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全集.doc
《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全集.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案全集.doc(5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節(jié) 走進物理世界大門 ? 一、教學目標要求 1.知道基礎物理由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學等。 初步了解物質世界有宏觀、微觀、宇觀三個層次。 2.經歷閱讀、思考、討論,并動手做一系列簡易的實驗過程,初步體會學習物理與其他學科的不同方法。 3. 對物質世界產生神秘感,對物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認識 “沒有物理學就沒有現(xiàn)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點與難點 本節(jié)重點是讓學生了解物理學的三大社會功能。難點是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學在素質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學過程 1.情景創(chuàng)設 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 2.討論交流與實驗設計 教師再圍繞什么是物理學,物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這些問題,廣泛應用生活中的器材開展實驗: (1)要求每個學生用紙片和橡皮做落體運動實驗。 (2)學生用雙手摩擦,或用手來回與鉛筆摩擦,感受機械能變成熱能的過程。 (3)摩擦帶電實驗。 (4)利用教室中的電器,演示電的現(xiàn)象等。 通過上述身邊實驗,引出物理學中力、熱、聲、光、電的不同內容。并為引出物理學廣泛研究領域作準備。 3.介紹宇觀世界、微觀世界及其基本觀測方法。 結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圖1-1-1、圖1-1-2、圖1-1-3及圖1-1-4進行介紹,主要著眼于說明物理學的研究范圍: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學。說明:宇觀世界的觀測需要望遠鏡與探測器,而微觀世界的觀測與研究使用各種顯微鏡、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師也可以針對哈勃太空望遠鏡、“勇氣號”火星探測器等一些較為新奇的內容略作展開。 4.用圖片、資料、多媒體,聯(lián)系學生身邊的事實以及家居生活的現(xiàn)代化設備,讓學生談談對“物理學是改變世界的科學”這一論斷的初步認識。 5.介紹一些科學家的事跡 6.作業(yè): 1.回家與爸爸媽媽一起看物理書,討論什么是物理學?討論發(fā)生在家里的物理現(xiàn)象和物理學對社會進步的主要作用。 2.寫一篇對物理學的初步認識的小論文。 3.做一些小實驗 ①?????? 靜電小實驗 ②?????? 三原色陀螺 第二節(jié) 觀察物質世界的運動 ? ?一、教學目標 1.?????? 認識運動的普遍性,物質世界是一個運動的世界。? 了解物質世界幾種常見的運動形式,對每種運動形式能舉出一些典型例子,初步知道它們和我們的生產、生活的關系。 2.??? 通過回憶、聯(lián)想生活中大量運動,觀察圖片、演示實驗、多媒體或動手做一些簡單實驗,經歷認識不同形式物質運動的過程,知道觀察研究不同物體運動要用不同的方法。 3.??????? 通過對物質世界運動的觀察,知道物質世界的運動多樣性,復雜性,形成關注物質世界運動及其變化的意識。了解各種運動形式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科學技術緊密聯(lián)系。初步認識物理學的進步與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關系。 ?二、教學過程 1.導入: (談話)通過本節(jié)學習,應使每一個同學認識到物質世界的運動形形色色,但是并不是每個物體的運動大家都能認識到,需要通過觀察,有的是肉眼可以直接看到,但更多的是需要借助儀器(望遠鏡或顯微鏡)進行觀察,有的需要通過間接觀察和思考,才能知道它們的運動。這也是為什么本節(jié)的節(jié)名為“觀察物質世界的運動”的考慮,希望能引起學生對周圍世界各種運動的觀察和研究的興趣。 1.認識物質世界運動及運動的普遍性,滲透著運動的相對性。 ①讓學生體會判斷物體靜止和運動不能憑感覺,需要有科學方法;判斷有些物質的運動如電磁波,熱運動,雖然人眼不能直接看到,但可以由電磁運動、分子熱運動產生的效應間接地觀察。 ②物質的運動的絕對性、與靜止的相對性(舉例說明) 2.逐個認識基本運動形式。 ①教師拿出香水,問: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不知道)教師再打開香水蓋噴,(學生回答:香水)你怎么知道的?(聞到了香氣)香水在我手中,你們怎么會聞到?這說明了什么?香水分子在運動。 再充分利用教材的彩圖,結合學生生活經驗,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交流來進行,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分子熱運動”的認識。 ②開閉電燈、收音機、學生互打手機等來認識電電磁運動。 ③介紹聲的傳播、光的傳播等。這些是與學生們生活緊密相關的運動形式。 關于原子內部的運動與第一節(jié)介紹過的原子結構是密不可分的,原子內部有兩種不同運動:一種是核外電子的運動,如導體的導電是原子核最外層電子變成自由電子的運動,原子發(fā)光、煤、石油、有機物燃燒是核外價電子的運動;X光、紅外線、激光都是核外內層電子運動。另外一種是核內的運動,常見的是放射性現(xiàn)象,放出α、β、γ三種射線。這三種射線對生命物質都有殺傷作用,原子彈爆炸主要利用這三種射線形成殺傷力,核反應堆為什么要筑起厚厚的防護層,就是防止這些射線影響人體健康,醫(yī)療上則用γ射線殺死殘害人體健康的癌細胞。 ?三、發(fā)展空間 (一)“家庭實驗室”指導 (1)觀察油滴在水面上運動。 (2)與媽媽討論做飯中的物質運動形式。 第三節(jié) 認識物質世界的能量 ? 一、教學目標 1.???????? 知道一切物體都是有能量,不同運動形式對應不同能量。?? 初步了解光能、機械能、內能、電能、化學能和核能等能量形式。??? 知道各種能量之間可以轉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過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間進行轉化的過程。 2.???????? 通過聯(lián)系生活,觀察教材圖片,讓學生們自己來認識常見的這些能量形式。???? 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初步認識不同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 3.???? 通過物質世界不同運動和能量形式的認識,尤其對能量轉化利用的認識,使學生們對大千世界有一個概括的具體的認識,拉近了物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到物理學就在身邊,物理學與我們人類生活、生產、社會發(fā)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二、教學過程 1. 讓學生們閱讀課文,然后討論下列問題 ①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聯(lián)系著哪些能量?學生們自己說說每天生活中至少應有哪些能量? ②我們日常生活中消耗的能量是怎么轉化的,即什么能轉化成什么能? ③如果世界上突然沒有電能,整個社會將會怎么樣?沒有光能這個世界又將如何? ④怎樣認識能源技術革命與人類社會進步的關系? 2.教師小結,并認識能量的轉化 (1)點燃火柴,觀察光能、內能和化學能及其互相轉化。 (2)啟閉教室內電燈、演示電能、光能和能內及互相轉化。 (3)雙手摩擦或手捋鉛筆體驗機械能、內能及互相轉化。 ? 三、發(fā)展空間指導 1.??? 觀察自己家里的家用電器的能量轉化,填寫下表 ? 洗衣機 電燈 熱水器 電扇 電視 音響 電話 電能變成其他能量形式 ? ? ? ? ? ? ? ? ? ? ? ? ? ? 2.將一細鐵絲,來回反復彎折,可以折斷鐵絲,這時發(fā)現(xiàn)鐵線是否燙手,分析一下這個過程能量轉化。 3.社會調查:(1)市場有一種新型手電筒,不需要電池,晃幾下就可以照明。(2)一種玩具塑料球,從高空落地彈起就可以閃出彩光。通過這些活動讓同學們感受不同能量之間的轉化。 第二章 走進實驗室 第1節(jié):學習科學探究 ? 一、教學目標要求 1. 認識到測量是實驗探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知道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了解安排這些步驟的原因。 2.觀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現(xiàn)象,初步了解觀察的科學方法。 通過觀察常用實驗儀器,認識到測量工具對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性。 3. 激發(fā)學生初步的探究意識和對探究的渴望,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望。 讓學生認識到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緣由。?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讓學生對科學探究活動形成一個概貌性的認識,提高學生對物理的興趣。 難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物理現(xiàn)象,探索物理規(guī)律的意識。認識“家庭實驗室”的重要性。 三、教學過程 (1)參觀實驗室 ①要求學生明確走進實驗室有兩大任務:觀察奇妙的物理現(xiàn)象和了解實驗室的儀器、設施。 ②在實驗室,還應引導學生參觀實驗室的各種儀器、設施,特別是要認識各種常用的測量儀器,為今后學習實驗探究做準備。對這些儀器可以觀看使學生感受物理實驗的氛圍,消除對儀器的神秘感。 (2)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師講故事: 某個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驚奇地發(fā)現(xiàn),房頂上掛著的吊燈因為風吹而不停地有節(jié)奏地擺動。他想,脈搏的跳動是有規(guī)律的,可用來計時。于是他一面按著脈搏,一面注視著燈的擺動。不錯,燈每往返擺動一次的時間基本相同。這使他又產生了一個疑問;假如吊燈受到強風吹動,擺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擺動的時間還是一樣嗎? 伽利略把鐵塊固定在繩的一端掛起來,再把鐵塊拉到不同高度讓它開始擺動,仍用脈搏細心地測定擺動的時間。結果表明每次擺動的時間仍然相同。這個實驗結果證明他的想法是正確的,即“不論擺動的幅度大些還是小些,完成一次擺動的時間是一樣的”。這就是物理學中擺的等時性原理。 后來,人們對擺動繼續(xù)深入研究,不僅進一步發(fā)現(xiàn)了擺的周期與擺長間的數(shù)學關系,并據(jù)此發(fā)明了鐘表。 然后請學生們一起討論,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伽利略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伽利略怎樣提出問題?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樣證實了自己的猜想?科學家對擺動規(guī)律的探究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 (3)學習建立家庭實驗室。 簡單地介紹如何利用周圍的事物建立實驗室 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物理,不僅需要動腦,還需要動手;物理學不僅有用, ?四、教育學生遵守實驗室守則 一、中小學實驗教室是開展實驗教學、實驗研究及課外科技實驗活動的專職場所,不得用于與實驗教學無關的活動,不得堆放公、私雜物。 二、中小學實驗教室要配備足夠有效的滅火器材,并制定和落實安全防范措施。 三、中小學生必須熟悉實驗教室的安全規(guī)則,并要嚴格遵守實驗教室的紀律。 四、中小學實驗教室要經常保持清潔整齊,及時通風換氣,排除有害氣體以及實驗時產生的廢液。 五、未經任課教師或實驗教師允許,任何人不得動用儀器、藥品及其它實驗材料,不得擅自拆卸儀器、設備,實驗教室的公共財產不得帶出室外。 六、實驗前,學生應按教師的要求,檢查儀器、藥品及有關實驗材料是否齊全和完好,如有缺損,及時報告。未經任課教師或實驗教師批準,不得進行實驗。 七、實驗時,學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愛護儀器設備,要節(jié)約藥品、水、電等實驗材料。 八、實驗完畢,學生應按要求整理好儀器、藥品以及其它實驗材料、儀器,設備若有損壞或丟失,要及時報告任課教師,并如實填寫儀器報損單。任課教師與實驗教師協(xié)商后,可根據(jù)有關制度準予報損或責成賠償。 九、經任教教師允許后,學生方可離開實驗教室。 十、任課教師、實驗教師和學生課代表應按要求填寫《實驗登記表》。 ? 第2節(jié) 測量:實驗探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兩課時) 一、目標要求 1. 使學生了解統(tǒng)一計量標準的意義。熟悉長度的國際單位制單位,以及與其他單位的換算。學習使用刻度尺,了解零點(零刻度線)、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了解誤差,練習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的方法。學習記錄、分析、表達數(shù)據(jù)和結果。 2.? 通過一些實例練習測量長度的方法。訓練使用測量工具的規(guī)范操作。 通過測量活動,從中體會、練習靈活運用知識的方法和技巧,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3. 通過規(guī)范學生的操作行為,培養(yǎng)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訓練實驗技能的同時注意培養(yǎng)良好的實驗習慣。? 二、重點和難點 長度的測量是本課時的重點,理解長度測量的基礎性是本課的難點。 ?三、教學過程 本節(jié)分為三個教學板塊:②測量長度的要點;③綜合的測量活動。 1. 教師講述計量的重要性; ①測量是科學實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物理量的測量首先要規(guī)定它的標準量,并以之作為單位,將待測物理量與它的標準量進行比較。以魯班制定中國木工尺為例,說明了統(tǒng)一計量標準的重要性:國際單位制是進行科學、科技、貿易交流的保障。測量本質上是比較,是將被測物和標準物做比較。 “如果不許使用尺子,你怎樣測量教室的長和寬?”學生可能提出各種各樣的測量方法,選其中之一進行實際測量,比如請一高一矮兩位同學用步來量教室的寬,必然得出不同的結果。教師就此向學生指出,同一長度的測量得不出統(tǒng)一的結果是沒有意義的。然后讓學生討論怎樣才能得出統(tǒng)一的結果呢?通過這個活動和魯班的故事,啟發(fā)學生認識建立長度標準的必要性,同時認識長度單位以及國際單位制。中國古代在計量方面有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是秦始皇統(tǒng)一度量衡,老師可適當介紹,以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信心。 2.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 ①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刻度尺的零點(零刻度線)、分度值、量程三項內容。使學生明確,今后凡對有刻度的儀器,都要先弄明白這三項內容,比如溫度計、帶游碼的天平、電流表以及電壓表等等。再學習學生使用毫米刻度尺測量書本的寬。并示范。 ②明確長度測量的重要意義,向學生講解,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而測量是實驗的基礎,可以說沒有測量就沒有物理學。物理學實驗的許多測量儀器的讀數(shù)是以長度的讀數(shù)為基礎的,因此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潭瘸叩淖x數(shù)方法,對所有測量儀器的讀數(shù)具有普遍意義.這就是掌握好長度測量的意義。 3.實驗活動——“建立你的信息檔案”。 要求通過測量,認識自己,認識同學,學生會很感興趣。老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利用學生自己的身體練習估算能力,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測量物理量的具體觀念。 4.測量長度的幾種方法: 累積法:測細銅絲的直徑。把細銅絲緊密地排繞在鉛筆上若干圈,測出這個線圈總長,計算出細銅絲的直徑。 平移法:測乒乓球直徑。 替代法:測曲線的長度。 輪轉法:用輪子的滾動來測長度,如利用自行車輪測出弧形遺跑道的長度。 長度=輪子周長×輪子轉動的圈數(shù)。 ? 四、作業(yè): 1.“自我評價”參考答案: (1)通過皮尺測得20步走過的距離,然后除以10即可。 (2)圖(a)為正確操作。 2.“物理在線”指導 納米技術的崛起引發(fā)了世界范圍內的納米熱潮,教師可以結合“參考資料”中提供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課外活動的指導。另外在這一技術逐漸應用于日常生活領域的同時,許多虛假的納米商品也紛至沓來,教師可以針對這個問題給予學生指導,讓學生養(yǎng)成利用物理知識分辨?zhèn)慰茖W的意識。 ? 第3節(jié) 活動:降落傘比賽 (兩課時) 一、目標要求 1.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 知道長度、時間與面積測量的基本原理。 2. 體驗學生自主探究活動過程,領悟“控制變量”等科學研究方法。 經歷長度、時間與面積測量過程,體會物理測量的基本方法,會根據(jù)測量對象選擇適當?shù)膬x器。 3.? 通過經歷探究過程,樹立善于參與討論與交流,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成果的意識。通過參與探究活動,培養(yǎng)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善于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激發(fā)學生對科學探究活動的熱情,以及通過科學探究解決生活實際中的物理問題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展示“通知”,學生閱讀過后,教師:同學們,高不高興?生:高興。師:想不想在比賽中獲勝?生:想。師:為了在明天的比賽中獲勝,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準備好不好?生:好! 二、 引導研究: 1.材料的準備: 不論做什么事,我們都要先寫好計劃,為了明天的比賽,我們先應干什么?(制降落傘),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做材料?(讓學生舉手回答,如紙、布、塑料等,然后綜合得出最好的),還要什么?繩子。 2.儀器的擇: ①對降落傘還有什么要求?教師用手在通知書上指出。(20g), 20克究竟是多少?我們用什么來稱?磅秤?桿秤?案秤?(讓學生回答),為什么?(因為它們的分度值不同,應該選擇分度值較小的天平秤),你們會使用天平嗎?過一會兒大家一起研究研究。 ②我們再看一看,還有什么要求?(指出3米)。 怎樣測出高度是3米?需要什么儀器?(刻度尺) ③比賽是比什么?(時間長為勝),那么這又要什么儀器?(秒表) 3.天平的使用 我們準備了所需的器材,下面一步就是要會使用這些儀器了,上節(jié)課就布置了,要求同學們在圖書室或上屆初二學生的物理書上自己找一找有關天平使用的方法,你們找了嗎?有誰會使用天平,請給同學們說一說。學生說后,教師再邊演示邊講解。 4.秒表的使用 我們一開課就講了怎樣學好物理,請同學說一說?教師再復述一次,秒表如何使用,現(xiàn)在就要用上這一方法。我們先要猜一猜:上面一些按鈕是干什么的,然后試一試。證明自己的所想是否正確。(讓學生,討論、試一試),然后讓學生演示,教師綜合。 5.我們即準備了所需的儀器,又會使用?,F(xiàn)在我們應該考慮什么?(怎樣讓“降落傘”在空中停留時間最長,哪些因素影響下降的速度?),這一問題、也需要自己猜想、實驗,我想:由于時間和環(huán)境有限,現(xiàn)在大家自己想一想,課后再試一試,剩下的時間我們就一起來熟練一下天平、秒表的使用。 三、比賽活動。 第三章 聲 第1節(jié) 什么是聲音 ? 一 目標要求 1.???? 初步認識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發(fā)生的,聲的傳播必需依靠介質,聲具有能量。?? 了解在不同介質中聲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聲在固體和液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快。 2.?? 通過觀察發(fā)聲現(xiàn)象,能簡單地描述所觀察到的發(fā)聲體的共同特性,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對比和概括能力。通過聲傳播的實驗探究,讓學生初步學習在觀察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參與實驗探究,初步學習實驗探究的方法,體會科學探究的重要性。 3.?? 通過本節(jié)學習,讓學生知道我們生活在聲的廣袤空間中,聲可以表達豐富多彩的情感,通過聲可以獲取大量的信息。 使學生初步領略聲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從而引起對聲的好奇,激發(fā)求知的欲望。? 二 重點和難點 重點聲音發(fā)生的條件。難點聲波 三教學過程 1.情景創(chuàng)設、提出問題 展示教材中圖3-1-1、圖3-1-2讓學生看圖后,進行思考,討論一些問題,動物都能發(fā)聲嗎?舉例說出各種動物(狗、貓、鳥、蟬等)是怎么發(fā)出聲的?你是怎么會聽到聲音的?聲音是什么?聲音有什么作用?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把學生帶入聲的世界,在討論中切入本節(jié)主題:聲的產生和傳播。 2.過程展開 (1)觀察發(fā)聲體在振動。 讓學生根據(jù)身邊的器材例如刻度尺、橡皮筋、紙、塑料薄膜等發(fā)出聲音,進行體驗,當物體振動時可以聽到什么?當物體停止振動還能發(fā)出聲音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物體發(fā)聲時的共同特征,總結出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這一結論。 對于發(fā)聲時,振動不明顯的現(xiàn)象比如敲擊鼓面和音叉發(fā)聲,可用實驗進行演示。將紙屑放在鼓面上,讓學生觀察敲擊鼓面發(fā)聲時和用手按住鼓面使鼓不發(fā)聲時紙屑的情況,學生雖然沒看到鼓面的振動,但可從紙屑是否被彈起判斷鼓面是否在振動;將懸掛的泡沫塑料小球接觸音叉,讓學生觀察音叉發(fā)聲和不發(fā)聲時小球的情況,判斷音叉是否在振動。進而提出問題:紙屑和小球在什么時候被彈起跳動?也可以讓學生用手觸摸喉頭進行發(fā)聲,感覺聲帶在振動。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舉P43動物與聲音中的例子,著重指出哪個部位在發(fā)出聲音,引出聲源的概念。 (2)聲波 與水波相比較引出聲波。進行如下描述:“……這樣空氣中就形成密疏相間的波動,以鼓面為中心向遠處擴展……”可以以鼓心為中心,用兩種不同顏色的圓,把空氣的密和疏向四周傳播形象地畫出來。 通過對兩種現(xiàn)象進行比較,引出聲波的概念。鼓面振動使周圍空氣振動,并且這個振動由近及遠地傳播,聲波是聲源的振動在空氣(或其他物體)中的傳播。振動的傳播,實質是能量的傳播,就像小石子在水面激起水波,水波使小紙片上下運動。因為聲波有能量,所以聲波傳入耳中會使耳膜振動,我們就感覺到了聲音。 (3)聲的傳播需要介質 聲在空氣中能傳播,在固體和液體中也能傳播。為什么運動員在水下能聽到音樂進行花樣游泳?或讓學生自己舉例說出固體和液體也能傳聲。 聲在真空中能傳播嗎?學生可進行猜測,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提出證明猜測正確性的方法。學生可能提出許多方案,只要學生說出把聲源放到真空中和不在真空中所產生的情況進行比較,都是正確的,并對其進行鼓勵。 像教材中一樣安排 “聲的傳播”的實驗探究,讓學生通過探究初步認識聲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聲的傳播需要介質;電磁波可在真空中傳播,電磁波傳播不需要介質。 實驗過程中啟發(fā)學生不斷提出問題并思考問題,比如罩內手機的應答聲是怎么傳到耳中的?當抽氣機抽去罩內的空氣時手機的應答聲音變小,讓空氣重新進入罩內時,聲又變大,這是為什么?為什么始終能看罩內手機屏上信號的顯示?鼓勵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對探究過程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可進行猜測與討論,然后再得出結論。如玻璃罩內手機的應答聲變化說明聲的傳播需要介質,聲波不能在真空中傳播。雖然聽不到真空中的手機的應答聲,但能看到顯示,說明了電磁波可在真空中傳播。 船上的人是怎么會聽到遠處船只航行的聲音的?暖氣管是怎么把敲擊聲傳遍樓內各處的?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可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能聽到聲音所需要的條件。 觀察教材上的圖3-1-10、圖3-1-11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并讓學生領會到振動并不一定能感到聲音;要感到聲音,必須要有聲源,介質和接收器。 (4)聲速 提問:田徑比賽時發(fā)令槍的煙霧和槍聲應是同時發(fā)生的,為什么遠處先看到煙霧后聽到槍聲? 在討論交流中讓學生知道光和聲的傳播都需要時間,從而引出聲速的概念。但光比聲傳播的速度快得多,因此遠處的觀測者先看到煙霧后聽到槍聲。估測聲速時可忽略光傳播所需要的時間。測出從看見發(fā)令槍冒煙到聽到槍聲所需要的時間,就可估測出的聲速。這種估測可能會有較大的誤差。再讓學生想出其他測聲速的方案。只要學生說出要測出聲速,必需測出聲源到接收器的距離和聲源振動到被接收器接收所需要的時間,利用v=s/t 就可。 聲的傳播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可讓學生進行猜測,然后引導學生看聲速表,幷對各種不同介質進行比較,知道聲速與溫度和介質有關,在常溫下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認識到固體中的聲速最大,其次是液體,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最小。 (5)人耳的聽聲能力 在學生認識了聲音和物體振動的關系的基礎上,提出頻率的概念。只要學生知道人耳對聲的感覺有上下限(20Hz-20 000Hz),在此基礎上,對超聲和次聲下定義,然后對耳朵的構造進行介紹,并教育學生不要損害耳朵,保護自己的聽力。 第2節(jié) 樂音的三個特征 ? 一、目標要求 1.? 能從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樂音有音調、響度和音色的區(qū)別。 常識性知道音調的高低與聲源振動的頻率有關,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振幅和離聲源的遠近有關,不同發(fā)聲體發(fā)出的音色不同。 2.?? 通過觀察聲波的圖形,初步學習利用儀器進行探究,觀察圖形進行分析的方法。 3.??? 通過觀察波的圖形,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科學探究不能光憑人的感觀,還要借助于儀器,初步建立利用儀器進行測量的觀念。? 二、重點和難點 難點音色的認識 三、教學過程 1.情景創(chuàng)設、提出問題 放音樂,提出同樣是樂音它們有什么區(qū)別的問題。啟發(fā)學生自己得出聲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樂器發(fā)出的聲音是有區(qū)別的。然后總結出樂音的三特征。再提出這些特征與聲源振動情況有什么關系的問題。 2.過程展開 (1)實驗探究音調的高低 組織學生用刻度尺做此實驗。然后進行討論: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同,所發(fā)生的振動現(xiàn)象有什么不同?由此聽到的聲音有什么不同?主觀感受的音調高低和刻度尺振動的快慢有什么關系? 再次提出頻率的概念,并復習其單位。強調一下音調決定于聲源振動的頻率,一般情況下聲源振動的頻率大,主觀感受的音調就高。 指導學生閱讀“一些聲的頻率表”,重溫人耳可聽聲的頻率范圍及其對超聲、次聲的定義。 (2)設計響度的演示 ①學生根據(jù)生活經驗比較容易猜測到響度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有關,因此可以再由學生通過自己設計的實驗進行證實,例如利用將一根橡皮筋拉緊,輕輕撥動和重撥聽一聽所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區(qū)別? ②通過敲響隊鼓,敲擊由輕逐漸加重,讓學生觀察鼓面上泡沫塑料小球的跳動的變化,同時聽鼓聲的變化。啟發(fā)學生自己得到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③另外,輕輕搖動響鈴,使前排學生可聽到鈴聲。后排學生幾乎聽不見,表明響度還與離聲源的距離有關。 (3)音色 播放不同的樂器演奏的同一個調的同一首曲子,讓學生區(qū)分是什么樂器演奏的,進而向學生提出問題:你是憑什么區(qū)分出不同的樂器呢?學生會感性地認識到在音調響度都相同時不同聲源發(fā)出聲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 (4)觀察聲波的圖形 觀察聲波的圖形的實驗,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比較形象地認識聲波,同時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介紹:話筒把聲信號轉變?yōu)殡娦盘?,輸入示波器后可在熒光屏上顯示出相應的圖象。通過演示,只要讓學生知道看不見的聲波可通過儀器顯示,借助儀器是科學研究所必需的。 讓學生通過觀察兩個頻率不同的音叉發(fā)出聲的波形,獲得具體的感性認識。使學生知道不同頻率的聲音在波形上有什么區(qū)別。然后可讓不同的學生在話筒前發(fā)聲,觀察其波形。用不同的力敲擊同一音叉,觀察波形,使學生知道不同響度的聲音在波形上的區(qū)別。指導學生觀察不同樂器產生的聲波波形的區(qū)別。波形圖包含了樂音的三特征。 3.作業(yè)。 第3節(jié) 奇異的聲現(xiàn)象 ? 一、目標要求 1.了解回聲和共鳴。 了解混響現(xiàn)象。 2.通過閱讀文字以及欣賞圖片獲得生活和自然中回聲和共鳴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3.?? 通過回聲,共鳴有趣的聲現(xiàn)象的介紹,使學生領悟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 通過閱讀 “動物與聲音”,體會現(xiàn)實世界聲音的豐富多彩,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的情感。?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回聲。共鳴是難點。? 三、教學過程 1.回聲 由美麗的弋陽圭峰四聲谷出現(xiàn)的回聲現(xiàn)象,引出回聲概念。 回聲是聲波的反射在人耳引起的感覺??上驅W生提出,為什么離障礙物距離近時就感覺不到有回聲呢?讓學生知道回聲和原聲至少相差0.1秒以上才能感覺有回聲。如果原聲和回聲間隔不到0.1秒,回聲與原聲混在一起,可加強原聲。 由學生舉出自己所知道的回聲現(xiàn)象,并進行解釋。 簡介回音壁、三音石、鶯鶯塔等建筑中的聲現(xiàn)象,引起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并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 2.混響、混響時間 聲波在大廳中傳播時,被四壁不斷反射,即使在聲源停止聲輻射后,還會有聲音的感覺,但由于聲波的能量,不斷被四周的墻壁和其它障礙物吸收,所以當聲源停止振動后,聲音只能維持有限的一段時間,這種現(xiàn)象叫混響,所維持的這段時間叫混響時間。 3.用音叉演示共鳴現(xiàn)象 如教材中第42頁圖3-3-5,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的音叉也會發(fā)聲,并把懸掛的泡沫塑料小球彈起。提出下列問題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右邊的音叉振動,通過什么傳播給左邊的音叉?如果是真空,左邊的音叉能振動嗎? 如果左邊換個不同頻率的音叉,還能發(fā)生此現(xiàn)象嗎? 通過觀察和討論,使學生對聲波和共鳴有了感性認識。知道右邊的音叉振動產生了聲波,聲波具有能量,當左邊的音叉與右邊音叉頻率相同時,獲得能量最大,以至于振動,發(fā)出了聲音。接著給共鳴下定義:由一個物體振動發(fā)出聲音,引起與它振動頻率相同的另一個物體的振動而發(fā)聲的現(xiàn)象叫共鳴。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關于共鳴的故事??梢宰寣W生自由發(fā)揮,列舉生活中的共鳴現(xiàn)象。 4.教材中第42頁和第43頁的圖可讓學生自己閱讀,其內容包含了聲的多方面知識,如聲音傳遞信息,聲可在水中傳播,超聲,次聲,回聲現(xiàn)象等??商岢鰡栴}幫助學生在圖中獲取信息。 四、作業(yè): (一)“自我評價”參考答案 1.當聲音在傳播過程中碰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反射回來的聲再次被接收稱為回聲. (二)“家庭實驗室”指導 1.回聲一般比原聲要弱得多,這是因為聲波在傳播過程中有一部分能量損失?;芈暤膹娙踹€與聲波所撞擊的材料有關。有些材料反射聲波的能力強,有些材料能吸收投射到它們上面的大部分聲波。研究材料反射和吸收性能,在聲音的應用方面是很有意義的,通過這個實驗使學生對材料的聲性能有些了解。 2.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固有頻率,當敲擊其中一個裝有水的高腳杯時,另外一個發(fā)出了相同的聲音,說明它們的固有頻率相同,發(fā)生了共鳴現(xiàn)象。通過這個實驗,讓學生知道共鳴是要有條件的。 ? 第4節(jié) 噪聲 ? 一、目標要求 1.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 知道防止噪聲的途徑。 2. 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噪聲的來源。結合前面所學的關于“聲產生和傳播的條件”的知識:,思考防止噪聲的途徑。 3.? 在知道噪聲危害的基礎上,自覺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社會公德,增強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二、重點和難點 提高學生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是本節(jié)的重點。? 三、教學過程 1.情景創(chuàng)設、提出問題 讓學生感受用鐵皮刮玻璃和敲擊音叉所發(fā)出的聲音.并觀察示波器中兩種聲音的圖形。學生感受到音叉發(fā)出的聲音悅耳,而鐵皮刮玻璃的聲音刺耳難聽,令人煩躁不安。再讓他們比較在示波器中顯示的兩種波形的區(qū)別,學生通過感受和觀察,從物理和環(huán)保初步認識噪聲。 2.過程展開 結合圖3-4-1和圖3-4-2 是噪聲的兩個例子.采取分組討論的方式,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并對如下問題進行交流討論: ①什么是噪聲? ②為什么有時樂音也是噪聲? ③舉例說明噪聲對人的危害。 ④根據(jù)第46頁的表,將一天中通常可能聽到的聲音的響度作一估計,描述你對這些聲音的主觀感覺。 ⑤減弱噪聲的方法有哪些?有關這方面你能做哪些工作? 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總結: (1)噪聲及其來源 強調從環(huán)保的角度,凡是妨礙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以及對要聽的聲音起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噪聲來源大致為以下幾方面: 交通運輸噪聲;施工噪聲;社會生活噪聲;工業(yè)噪聲。 (2)噪聲的大小及危害 噪聲的等級由響度的單位分貝來表示。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46的表,引導學生注意在這些環(huán)境中的的分貝數(shù),讓曾經體會這些噪聲污染的學生描述當時的主觀感受。同時,可以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噪聲污染防治法》中對于城市、工業(yè)區(qū)等區(qū)域內噪聲標準的界定,說明噪聲在當代社會造成的危害已需通過法律進行防治,提高學生的公民環(huán)保意識以及法律意識。 另外,可以向學生說明,噪聲除了對人生理和心理有影響外,噪聲還有其他危害,如噪聲能導致工作設備"疲勞"以至斷裂,例如噴氣式飛機發(fā)出的聲音能將附近的建筑物的玻璃窗震裂。 (3)如何使噪聲小些 以聽到聲音的條件為線索,引導學生想出減弱噪聲的途徑。減弱噪聲有三條途徑,聲源處減弱;傳播過程中減弱;人耳處減弱。教材中圖3-4-4,圖3-4-5,圖3-4-6分別是這三條途徑的例子。吸音的物質可作為制造聲音屏障的材料,結合第44頁的“家庭實驗室”(探究聲的反射與共鳴),讓學生選擇最適合做聲音屏障的材料。 ? 四、作業(yè) “走向社會”指導 可以讓學生寫一篇關于學校或社區(qū)周圍噪,聲來源的調查報告,提出減少噪聲的建議.做一份呼吁人們采納這個建議的海報. 第5節(jié) 聲與現(xiàn)代科技 ?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聲在現(xiàn)代技術中的應用。 2. 通過閱讀文字、圖片,觀看錄像資料,獲得有關聲知識的應用。 3.介紹聲在現(xiàn)代技術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1.情景創(chuàng)設、提出問題 先讓學生觀看有關動物利用聲的動畫和錄像.重新看P43圖3-3-6(動物和聲音).可提出以下問題:什么是超聲波、次聲波?動物是如何利用聲音的?你知道哪些聲在生活和其他方面的應用?進而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 2.過程展開 (1)超聲是個多面手 超聲波與可聽聲有一樣的傳播速度,并遵循反射、折射和繞射等傳播規(guī)律.但由于頻率很高,因此又具有奇特的性質,例如在均勻的介質中定向直線傳播;與一般聲波相比,它的功率很大等等。利用超聲波的這些特性,可以為人類服務。 讓學生觀察教材中圖3-5-1聲納探測的示意圖,提出一些問題:聲納能測距的原理是什么?利用聲納測量海底的深度,需要知道什么?需要測出什么?然后利用什么公式進行計算? 并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復習有關聲速的概念以及回聲現(xiàn)象后,了解聲納測距、定位的原理。 教師還可介紹根據(jù)反射波的強弱可測出被測物的大小和形狀.并由此進一步說明教材中圖3-5-3的B超的基本原理。 解釋超聲加濕器。 (2)次聲本領大 次聲波的頻率大至為1Hz-20Hz,由于次聲的頻率很低,因此顯示出它種種的特性.最顯著的特性是傳播的距離遠,而且不易被吸收。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并對次聲的應用進行歸納。向學生簡單解釋海洋中的次聲以及自然災害中產生的次聲等等。根據(jù)教學資源提供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展開。 (3)聲識別技術介紹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第1節(jié) 光的傳播 ? 一、目標要求 1. 理解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認識反射、折射現(xiàn)象。 了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了解光的在社會生活與生產中的一些應用 2.?? 觀察光在空氣、水和玻璃中傳播的實驗現(xiàn)象,認識光沿直線傳播是有條件的。??? 通過討論“光傳播的是什么”,了解光是傳播能量和信息的重要載體。 3.??? 通過介紹墨子在光學中的貢獻,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對光沿直線傳播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理論的片面性。? 二、重點與難點 設計與組織關于“光總是沿直線傳播嗎”這一問題的探究活動是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過程 1.實驗探究過程設計 實驗前展示一些霞光萬道、晨曦中穿透樹林的道道陽光、節(jié)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等優(yōu)美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欣賞絢麗景象的同時認識到大自然中有許多光沿直線傳播的例子,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進入這節(jié)課的學習。 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學生在小學科學中已經知道,“光總是沿直線傳播嗎?”引導學生探究“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是什么?”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1)光在遇到其他物體,在界面處發(fā)生反射;(2)光遇到其他透明物體,在界面處發(fā)生折射:(3)在同種不均勻介質中,光線可能發(fā)生彎曲。 在探究活動中要求給每組學生配備激光筆,教師要強調激光束一定不能直射入眼睛??梢园鸭す夤P發(fā)出的激光束照射到光滑的桌面以及小平面鏡上,觀察反射現(xiàn)象。用激光筆發(fā)出的激光束照射到水中或玻璃中,觀察激光束在玻璃或水中的傳播路徑。為了能看到水中的光路,可以在水槽的里面鋪一張白紙作襯,也可以在水中滴少許牛乳或墨水。光在同種不均勻介質中傳播的實驗難度較大,建議課上放一段實驗的視頻,有興趣的學生可以課下探究。 通過以上探究,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所觀察到的物理現(xiàn)象作出總結,并得出“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在兩種介質的交界面,發(fā)生反射和折射”這一結論。 2.光的傳播速度 在真空或空氣中的速度c=3×108m/s。光在各種介質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在此,可以介紹諾貝爾獎獲得者朱棣文使光在特殊介質里1s只傳播幾米,增強民族自信心。 為了使學生理解光速有多快,教材中用一幅漫畫加以注解,形象生動地說明光速非??臁=虒W時應使學生了解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間最快的速度,并記住c=3×108m/s這個重要的物理常數(shù)。 四、作業(yè) (一)“自我評價”參考答案 1.可以。根據(jù)光在均勻介質中直線傳播的規(guī)律,將兩條光線作反向延長,交點即是室內電燈的位置。 2.7.46 3.瞄準器等。 第2節(jié) 光的反射定律 ? 一、目標要求 1. 了解光的反射現(xiàn)象,知道法線、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義。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認識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知道什么是鏡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經歷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獲得比較全面的探究活動的體驗。 通過“小制作”和“我的設計”,學習控制光束方向。通過對比觀察,了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異。 3. 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 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小發(fā)明、小制作活動,認識平面鏡在科學技術、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通過“走向社會:太空鏡”,提高學生將科學技術應用于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光的反射定律, 難點是應用反射定律控制光束方向和鏡面反射與漫反射的成因。? 三、教學過程 1.實驗探究過程設計 (1)課題的引入 讓學生認識到人類主要通過眼睛來獲得信息,我們能夠看見物體,是因為物體表面都能反射光,由此說明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意義。 (2)光的反射定律的教學 1.實驗材料準備 材料:激光筆、平面鏡、白紙板、量角器、紙筒(牙膏盒)等。 圖4-2-1 2.實驗過程 (1)用光反射實驗器演示光的反射規(guī)律: 圖4-2-1所示是光的反射實驗器,實驗器的底座上豎立著一個白色的光屏,光屏的平面上刻有角度,中間為0o, 0o的正下方O點處是放在底座上的小平面鏡,用一條細小光束代表光線沿光屏的平面照射到平面鏡上的0點處,這時光屏的平面上將顯示入射光線A0以及由平面鏡反射出來的反射光線0B。 講述①什么是法線,什么是入射角和反射角。引導學生根據(jù)前面的實驗結果總結出反射規(guī)律 反射規(guī)律探究結束后,讓學生做一些應用反射定律控制光束方向的練習,為平面鏡成像的學習做一些準備。在教科書圖4-2-3的小制作中,為什么要求兩塊平面鏡要保持平行,并與水平方向成45°?可以引導學生用光的反射定律來證明。在設計“將光偏轉180°的裝置”中,可以讓學生思考設計還有什么缺陷,怎樣改進。 2.關于光路可逆性的教學 讓學生看課本圖4-2-5小貓和小聰?shù)穆?,為什么有這種現(xiàn)象?光反射時光路的可逆性,再由學生做一下有關的實驗,教師站在教室外,通過平面鏡觀察學生,學生也一樣觀察教師。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教學 如果有太陽光射入教室,也可以演示太陽光斜射在平面鏡上,會在墻上產生一個明亮的光斑;用白紙反射則不會產生光斑。提出問題:這是為什么? 反射定律是以理想化的光線為研究對象,每一條光線在發(fā)生反射時,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當反射面是一個光滑平整的鏡面時,平行光束里各條光線的入射角都相等,根據(jù)反射定律,反射角也相等,所以,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光束,這種反射是鏡面反射。圖4-2-10中,平行光束照射到凹凸不平的反射面時,這反射面可以看成是由許多小的平面組成,據(jù)此,可引導學生解釋漫反射的原因。問題:黑板“反光”是怎么回事? 第3節(jié) 平面鏡成像 ? 一、目標要求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 2.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過程,學習實驗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過折紙,感悟虛像的形成原因。 3.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成功的喜悅。通過對桂林山水的圖片觀察,感受大自然的美。通過對平面鏡的物與像對稱的討論,領略平面鏡成像中的簡潔對稱之美。通過實驗,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通過利用平面鏡的小發(fā)明、小制作,認識平面鏡在科學技術、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設計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探究活動,難點是虛像概念的建立過程。? 三、教學過程 1.實驗探究過程設計 學生對平面鏡很熟悉。通過節(jié)首圖“桂林山水”,將平面鏡的概念進一步拓廣,同時學生能感受大自然之美。 在平面鏡成像實驗探究中,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掌握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二是要學習實驗探究的基本思路。 (1)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讓學生觀察自己在平面鏡內所成的像,并對成像的大小提出看法。通過觀察,很多同學會象小聰一樣,得出像比物小的想法。老師可以象小明那樣把手放在鏡子上,得出不同的結果。在此情景下,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提出平面鏡成像到底有什么規(guī)律的問題。 (2)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要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通過討論,確定實驗器材,制定實驗計劃及實驗步驟。在課堂討論中老師可適當提問加以引導,這樣做可充分調動同學思維的主動性,使學生思路更加清晰,實驗更有興趣,實驗探討更有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有了敢于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用玻璃板作平面鏡,用相同的物體與像進行比較,通過視覺和觸覺來感知虛像,是這個實驗設計的三個極巧妙之處。如何讓學生想到這些方法,是設計探究的關鍵。教材中,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討論交流,以對話為路標,來經歷這個設計過程。 探究中,應該讓學生把蠟燭至少換一個位置,再重做一遍實驗。這樣要求的目的,是為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以免由于為了節(jié)省時間而忽略缺少必要實驗的環(huán)節(jié),長此以往,會使學生養(yǎng)成不良的研究習慣,或形成以偏蓋全的片面的思維方法。 (3)分析與論證,提出新的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對若干次實驗結論的分析時,要引導學生感知對稱之美,提出關于物距和像距的猜想,進行探究。 學生的探究活動,因為具有示范作用,所以要求學生按探究的環(huán)節(jié)進行。為了使學生通過動手實驗,自己總結出規(guī)律,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幫助學生制訂探究的計劃。 (4)結論 通過探究活動,要求能總結出平面鏡成像特點: ①像與物體大小相同。 ②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5)實驗探究中的幾點說明 找出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學生探究出平面鏡成像特點的關鍵。實驗時選用的玻璃要薄些,如果用厚玻璃做這個實驗,可能會看到兩個不重合的像。為了準確總結出“物像等距”的特點,可以在紙上事先畫好坐標。 這個實驗也可以用兩個相同的跳棋子來做。把一張白紙的半邊涂黑(或貼上一張復寫紙)鋪在桌面上,把一個跳棋子放在玻璃板前面紙的白的半邊上,玻璃板后面就出現(xiàn)清晰的棋子的像。另外拿一個棋子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動這個棋子,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這樣做實驗更為簡便易行,學生都可以做好。 2.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實驗探究中,學生可以通過視覺和觸覺來感知虛像,但很難從根本上理解平面鏡的虛像是怎樣形成的。所以教材的圖4-3-4中,利用反射定律對光束分析,讓學生來了解虛像的成因。為了使同學們能直觀地看到光的傳播過程及成像原理,有條件的老師可以用計算機課件來演示,結合實驗時在玻璃板后面用屏幕接不著像的事實,使同學們理解虛象不是光的匯聚形成的。 在“討論交流”中,用紙條模擬演示過程,學生可進一步形象直觀地認識平面鏡成像的物理過程,從紙條的折疊和展開過程中能形象生動地認識物像關于鏡面對稱的關系。并由此總結出作圖方法。 3.平面鏡成像的一些應用 平面鏡的應用比較廣泛,教師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觀察,討論一些平面鏡成像的應用,例如水面倒影。也可以作為課后的活動,讓學生調查生活中平面鏡的使用等問題,或搞一些小發(fā)明,小魔術如萬花筒等。 第4節(jié) 光的折射規(guī)律 ? 一、目標要求 1.?? 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折射光線、折射角的涵義,了解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的偏折規(guī)律。了解光在發(fā)生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 了解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現(xiàn)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規(guī)律進行解釋。 2.??? 經歷“光的折射規(guī)律”的探究過程,學習描繪光路、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方法。? 體驗由折射引起的錯覺,在實驗中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3.?? 初步領略折射現(xiàn)象的美妙,獲得對自然現(xiàn)象的熱愛、親近的情感。?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光的折射規(guī)律,難點是用光的折射規(guī)律解釋現(xiàn)象。? 三、教學過程展開 1.實驗探究過程設計: 首先讓學生觀看海市蜃樓的圖片(圖4-4-1)或視頻(見所附光盤),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觀察圖4-4-2的實驗現(xiàn)象引入課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思考。 用實驗演示光從空氣射入水中的折射現(xiàn)象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實驗現(xiàn)象抽象出光的折射示意圖,最后畫出光路圖,由此認識入射點、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入射角、反射角等,為進一步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作準備。有許多同學認為反射現(xiàn)象和折射現(xiàn)象二者不會同時發(fā)生。但事實上常常是反射和折射同時發(fā)生。借助這個演示實驗,要澄清學生的模糊認識。 實驗探究中,先介紹實驗裝置:激光光源、玻璃磚等。讓學生猜想,一束光射到玻璃磚平面上,進入玻璃的光線將沿什么方向行進,如果改變方向,是向界面偏折呢,還是向法線偏折?明確觀察目的和觀察對象。實驗時,應改變入射光線的方向三次,注意觀察玻璃中折射光線的方向怎樣改變,記錄光路。實驗中如何記錄光路,對學生是一個難點。教師引導學生由發(fā)光點、入射點、從玻璃的出射點來確定光路。最后,讓學生總結出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的折射規(guī)律。 2.光路的可逆性: 用實驗模擬小貓叉魚問題,由于折射成像問題比較復雜,讓他們到實際中體驗,使他們相信折射真的產生錯覺。并由此引出折射光路可逆性的討論。 光路的可逆性也可通過實驗來驗證,讓光由空氣射入水(或玻璃)中,記下入射光線、入射點、折射光線的位置,再讓光線逆著折射光線方向射入,讓學生觀察光線是否逆著原入射光線方向射出。 3.物理欣賞: 對折射的奇異現(xiàn)象,要求學生領略物理現(xiàn)象的奇異、美妙,獲得對自然現(xiàn)象的熱愛、親近的情感。用光的折射解釋課文所提供的物理現(xiàn)象對初中學生而言比較困難,因此只要求學生能知道這些現(xiàn)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不必要求學生都能夠進行解釋。 ? 第5節(jié)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 (兩課時) ? 一、目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 ? ????????? 了解透鏡的種類。 ? ????????? 了解透鏡的焦點、焦距,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fā)散作用。 ? ????????? 探究并知道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 ????????? 了解透鏡在投影儀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 ????????? 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 ????????? 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 ? ????????? 學習從物理現(xiàn)象中歸納科學規(guī)律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 ????????? 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 ????????? 初步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實際的意識。 ?二、重點與難點 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是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這也是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認識透鏡 (一)談話導入: (二)新授: 1.凸透鏡和凹透鏡認識: ①先讓學生觀察眼鏡鏡片,看看近視鏡片和遠視鏡片有什么不同,然后學生出示各種各樣的透鏡:有的中間厚邊緣薄,有的中間薄邊緣厚,并畫出板圖如課本圖3.1-1所示。再說明透鏡是組成照相機、投影儀、顯微鏡、電影放映機等光學儀器的重要元件。 ②照課本圖3.1-2簡單介紹一下透鏡的主光軸和光心。對于光心,讓學生知道大致在透鏡的中心處即可。 2.想想做做 做課本圖3.1-3的實驗來研究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勺寣W生分組做,最好人人動手,以增加學生的體驗,要使學生對凸透鏡這種重要的光學元件對光的作用了解得充分一些。這個實驗,可以在陽光下做,也可用平行光源(可用手電筒代替,但距凸透鏡要遠些)做,還可利用平行光源、光具盤和凸透鏡演示。實驗時,可以量出焦距。 用凹透鏡代替凸透鏡實驗,可以說明凹透鏡不能使平行光線會聚,對光有發(fā)散作用。3.焦點和焦距 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畫出板圖如課本圖3.1-4所示。介紹凸透鏡的焦點、焦距,并在板圖上用符號標出。對于學習基礎好的學生,還可以進一步說明: ①凸透鏡的會聚作用是由于光線通過它的兩側表面發(fā)生兩次折射造成的; ②焦距的長短反映了凸透鏡會聚作用的強弱,焦距短的會聚作用強(光線通過后偏折得厲害); ③凸透鏡表面的凸起程度決定了它的焦距的長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個凸透鏡的焦距是一定的。 (三)課堂小結,作業(yè). 1、拿兩塊透鏡讓學生測出焦距。這個問題已經在“想想做做”的欄目中做過了,這里讓再做一遍,是讓學生加深印象,同時讓他們知道,不同的透鏡焦距是不同的。 2、焦距短的透鏡偏折得更多些。 3、把小燈泡放在凸透鏡的焦點上,小燈泡發(fā)出的光通過凸透鏡后就可以變成平行光。這里利用了前面學過的光路可逆性。 第二-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教科版八 年級 物理 上冊 教案 全集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1537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