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條件、必要條件》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充分條件、必要條件》教學設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準確理解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
⑵能準確判斷充分不必要條件、必要不充分條件、充要條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概念的理解及使用,培養(yǎng)學生分析、判斷和歸納的邏輯思維水平。
3.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先由一段審判視頻實行導課,給學生滲透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識。再通過主動探究、合作學習、感受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從中體會數學的理性與嚴謹性。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的定義。
難點
2、:⑴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三個概念在論證中的準確使用;
⑵“q的什么條件是p”轉化為“p是q的什么條件”。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課堂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四、教學基本流程
運用理論,解決問題
小結與布置作業(yè)
創(chuàng)設情境,滲透法律意識,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引入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的定義
定義
自主探究得出:判斷p是q的什么條件的步驟
5. 教學情境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滲透法律意識
1.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一段關于“搶劫罪”的審判視頻。
2.
3、師生活動
教師提出問題:
⑴同學們,看完這段視頻,你們有何感想?
⑵視頻中審判長先陳述一系列的“理由依據”,才得出審判的結果,請問“理由依據”與“審判結果”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經過思考回答老師提出的上述問題,問題⑴的回答主要圍繞不要觸犯法律方面。老師能夠引導學生回答問題⑵,“理由依據”必須是充分的,“審判結果”才能讓人信服,說明“理由依據”對于“審判結果”來說必須是充分的;若沒有“審判結果”,則這個系列的“理由依據”毫無實際意義,說明“審判結果”對“理由依據”來說是必要的。
3. 設計意圖
問題 ⑴的提出是向學生滲透法律意識,讓學生知法、守法,不要去觸犯法律。問題⑵讓
4、學生理解“理由依據”與“審判結果”是充分必要的關系,從而引入新課《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既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又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2) 提出問題,引入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的定義
1.思考: 判斷下列命題的真假
(1)若a>b>0,則 ;
(2)若x>5,則x>10 ;
(3)若ac>bc,則a>b ;
(4)若整數a是6的倍數,則整數a是2和3的倍數。
設計意圖:由判斷命題的真假,引入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的定義。
2. 定義
⑴一般地,“若p,則q”為真命題,就是由p能夠推出q,記作,并且說p是q的充分條件,q是p的必要條件。
⑵一般地,“若p,則q”為假命題
5、,記作Pq,并且說p不是q的充分條件,q不是p的必要條件。
⑶ 若,就說q是p的充分條件,p是q的必要條件
3.思考:如何判斷p是q的什么條件呢?
學生回答:要判斷p是q的充分條件,只需求證;要判斷p是q的必要條件,只需求證。
設計意圖:既熟悉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的定義,又為下面的內容做好鋪墊。
4. 請用“,”填寫上述思考1中的p,q邏輯推導關系。(學生作答)
⑴pq , qp,就說p是q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⑵p q,qp,就說p是q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⑶pq , qp,就說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⑷p q,qp,就說p是q的充要條件。
設計意圖:
⑴讓學生判斷命
6、題“若p則q”及“若q則p”的真假;
⑵學生用“,”填空后給出充分不必要條件、必要不充分條件、充要條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的定義。
5. 總結:判斷p是q的什么條件的步驟:
⑴認清條件和結論;
⑵考察與的真假;
⑶下結論。
說明:當條件與結論是比較復雜的形式,則首先需要化簡。若要判斷命題“若p,則q”是一個假命題,只需舉一個反例。下結論時要緊扣定義說明p是q的什么條件
(3) 使用理論,解決問題
例1.判斷下列各題中,p是q的什么條件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一起思考、作答,在交流,思辨中得出準確答案。不但能夠熟悉“判斷p是q的什么條件的步驟”,而且加深了對充分條件、
7、必要條件的理解,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練習1
1.請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填空
(1)“|x-2|<3”是“0<x<5”的 條件
(2) “a=0”是函數y=In|x- a |為偶函數的 條件
(3)“m,n為奇數” 是“m+n為偶數” 的 條件
(4) “A=B”是“sinA=sinB”的 條件
變式:在(4) 的條件中加入在△ABC中,則結果變?yōu)椋?
設計意圖:
⑴在例1的基礎上鞏
8、固知識點;
⑵對于變式,主要是為了考察知識點:正弦函數的圖像。反映出學生的應變水平及數形結合的水平。
例2(高考賞析)
⑴對于實數a,b,c,“a>b”是“ac>bc”的 (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⑵一次函數 的圖像同時經過第一、三、四象限的必要不充分條件是( )
A.m>1,n<-1 B. mn<0
C.m>0,n<0 D.m<0,n<0
老師提問:上面的兩個小題,請說明在形式上有什么區(qū)別?能否相互轉化?
經過老師的
9、引導,學生回答:⑴的形式是:“p是q的什么條件”;⑵的形式是:“q的什么條件是p”。他們可以相互轉化。
總結:通常將“q的什么條件是p”轉化為“p是q的什么條件”進行作答。
設計意圖:⑴讓學生感受高考中考察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時的兩種題型,并會等價轉化解題;⑵體會在考察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時,必須聯(lián)系高中階段所學的知識點。
練習2:
(1)若向量,則“x=4”是的 (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⑵一元二次方程ax+2x+1=0 有一個正根和一個負根的充分不必要條
件是 ( )
A.a <
10、0 B. a>0
C.a<-1 D. a>1
設計意圖:鞏固知識點,分清題干中的p,q;會將“q的什么條件是p”等價轉化為“p是q的什么條件”。
(4) 小結與作業(yè)布置
1.老師提問: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習到了什么?
首先讓學生回答,最后老師總結(ppt展示)
⑴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的概念;
⑵理解充分不必要條件、必要不充分條件、充要條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⑶判斷p是q的什么條件的步驟:
①認清條件和結論(即p和q);
②考察與的真假(若需要證明是假命題,只需舉一個反例)
11、;
③下結論。
⑷??嫉膬煞N題型的相互轉化:q的什么條件是p”“p是q的什么條件”。
2. 作業(yè)布置:課本練習的第2題,習題A組的第3題
6、 板書設計
1.2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一、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的定義
⑴一般地,“若p,則q”為真命題,就是由p可以推出q,記作,并且說p是q的充分條件,q是p的必要條件。
⑵一般地,“若p,則q”為假命題,記作Pq,并且說p不是q的充分條件,q不是p的必要條件。
⑶ 若,就說q是p的充分條件,p是q的必要條件。
二、
⑴pq , qp,就說p是q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⑵p q,qp,就說p是
12、q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⑶pq , qp,就說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⑷p q,qp,就說p是q的充要條件。
七、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首先播放一段關于“審判搶劫罪”的視頻,引入“充分”與“必要”兩個概念,不僅能自然地過渡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而且能給學生滲透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識(這是本節(jié)課的第一個亮點)。這樣的情景引入,能喚起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
通過對問題的設置,層層遞進,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的開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讓學生能正確判斷充分不必要條件、必要不充分條件、充要條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在例題講解環(huán)節(jié),考察了學生能靈活應用高中所學的知識
13、正確判斷命題真假的能力,從而能判斷出p是q的什么條件。特別在高考賞析環(huán)節(jié),學生不僅能感受高考的題型,并且能掌握“q的什么條件是p”“p是q的什么條件”(這是本節(jié)課的第二個亮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體現(xiàn)了新課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也符合了我校激情課堂的要求,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
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進來,氣氛很好,但在講解例2的過程中,由于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充足,導致學生的表現(xiàn)力欠佳。應該在做練習1時,采用馬上讓學會口答的形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的敏捷度,并且還能節(jié)約出一些時間,會使得后面的教學效果更好。
注:教學設計取材于人教A版 選修2—1 第一章 1.2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