他為醫(yī)圣。
三、實踐創(chuàng)新
【跟我學】
教師:《三國志·華佗傳》記載:“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
8、輕便而欲食?!薄扒轂轼B獸之總稱”由此得名的“五禽戲”。
五禽戲是一套運功保健療法,通過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和神態(tài),達強身防病的目的。五禽戲能使人動作靈敏、協(xié)調平衡,改善關節(jié)功能及身體素質,不僅有利于疾病的防治,而且對人體的康復有較好的醫(yī)療保健作用。大家愿不愿意跟我學?
學生:愿意。
教師出示:五禽戲的相關圖片。
教師:演示“五禽戲”體操,學生跟著學。
【史海揭謎】
教師:史書記載,華佗讀了《傷寒雜病論》后高興地說:“這真是救人的書??!可208年,華佗還是被曹操殺害了。想一想,華佗說過這句話沒有,為什么?
學生:華佗沒有說過這句話。因為,張仲景在205年才開始寫
9、《傷寒雜病論》,而且,寫此書用了較長時間,而華佗208年就被曹操殺害了。
學生:加之當時紙張使用并不普遍,更沒有印刷術,所以,華佗有生之年不可能看到此書。
【鑒寶】
教師:兩位同學非常聰明,不僅能夠學以致用,而且?guī)椭蠹医忾_了歷史之謎。老師這里有兩幅收藏的繪畫作品,也想同學們辨辨真?zhèn)?。大家有沒有興趣?
學生:有。
教師:多媒體出示兩幅《孔子圣跡圖》。
教師:各小組先討論一下,然后選一名代表發(fā)言。
學生:活動。
教師:請各組代表發(fā)言,首先第一組。
學生(第一組代表):我們認為第一幅是假的??鬃雍退牡茏幼x的書不對,因為那時還沒有紙。
學生(第二組代表):我們贊成第一組的觀點。
10、孔子也不應該坐在椅子上,這種家具是明代的,不是孔子時代的。
學生(第三組代表):我們認為第二幅也是假的??鬃拥陌l(fā)髻不對。
學生(第四組代表):我們贊同他們的觀點。要補充的是,第二幅圖中的樹是南方的,而孔子是北方魯國人,所以是假的。
教師:同學們,由于你們充分準備,細致觀察,具備豐富知識,合情合理地分析,你們鑒定的結論正確。這兩幅《孔子圣跡圖》都是假的。
【小結內容】教師出示:
人物
成就
影響
科技
數(shù)學
天文
醫(yī)學
【臨摹作品】
要求: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舊布(舊綢子)和一塊木板(或竹板),用毛筆在上面每人寫一句唐詩,然后再用紙寫同一句唐詩。
【交流感受】學生活動。
【課后反思】這節(jié)課從開始到結束,走進歷史,感知現(xiàn)實,加上歷史校本教材后,認真閱讀,傾聽交流,互動合作,認知構建,張揚個性,緊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生或探究,或辯論,或鑒別,或臨摹,幾乎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fā)展,整個課堂做到了喻理寓論于史,孕德激情于史,奮進萌志于史,從而賦予了歷史教學全新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