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現代主義知識觀科學教育論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后現代主義知識觀科學教育論文(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后現代主義知識觀科學教育論文
一、后現代主義知識觀
后現代主義認為:不存在中立性的知識,所謂的知識都是一個個“個體知識”的相互結合,以至于更有可能接近人們所謂“真實”的知識。后現代主義知識觀認為認識活動過程中,“認識對象”的屬性深受主體及具體社會歷史環(huán)境的影響,客體不再是純粹的自在之物,主體也是特定情境下受客體影響的主體,不再是“我自身”。另外,在認識活動過程中,事物的被選擇是由主體的興趣所決定的主動選擇,而主體的興趣則與個人的利益、價值觀、知識、意識形態(tài)等等相關。從這個意義上說,知識的獲得不可避免地具有“個人特色”,知識是個體創(chuàng)造的、發(fā)明的,而非發(fā)現的?! ?
二、后現代主義知識觀對科學
2、教育的啟示
(一)拒絕知識為上,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反思能力
后現代主義知識觀強調了知識的不確定性,認為真理不是永恒不變的,永恒不變的是科學方法和科學素養(yǎng)。因此在科學教學時,在向學生介紹前人的發(fā)現和總結的規(guī)律時,要客觀要理性,不能將其神化,要在教學語言和教學方式上仔細斟酌,讓學生明白任何的規(guī)律定理都有其適用的條件和情境,都不是永恒不變的。要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敢于反思和批判,學會證偽的方法。這樣學到的知識對于他們來講才是靈活的有意義的。但是要注意,對現有定論的質疑和批判并不是否定主義。否定主義的否定是絕對的排斥,簡單地說“不”,而后現代主義中的否定在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辯證的否定”,它是對“夜
3、郎自大”的排斥和對開放性思維的倡導。
(二)引入科學史,強調人文關懷
后現代主義者認為知識具有文化性,任何的知識都不是憑空出現的,其背后蘊含著與社會與歷史與人物與事件息息相關的東西。因此我們在傳授科學知識時,要適當的引入科學史,讓學生能夠體會到知識的生命性。
(三)關注本土資源,講學生身邊的科學
后現代主義強調知識具有境域性,這一點對我們科學教學的啟示就在于講授知識時應該盡量以當地的風俗習慣為背景,考慮到當地的特色。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要細心觀察,多關注新聞事實,善于將當地的風土人情、城市建設、改造變化、熱點事件轉變成教育資源運用于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覺科學知識就在身邊。
(
4、四)注重分析學情,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學情分析是每位教師課前必做的功課,其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主要是與即將要學習的知識相關的,這樣便于教師設計教學,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之上進行延續(xù)或重建知識。一般情況下這種傳統的學情分析都是教師對這一階段學生心理特點和學識的普遍認識。后現代主義知識觀所啟發(fā)的課堂應該是和諧融洽的,新知識和舊經驗自然地交融,學生學到的知識都是有生命的而不是枯燥乏味的。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其能力、情感、價值觀、科學觀都能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樣的科學課堂不是強迫地記憶知識形式,而是開放式的、個性化的,與自然與社會與人交流和對話的課堂。當然,任何觀念都不能過分追捧而走極端。對于后現代主義思潮也是如此,我們應理性地看待和學習,借鑒其有益的部分,最終的目的是給我們的學生以更好的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